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是什么意思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汉语成语大词典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打得轻就受着,打得重就跑掉。多指挨父亲打。有时也谑指挨妻子打。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箠(chuí)则待笞,大杖则逃”。(箠:鞭打。)《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仁兄,你也忒(tuī)老实。‘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你也躲闪躲闪儿。”(忒:太。) 也作①【小箠则待,大箠则走】。《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②【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后汉书·隗(wěi)嚣传》:“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也简作【小受大走】。《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孟母:孟子的母亲。投梭:指停织,这里谑指用梭子去打。)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zhàngzéshòu,dàzhàngzézǒu
【释义】:
见“小受大走”。《隋唐演义》95回:“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打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中华成语辞海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指打得轻就忍受过去,打得重就逃走,旧时认为这是子女受父母惩罚时应有孝顺态度。《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成语辞海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杖:用作动词,用杖打。小:轻。大:重。即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古今成语大词典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
旧时孝亲之法,父予子轻责,则受;罚以重责大杖,则走。《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隋唐演义》九五:“古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不过谓一家父子之间,教训督责。当父母盛怒之时,以大杖加来,或受重伤,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贻父母以不慈之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