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鳞半爪(壹鱗半爪)是什么意思
一鳞半爪-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一鳞半爪
【源出】:
唐·高仲武《中兴闭气集·苏涣》
【解释】:
龙在云中,东露出一鳞,西露出一爪,不见全身。原文:“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用法】:
比喻零星片断。
【例句】:
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部知道这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爪,印象也不一定就这样深刻。(峻青《夜宿灵山》)
一鳞半爪-新编成语词典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原指龙在云中,不时露出一鳞一爪,难于看见它的全貌。后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断。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例〕这个传说,就连许多当地人也不知道,即使听说过,也只是一鳞半爪罢了。
〔近义〕东鳞西爪 只言片语 鸡零狗碎
一鳞半爪-中华词典宝库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
鳞:鱼类的鳞片。爪:动物的脚趾甲。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或零星片断。
【成语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
【例句】:
①《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这次所记述的,只是一鳞半爪,如再详细研究,还可以发现很多不妥之处。”②峻青《夜宿灵山》:“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爪,印象也不一定就怎样深刻。”
一鳞半爪-中华成语大辞典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使人难见其全貌。清·赵执信《谈龙录》载:清人王士祯用以比喻诗之含蓄。王士祯说:“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赵执信驳其说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恍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后比喻事物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也作“一鳞半甲”。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涣(苏涣)新世犹或见其一二,……唐人以为长于讽刺,得陈拾遗(子昂)一鳞半甲。”〔例〕现在一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爪,印象也不一定就怎样深刻。
一鳞半爪-学生必备工具书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解词】 鳞:鱼类及爬行动物的鳞片。
【解义】 本指龙在云中只露出一鳞或半爪,使人难以看见全貌。后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也作“东鳞西爪”、“片鳞半爪”。
【例句】 我只是了解这件事的~,还不知道详细情况。
一鳞半爪-简明成语词典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鳞:鳞甲。龙的几片鳞甲。指龙在半空中,有时露出几片鳞甲,有时露出半个爪子,难以见到全貌。比喻事物的一部分或零星片断。[也作]一鳞片甲一鳞半甲[近]东鳞西爪只鳞片甲[反]完好无缺[注意]爪,不读zhuǎ。
一鳞半爪-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一鳞半爪yīlín-bànzhǎo
【释义】:
并列 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洲公诗》:“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搜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用于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浑然一体。也作“东鳞西爪”、“一鳞一爪”。
一鳞半爪-汉英成语词典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fragmentary
比喻零零碎碎的片断,例我此行只是走马观花,所得不过是些一鳞半爪的印象,实在写不出什么游记。
On this flying visit,my impressions were fragmentary and I really could not write anything of my travels.
一鳞半爪 蛛丝马迹-同义成语词典
一鳞半爪 蛛丝马迹
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ì
〔同〕都是名词性成语,都有“细小、零星”的意思,前后两截之间都是联合关系,都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异〕【一鳞半爪】原指古代传说中的龙在云雾中见首不见尾,东露一鳞,西露一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现常用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断。由两个“数-名”偏正结构联合而成。例:①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爪,印象也不一定就怎样深刻。(峻青《夜宿灵山》)②我想就我所知,为他们写一下照,留下个纪念,虽然一鳞半爪,合起来也许从中约略窥见时代的影子。(胡山源《文坛管窥·前言》)③本文选辑的乃中国近代人物之一鳞半爪,皆系真人真事,欢迎补正。(章品镇《书林选粹·前言》)
此成语亦作“东鳞西爪”。例:《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本小说,就是从上述诸英雄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中,东鳞西爪地选取了一些零星片断写成的。(李英儒《关于〈野火春风斗古城〉》)
【蛛丝马迹】“蛛丝”,蜘蛛的细丝;“马迹”,马蹄的痕迹。比喻事情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偏重指事物虽细小、不明显,但可以根据一定的线索来寻根求源。由两个名词性的偏正结构联合而成。例:①从它所没收和发表的文章看起来,蛛丝马迹,固然大有可寻,但也不必因此愤激。(鲁迅《两地书》三十)②既干了坏事,就不可能将其真相掩盖周密,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终归逃不脱人民群众的眼睛和国家的法网。(杨炳彦《万目睽睽难逃脱》)③平素在门徒面前,何大海将这心病掩饰得不露蛛丝马迹。(谢洪、华勋《武林志》七)
辨误:“一鳞半爪”的“爪”不读zhuǎ。
一鳞半爪-中华成语辞海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见“一鳞一爪”。
一鳞半爪-古今成语大词典
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同“一鳞一爪”。峻青《夜宿灵山》:“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未必全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即使知道一鳞半爪,印象也不一定就怎样深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