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茅塞)是什么意思
茅塞-古書典故辭典
茅塞
茅草塞山径,喻思路不开通。《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后世以“顿开茅塞”比喻大受启发,豁然开朗。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玄德闻其言,避席拱手谢之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拨散云雾而仰面睹青天耳。’”
顿开茅塞-古書典故辭典
顿开茅塞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载:刘备在隆中听了诸葛亮的一番成就大业的谋略后,遂“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拔云雾而睹青天。’”后用以比喻一经指点就马上领悟。
顿开茅塞-汉语成语大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顿:立刻,忽然间。茅塞:被茅草阻塞。 心里原像被茅草塞着,忽然被打开了。形容一下子解开了心中的疑难,对问题能够理解、领会。《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刘)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听见妹妹讲究的,叫人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 也作【茅塞顿开】。《好逑传》第十五回:“夫人至论,茅塞顿开,使铁中玉自今以后,但修人事,以俟天命。”
茅塞顿开-汉语成语大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见【顿开茅塞】(253页)。
顿开茅塞-中华成语大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顿:顿时、一下子、立刻。开:拨开。茅塞:如茅草阻塞。心里如茅草阻塞顿时畅通。比喻一下子开了窍,立刻明白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明)吾丘瑞《运甓记·剪发迫宾》:“陶兄,久怀慕蔺,未遂斗胆,今幸识荆,顿开茅塞。”(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二回:“因把水夫人现在与古心避难来此,自己拜为母亲,及闻其议论,心胸顿开茅塞,并长卿作伐,将灵湘素娥双嫁素臣之事,备细说知。”
茅塞顿开-中华成语大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茅塞:心里如茅草阻塞。顿开:一下子开了窍。比喻立刻理解、明白。《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现代)朱自清《第三人称》:“在讨论时,很有几位英雄,舌本翻澜,妙绪环涌,使得我茅塞顿开,摇头佩服。”
顿开茅塞-新编成语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顿:忽然间。茅塞:被茅草阻塞。被茅草阻塞的路一下子打开了。比喻人的思路忽然开通。《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例〕你的这些话,使我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
〔近义〕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新编成语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茅塞:茅草阻塞,比喻思路闭塞,知识贫乏。顿开:一下子打开。比喻思想忽然开窍,领悟了某个道理。《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例〕他透彻的分析,通俗的讲解,使大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近义〕豁然开朗 〔反义〕大惑不解
顿开茅塞-中华词典宝库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释义】:
顿:顿时,立刻。茅塞:像被茅草堵塞。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刘)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例句】:
①端木蕻良《曹雪芹》一七章:“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顿开茅塞,得证夙因。”②清·曹雪芹《红楼梦》八六回:“听见妹妹讲究的,叫人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
顿开茅塞-中华成语大辞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开:开通。茅塞:茅草塞路,引申为闭塞的思路。立刻打开了闭塞的思路。比喻得到启发,原来想不通的事,立时想通了;原来不懂的,忽然懂得了。《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玄德闻言,避席而谢之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也作“茅塞顿开”。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参看“如开茅塞”。〔辨误〕“塞”不能念成sāi或sài。〔例〕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
茅塞顿开-中华成语大辞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见“顿开茅塞”。
如开茅塞-中华成语大辞典
如开茅塞rú kāi máo sè
象打开了被茅草堵塞着的路径一样。形容受到启发,使闭塞的思路忽然畅通或对迷惘不解的事物立时明白过来。参看“顿开茅塞”。〔辨误〕“塞”不能念成sāi或sài〔例〕对于批评某些文艺作品的问题,我开始是想不通的,你的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有理有据,使我如开茅塞,心悦诚服。
茅塞顿开-学生必备工具书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解词】 茅:茅草。塞:堵住。顿:立刻。
【解义】 被茅草堵塞的心一下子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领悟了道理。〈褒〉也作“顿开茅塞”。
【出处】 明·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陶兄,久怀慕蔺,未遂斗瞻,今幸识荆,顿开茅塞。”
【例句】 经老师提醒他才~,总算明白过来了。
【近义】 如梦方醒
【反义】 执迷不悟
茅塞顿开-简明成语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茅塞:被茅草塞住。顿开:顿时开通。好像被茅草堵塞的心胸顿时被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受到启发,突然一下子理解、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近]豁然贯通恍然大悟[反]大惑不解茫然不解[注意]塞,不读sāi或sài。
顿开茅塞-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顿开茅塞dùnkāi-máosè
【释义】:
见“茅塞顿开”。杨沫《青春之歌》:“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茅塞顿开-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茅塞顿开máosè-dùnkāi
【释义】:
主谓 茅塞,被茅草阻塞。顿,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阻塞着弄不明白,现忽然一下子打开了。形容心中疑难问题或疑惑一下子解开了、领会了。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李光地:光地经此劫难,茅塞顿开。”△褒义。用于形容人的思想状态方面。→大梦初醒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愚不可及 迷惑不解。也作“顿开茅塞”、“如开茅塞”。
如开茅塞-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如开茅塞rúkāi-máosè
【释义】:
见“茅塞顿开”。
土阶茅塞-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土阶茅塞tǔjiē-máosè
【释义】:
见“茅茨土阶”。
茅塞顿开-汉英成语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suddenly see the light
比喻突然明白了事物的道理,例经过老师的苦心教导,终于使他茅塞顿开。
Only after the teacher’s patient guidance,did the truth finally dawn on him.
顿开茅塞 恍然大悟-同义成语词典
顿开茅塞 恍然大悟
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同〕都有“使人一下子明白”的意思,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异〕【顿开茅塞】“顿”,立刻,忽然;“茅塞”,被茅草塞住。心里原觉着被茅草堵塞住似的,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忽然理解、领会。比喻性成语。前后两截都是偏正结构,两截之间是动宾关系。常用在“使…”的兼语式中。例:①听见妹妹讲究的,叫人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八十六回)②有的人说他讲学时好似“石破天惊”,使人顿开茅塞。有的人预言他将来必以巨著名震于世。(王政尧《黄宗羲》二)
此成语亦作“茅塞顿开”。例:发言人的导向,令某甲、某乙茅塞顿开,悄然离去。(白刃《“不宜照搬照套”》)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指一下子明白、醒悟过来。后半截为偏正结构,再跟前边构成又一层偏正关系。直陈性成语,显得直截简明。例:①“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自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②于是我乃恍然大悟,我知道我这次夜骑的目的了,我是为了发现这奇迹而来的,我看见马蹄的火花,我有无上的快乐。(李广田《马蹄》)③“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顿开茅塞-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又作“茅塞顿开”。顿开:忽然开通。茅塞:茅草堵塞了的。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茅塞顿开-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又作“顿开茅塞”。茅塞:思想不通,好象心里被茅草堵塞似的。顿:马上,立刻。比喻思想豁然开朗,马上领会了某个道理。《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顿开茅塞-中华成语辞海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顿开:顿时打开;茅塞:被茅草堵塞。原指心里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三国演义》三八回:“玄德闻言,避席而谢之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也作“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中华成语辞海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比喻思路因受某种启发忽然清晰。《好逑传》一五回:“夫人至论,茅塞顿开,使铁中玉自今以后,但修人事,以俟天命。”也作“顿开茅塞。”
如开茅塞-中华成语辞海
如开茅塞rú kāi máo sè
茅塞:茅草塞住。像打开了被茅草塞住的路径一样。形容受到启发后大开思路。
望开茅塞-中华成语辞海
望开茅塞wàng kāi máo sè
茅塞:茅草堵塞,指疑难问题堵塞于心。希望解开疑难问题。常用作求人指导的自谦之词。《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顿开茅塞-成语辞海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顿:顿时,立刻。茅塞:比喻人的思路闭塞或愚不懂事。即忽然打开了思路。形容豁然理解、明白。也作“茅塞顿开”。
顿开茅塞-成语典故辞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语本战国·孟轲与其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又见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刘)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又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顿:立刻;一下子。顿开:忽然开通。茅塞:象(山间小道)被茅草阻塞;比喻人的思想闭塞或愚昧不懂事。心里原觉着象被茅草堵塞住似的,现在忽然打通了。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如例①。也作“茅塞顿开”。如例②。
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
大惑不解 百思不解 一窍不通
“顿”,共十笔;左旁起笔从横,不作撇。“开”,不要写作“闻”。“塞”,不要读作sāi。
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②许多问题经教授一点拨,便有茅塞顿开之感,把教授的话连起来,就象一把钥匙,打开了刘向明锁得严严实实的心扉。(程树榛:《大学时代》)
顿开茅塞-古今成语大词典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喻立时领悟。《三国演义》三八:“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