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激浊(揚清激濁)是什么意思
扬清激浊-古書典故辭典
扬清激浊
见“激浊扬请”条。
扬清激浊-汉语成语大词典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见【激浊扬清】(482页)。
扬清激浊-中华成语大词典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扬:表彰。清:清澈,泛指好的。激:抨击、批评。浊:混浊,泛指坏的。表彰好的,抨击坏的。比喻扬善抑恶,树立正气。《尸子·卷上·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也作“激浊扬清”。(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二十二首》:“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
扬清激浊-中华词典宝库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释义】:
激:冲除。扬起清水,冲去污水。比喻除恶扬善。
【成语出处】:
《尸子·君治》:“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例句】:
①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刺骄》:“君子能使以亢亮方楞,无党于俗,扬清波以激浊流,执劲矢以厉群枉。”②后晋·张昭远、贾纬等《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在于扬清激浊。”
扬清激浊-中华成语大辞典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见“激浊扬清”。
扬清激浊-诸子百家大辞典
扬清激浊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能犯,弱而能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智也。”这是尸子以水的特性喻圣人的仁义勇智四种品德。其中“扬清激浊”用以喻“义”。意谓圣人的品质像水流一样,浮上清水,冲去污浊,荡涤滓秽,即扬善除恶。亦表现了尸子对君主道德品质的期望,后世泛用来喻嫉恶好善。
扬清激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扬清激浊yángqīng-jīzhuó
【释义】:
并列 激,剔除,排去。扬起清水,冲除污水。比喻除扬善除恶。语出《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在于扬清激浊。”△褒义。多用于道德、政治等方面。→除恶扬善 彰善瘅恶
助纣为虐 蔽美扬善。也作“激扬清浊”、“激浊扬清”、“扬清抑浊”。
扬清激浊-中华成语辞海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冲去污水,使清水飘流。《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后用其比喻扬善斥恶。《晋书·武帝纪》:“扬清激浊,举美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
扬清激浊-成语辞海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激:冲除。即注上清水,冲除污浊。比喻扬善除恶。明·顾炎武《与公肃甥书》:“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也作“扬清抑浊”。抑:抑止。
扬清激浊-古今成语大词典
扬清激浊yáng qīng jī zhuó
扬起清水,而除去浊水。《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后引申为扬善斥恶。《晋书·武帝纪》:“扬清激浊,举美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旧唐书·马周传》:“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在于扬清激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