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调和鼎鼐

调和鼎鼐(調和鼎鼐)是什么意思

  • 调和鼎鼐-中华成语大词典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

    调和:调剂、折衷。鼎、鼐:煮食物用的三足两耳锅,鼐较鼎大。原意是在大鼎中调和味道。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之职。(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明)徐元《八义记·宣子争朝》:“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元)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

  • 调和鼎鼐-中华成语大辞典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

    鼎:古代的炊具,圆形,两耳、三足。鼐:大鼎。在鼎鼐里调和五味。比喻治理国事。常指宰相的职责。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蔡邕云:‘董卓比丁建阳如何?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 调和鼎鼐-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

    【释义】:

    述宾 在鼎鼐中调和五味。比喻宰相治理国家。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多用于治国方面。也作“鼎鼐调和”。

  • 调和鼎鼐-中华成语辞海

    调和鼎鼐tiáo hé díng nài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鼐:最大的鼎。在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钩。”

  • 调和鼎鼐-成语辞海

    调和鼎鼐tiáo hé díng nài

    调:调和。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鼐:大鼎。即在鼎鼐中调味。旧比喻处理国家的重大事情。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

  • 调和鼎鼐-古今成语大词典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

    鼎、鼐:本是食器,借喻宰相的地位。指宰相主宰治理国家。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诗:“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