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易暴(以暴易暴)是什么意思
以暴易暴-汉语成语大词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用一种暴政或暴力替换另一种暴政或暴力。含有换汤不换药的意思。《史记·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聊斋志异·周三》:“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章炳麟《致段祺瑞书》:“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 也作【以暴易乱】。《文选·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李善注引《史记》伯夷歌曰:“登彼西山兮,言采其薇,以暴易乱兮,不知其非。”
以暴易暴-中华成语大词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用。暴:凶残暴虐。易:替换。用暴虐替换暴虐。比喻统治者虽然改换了,但暴虐的统治还是相同的。(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反对周武王伐纣灭商,而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明)刘基《拟连珠》:“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近代)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竟事之大势及中国前途》第一节:“一家失势,他家代之。以暴易暴,无有已时。”
以暴易暴-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以暴易暴
【源出】:
《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
以残暴的势力来代替残暴的势力。原文:“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用法】:
指人事更换上的不善。
【例句】:
去了一只豺狼,却来了一只老虎,这样以暴易暴,老百姓就难活了。
以暴易暴-中华成语大辞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用。暴:暴君,恶势力。易:换,代替。用暴君(或恶势力)来代替暴君(或恶势力)。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朝末年,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领导的讨伐殷纣王的正义战争,“周武王既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饿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此单实繁有徒,不可善諭,难免用武。请即假馆君家,微劳所不敢辞。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
以暴易暴-简明成语词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用。易:换。暴:暴虐。用暴虐替代暴虐。指虽然推翻了暴君,仍维持着暴虐的统治。语本《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以暴易暴yǐbào-yìbào
【释义】:
偏正 易,替换。用暴虐代替暴虐。《史记·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何其芳《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实行民主政治……并不是以暴易暴。”△贬义。用于旧时代政权的更迭方面。→以暴易乱
以暴易暴-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用;易:替换。用残暴代替残暴。《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殷末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战争。武王灭殷以后,他们逃到首阳山,绝食而死,死前作歌说“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中华成语辞海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成语辞海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用。暴:残暴。易:替换。即用残暴势力来代替残暴势力。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竟事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家失势,他家代之,以暴易暴,无有已时。”
以暴易暴-古今成语大词典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以残暴者代替残暴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竟事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一家失势,他家代之。以暴易暴,无有已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