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慈)是什么意思
戒舟慈棹-古書典故辭典
戒舟慈棹
言佛之戒律慈悲,如舟棹以渡人。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经》:“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截风涛,达登彼岸者,无此理也。”
慈故能勇-古書典故辭典
慈故能勇
慈爱之心厚,勇气自然而生。《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慈航-古書典故辭典
慈航
佛家语。谓佛能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使脱离苦海,得登彼岸,有如航船之济众。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开善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大慈大悲-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慈:仁爱。悲:怜悯。 原是佛教用语,宣扬佛爱世人,怜悯世人,心肠慈善。《法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后泛指对人慈悲怜悯。也用于对假慈悲者的讽刺。明·袁宏道《锦帆集之三·尺牍·潘去华》:“若尔,则真大慈大悲之用心,非不肖所能窥测也。”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你们是‘以拯救人民为前提’的大慈大悲的人们,为什么一下子又改成以拯救战犯为前提了呢?” 也作【大发慈悲】。《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父慈子孝-汉语成语大词典
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
父:兼指父母。子:兼指子女。 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敬。《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tì)……十者谓之人义。”(人义:人们应当做到的事,儒家主张的伦理道德。弟弟:即“弟悌”,弟弟顺从兄长。)《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元曲选·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敬老慈幼-汉语成语大词典
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慈:慈爱。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也作【敬老慈少】。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孝子慈孙-汉语成语大词典
孝子慈孙xiào zǐ cí sūn
慈:孝敬奉养。 指遵从礼教,行孝道敬祖宗的子孙。《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清·全祖望《钱忠介公夫人忌日议》:“忌日何以有议?盖出于孝子慈孙之穷也。”清·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谱系之学,源于《世本》,由晋以降,或撰家传,或撰家纪……用扬其先世之德善功烈,斯则孝子慈孙之用心。” 也作①【孝子贤孙】。(贤:贤良。)也指某种传统或思想的忠实继承人。《元曲选·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更有那孝子贤孙儿女每(们)打,早难道神不容奸,天能鉴察。”《镜花缘》第五十一回:“惟嘱后世子孙,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那才算得孝子贤孙哩。”现也指剥削者或反动思想的忠实继承人。王朝闻《论凤姐》第十六章:“(袭人)虽然过高估计宝玉的可塑性,却一心要为地主阶级培养孝子贤孙。”②【孝子顺孙】。(顺:顺从。)《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四月诏曰:‘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宗。”《孔子家语·致思》:“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陈师娘带去的几件衣裳,几石粮食,都被这‘孝子顺孙’拿去准酒钱,充赌债。”
心慈面软-汉语成语大词典
心慈面软xīn cí miàn ruǎn
指心地和善,很重情面,容易同情人迁就人。《歧路灯》第一百〇三回:“你家爷是心慈面软的人,情面下不来。”王朝闻《论凤姐》第七章:“但王夫人由‘心慈面软’到‘脸酸心硬’的这种变化,并不使她和凤姐的个性显得模糊。” 又有①【心活面软】。容易被他人言语说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若被他骗了去……看你明日怎么过节?”②【心软意活】。同书第八十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③【耳软心活】。同书第七十七回:“只是迎春言语迟慢,耳软心活,是作不得主的。”
敬老慈幼-中华成语大词典
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老:老年人或年长的人。幼:儿童。尊敬长者,慈爱孩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五回:“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也作“敬老慈稚”(稚:儿童)、“敬老慈少”。(宋)陈亮《祭妻弟何少嘉文》:“尚贤睦族,以任门户,敬老慈稚,爱及行路。”(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君尝学于前参知政事王公次翁,去,举潜台不中,始相父经纪其家,以镇其里闾,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中华成语大词典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
义:道义。主:管理,带领。慈:慈善、慈悲。意思是讲道义就不会营利发财;讲慈悲就不能带兵打仗。(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九回:“‘义不主财,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怕他远在万里,可以报我之仇,泄我之恨。”也作“慈不主财,义不主兵”。(宋)陈元靓《事林广地·卷九·警世格言》:“慈不主兵,义不主财。”
慈眉善目-中华成语大词典
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慈:善良、富于同情心。善:和善、品行好。眉、目:指长相。形容一副仁爱善良的长相。(现代)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十一》:“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慈悲为怀-中华成语大词典
慈悲为怀cí bēi wéi huái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用语,意思是菩萨有使广大众生都得到安乐的慈心,有使广大众生拔于苦难的悲心。多指心怀慈善,富于同情。《大乘文章》:“爱怜名慈,恻怜曰悲。”也作“慈悲为本”。(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须要慈悲为本,宽猛兼行,敬正诛邪。”
大慈大悲-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慈:慈爱、和善。悲:怜悯。大慈:爱一切众生。大悲: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原佛教用语,后用以表示慈爱和怜悯。《大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清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越某薄面,披剃为僧。”
大发慈悲-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发慈悲dà fā cí bēi
大发:特别表现出。慈:慈善。悲:怜悯。特别表现出慈善和怜悯之心。形容对人表现出极大的同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
心慈好善-中华成语大词典
心慈好善xīn cí hào shàn
慈:仁慈。善:善良、慈善。心地仁慈,好做善事。形容为人慈善。(明)臧懋循《元曲选·无名氏〈看钱奴〉一》:“我是个心慈好善的人,现如今吃长斋哩。”
心慈面软-中华成语大词典
心慈面软xīn cí miàn ruǎn
心慈:心地慈善。面软:很重情面。形容为人慈善,重情面。(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回:“谭绍闻是心慈面软的人,当下又没法子开脱,只得承许。”
严父慈母-中华成语大词典
严父慈母yán fù cí mǔ
严父:严厉的父亲,指父亲对子女管教得严格。慈母:慈祥的母亲,指母亲对子女慈祥和蔼。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多用于自称父母双亲。(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严父慈母-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严父慈母
【源出】:
《晋书·夏侯湛传》
【解释】:
严父,对子女严格管束的父亲;慈母,对子女慈爱和善的母亲。晋人夏侯湛在《昆弟诰》一文中说:“纳诲于严父慈母。”
【用法】:
指厚爱子女的父母双亲。
【例句】:
孩子们的成长,大都受益于自己的严父慈母。
慈悲为怀-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慈悲为怀
【源出】:
佛经《大乘义章》
【解释】:
慈悲,佛家术语:爱怜名慈,恻怜曰悲;怀,心怀。佛菩萨有使广大众生都得到安乐的慈心,拔出苦难的悲心。一作“慈悲为本”。
【用法】:
指富于同情心。
【例句】:
须要慈悲为本,宽猛兼行,敬正诛邪。(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cí
和善——狠(心~)
慈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爱cíài
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喜爱——凶狠、凶残、残酷(~的心)
慈眉善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眉善目címéishànmù
慈爱善良的样子——青面獠牙(一走进这寺庙的殿堂,就能看到许多塑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
慈善-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凶恶、凶狠、凶残(心地~)、歹毒(要注意识别那种表面慈善,而内心~的人。)
慈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慈祥cíxiáng
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凶恶、凶狠、狰狞(~的面孔/面目~)
大慈大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大慈大悲dàcídàbēi
非常慈悲——穷凶极恶(~的殖民主义统治者决不会大慈大悲赐给殖民地人民自由和幸福)
仁慈-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仁慈réncí
仁爱而慈善——残忍、残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暴虐、狠毒、残酷、凶残、毒辣(生性~)
心慈手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心慈手软xīncíshǒuruǎn
心肠好,下不得手——心狠手辣、心狠手毒(阶级敌人都是~的,对付他们决不能心慈手软。)
慈悲为怀-中华词典宝库
慈悲为怀cí bēi wéi huái
【释义】:
怀:念、心。指心怀慈悲,富于同情。
【成语出处】:
《大乘义章》:“爱怜名慈,恻怜曰悲。”
【例句】:
又作慈悲为本。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慈眉善目-中华词典宝库
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
指容貌仁爱善良。形容人和善可亲。
【例句】:
老舍《老张的哲学》二十一章:“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大慈大悲-中华词典宝库
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释义】:
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后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善,乐于施舍救助。
【成语出处】:
《大智度论》二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法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例句】:
①叶圣陶《夜》:“现在,人是完了,求他的恩典,大慈大悲,指点我去认一认他的棺材。”②清·曹雪芹《红楼梦》一一五回:“为什么如今都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呢?”
大发慈悲-中华词典宝库
大发慈悲dà fā cí bēi
【释义】:
慈悲:慈善和怜悯。形容对人表现出慈善和怜悯之心。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九八回:“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
【例句】:
贺敬之、丁毅《白毛女》:“我求求少东家大发慈悲,再让我老杨这一回。”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
爱老慈幼-中华成语大辞典
爱老慈幼ài lǎo cí yòu
慈:慈爱。爱护老人和儿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慈眉善目-中华成语大辞典
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慈祥的面孔,形容人和善可亲。〔例〕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大慈大悲-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佛家语,指佛慈爱,怜悯众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大智受论·二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法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形容人的心肠慈善。也用以讽刺不怀好心却又伪装善良的人。参看“大发慈悲”。〔例〕现在,人是完了,求他的恩典,大慈大悲,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材。”
大发慈悲-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发慈悲dà fā cí bēi
指大发善心。参看“大慈大悲”。〔例〕过去,我们种田的靠天吃饭,每次遇到水旱灾害,总是希望“老天爷”大发慈悲,减轻人们痛苦。但是希望总是落空。
恩逾慈母-中华成语大辞典
恩逾慈母ēn yǘ cí mǔ
逾:越过。恩情比慈爱的母亲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例〕被解放军救活的王先生感激地说:“共产党真是恩逾慈母啊!”
敬老慈幼-中华成语大辞典
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慈:爱护。尊敬老人,爱护幼儿。《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也作“敬老慈少”。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脸软心慈-中华成语大辞典
脸软心慈liǎn ruǎn xīn cí
软:和软。慈:慈善。脸面平和,心地慈善。形容人不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要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事,我们爷是没有的,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也作“心慈面软”。
心慈面软-中华成语大辞典
心慈面软xīn cí miàn ruǎn
见“脸软心慈”。
心慈手软-中华成语大辞典
心慈手软xīn cí shǒu ruǎn
慈:仁慈,和善。手软:不能果断地办事。常形容优柔寡断、姑息养奸的庸人行径。〔例〕对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
慈湖遗书-诸子百家大辞典
慈湖遗书
宋杨简撰,18卷,由其门徒陈振孙编辑而成。今本自六卷以前为杂文及诗;7卷至16卷为《家记》,皆是杂录论经史治道之说;17卷记先训;18卷乃是钱时写的行状及真德秀跋;又编杂文1卷及孔子闲居解1卷于后,谓之《续集》。此书比较全面地记载或反映了杨简的全部学术思想。杨简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实体,提出“语心即道,不可更求”的命题,把宇宙变化的总过程说成是主观的“心”的变化过程。并提倡无思无虑的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杨简认为当时社会中“治务最急”者有5事,“次急”者有8事,大抵为罢科举,以恢复乡举里选;恢复“井田”等,反映了他并不空言论理的学术思想。全书所论,皆不尚于凿空论道,所述多切实之言,是研究杨简理学思想,心学一派学术思想体系及宋明理学陆王学派学术思想的基本参考材料。有明刊本,嘉靖四年(1225)刊本,清有《四库全书》本。
父母慈则子妇顺-诸子百家大辞典
父母慈则子妇顺
父母对子女仁慈,子女对父母则孝顺。管仲学派的教育思想。语出《形势解》。原句为“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不解”即“不懈”,意谓一贯慈爱子女。父母一贯慈爱子女,子女对父母则亲近孝顺。“父母暴而无恩则子妇不亲。”“暴而无恩”即残暴无情。父母对子女残暴无情,子女则不亲近父母。文章说,子女是要接收父母的教育的。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教育训练都合于规律,那么子女、儿媳都会孝顺父母。言下之意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教育不合于规律,教育就会失败,子女就可能不孝敬父母。“父母者,子妇之所受教也。能慈仁、教训,而不失理,则子妇孝。”爱而有道,教而有方,子女才能培养成人。
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诸子百家大辞典
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韩非阐述其法治理论所用的比喻。语出《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韩非认为,在管教严厉的家庭里没有凶悍的奴仆,然而在慈母的溺爱下却往往有不成材的儿子。由此可知,只有威严的权势才可以禁止暴行,而深厚的恩德却不能够制止祸乱。韩非历来主张国家应当采取峻法严刑、重罚轻罪等严厉措施,在《五蠹》里就有“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的说法。“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是韩非对这种理论的一个有力说明。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诸子百家大辞典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老子》关于慈爱对战争可以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见于《六十七章》。老子认为,慈爱是勇敢之本。虑事像慈母对子女一样处处周到,就有成功的把握;有成功的把握,就不会产生疑虑;没有疑虑,作战就能勇敢。所以,以慈爱攻战可以取胜,以慈爱防守就能巩固。天道要援救谁,就用慈爱保护谁。上述论述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但它以为攻战防守皆由“慈爱”来决定胜负,则过于简单和绝对化了。
礼乐慈爱战所蓄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礼乐慈爱战所蓄也
实行礼乐教化,而且要慈爱于民,乃是进行战争的必要条件。这是儒家战争观的重要命题。语出《左传·庄公二十七年》。春秋前期,虢本是小国,为大国晋的近邻,多次侵犯晋的边境。晋献公欲讨伐虢,晋大夫士蔿进行劝阻,于是提出“礼乐慈爱战所蓄也”的论断。士蔿又从另一角度对这个命题加以发挥,说:“夫民让事和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按《左氏会笺》解释:“教以礼而民让事;教以乐而民乐和;教以慈而民爱亲哀丧,如此而后可用而战矣。”教以礼,使民众懂得礼让,从而听命于统治阶级;教以乐,则使民众团结和谐,以便同心协力;教以慈爱,可以使民众亲近统治阶级而仇恨敌人,所以说民众经过教化之后,才可以动员他们去参加战争。在这里既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也表现仁政爱民思想,客观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爱民的实质是为了使民众服从统治阶级,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慈湖书院-诸子百家大辞典
慈湖书院
元代著名书院,崇尚杨简心学。地址在江西乐平。知县尹瞿衡等为纪念杨简(号慈湖)曾知乐平,首倡兴学,崇尚教化,阐明心学,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创建,赐名“慈湖书院”。二十九年,马端临出任山长,主讲书院长达26年之久,教诸生掌正学而成真儒,并撰有《文献通考》巨著传世。至正元年(1341)马同翁任山长,集诸生论朱陆学派之异同。危素撰有《乐平州慈湖书院赡学田记》。元末毁于兵火。
慈眉善目-简明成语词典
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眉、目:指面容。慈祥和善的面孔。形容和蔼可亲。[近]和蔼可亲[反]凶神恶煞横眉怒目
大慈大悲-简明成语词典
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本为佛教语,指佛慈爱和怜悯众生。后指心肠慈善。[近]悲天悯人慈悲为怀[反]蛇蝎心肠惨无人道
大发慈悲-简明成语词典
大发慈悲dà fā cí bēi
慈悲:慈善和怜悯。形容对人有慈善和怜悯之心。[近]大慈大悲悲天悯人[反]丧尽天良惨无人道[注意]发,不读fà。
父慈子孝-简明成语词典
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
父母慈爱,子女孝顺。
敬老慈幼-简明成语词典
敬老慈幼jìn lǎo cí yòu
慈:慈爱,和善。尊敬老人,爱护儿童。[也作]敬老慈少敬老慈稚[近]尊老爱幼
心慈手软-简明成语词典
心慈手软xīn cí shǒu ruǎn
软:柔和,温和。心地慈善,不忍下手处理或打击。常形容优柔寡断、姑息养奸的庸人行径。[近]姑息养奸[反]心狠手辣
慈悲为本-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悲为本cíbēi-wéiběn
【释义】:
主谓 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明·无心子《金雀记·合雀》:“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本,理合相容。快开门,放他出来。”△用于人品。
慈父见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父见背cífù-jiànbèi
【释义】:
其他 父亲已故。晋·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多用于父亲死亡。
慈眉善目-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眉善目címéi-shànmù
【释义】:
并列 形容人慈祥的样子。《海灯法师》13回:“德音慈眉善目,对佛学尤有心得。”△描写人慈善。
慈明无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明无双címíng-wúshuāng
【释义】:
主谓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最负声望者。语本《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湑。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清·孙枝蔚《赠汪舟次诗》序:“余与汪子交盖有年,信白岳之畸人,青云之快士也,幼而好学,慈明无双。”△褒义。用于评价人物。
慈母有败子-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母有败子címǔyǒubàizǐ
【释义】:
其他 父母过于慈爱,子女反而败坏。《史记·李斯列传》:“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用于家庭方面。
慈孙孝子-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孙孝子císūn-xiàozǐ
【释义】:
见“孝子慈孙”。宋·王安石《祖母诰》:“朕疏郡县以君诸臣之母,欲以称慈孙孝子之心。”
慈乌反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乌反哺cíwū-fǎnbǔ
【释义】:
主谓 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阿英《花鸟争奇》:“慈乌反哺,有母子爱。”△用于报恩。也作“慈乌返哺”。
慈乌返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慈乌返哺cíwū-fǎnbǔ
【释义】:
见“慈乌反哺”。《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慈乌返哺犹怀感,鸿雁才飞便著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