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凍)是什么意思
挨冻受饿-汉语成语大词典
挨冻受饿ái dòng shòu è
指无衣无食的困苦情况。《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也作【挨饿受冻】。《星火燎原(六)·敌后插刀》:“你们在这里一年多了,在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太辛苦了。”
冰解冻释-汉语成语大词典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ì
见【瓦解冰消】(1062页)。
冻解冰释-汉语成语大词典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见【瓦解冰消】(1062页)。
天寒地冻-汉语成语大词典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元曲选外编·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披坚执锐为军健,天寒地冻奉公差。”《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苦斗·四七》:“最后,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晚上,斑鸠冷得全身僵硬。” 又有【天寒地涸(hé)】。(涸:干枯。)《宋史·魏仁甫传附魏咸信》:“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汉语成语大词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朱门:红漆的大门,指贵族官僚府第。 原指封建统治集团生活极端奢侈浪费,贫苦人民在路边冻饿而死。后常用以形容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梁启超《王荆公传》第七章:“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者,其大多数人之穷困,则奢焉者之朘(juān)之而已。”(腹:剥削。)
冻解冰释-中华成语大词典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冻解:解冻了。冰释:冰化了。冻也解了,冰也化了。比喻障碍或疑虑都已消除。(宋)朱熹《朱子全书·卷二十四·中庸一》:“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也作“冰解冻释”、“冰消冻解”。《庄子·庚桑楚》:“是仍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明)李贽《焚书·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
天寒地冻-中华成语大词典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天气寒冷,土地上冻。形容冬天的气候严寒。(元)姚燧《新水令·冬怨》:“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供何人陪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五回:“今日天寒地冻,军马亦难久住,正宜权且回山。”
呵冻-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呵冻
【源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美人呵笔》
【解释】:
呵,哈气。李白奉命撰写诏书,当时天气寒冷,笔头冻结,皇帝命宫中嫔妃十人呵笔解冻。
【用法】:
代称冬天作书。
【例句】:
他练习书法很勤奋,数九隆冬,仍呵冻苦练。
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冻dòng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化(河水一冻一~,又过了一年。)
冻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冻冰dòngbīng
水遇冷结成冰——开化(大河~了)
冻结-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冻结dòngjié
①液体遇冷凝结——消融、解冻(黑龙江江水从冻结到~,有五个多月的时间。)、融化、溶化(河水早已冻结了,到春天才能~呢!)②比喻阻止人员、资金等的流动、变动——解冻(冻结了一个月的资金,现在~了,可以使用了。)
解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解冻jiědòng
①冰冻的江河、土地等融化——上冻(北方大部地区都在“霜降”~,“雨水”解冻。)②解除对资金的冻结——冻结(~了一年的资金开始解冻了)
上冻-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上冻shàngdòng
结冰——解冻(此地一刮北风就上冻,刮南风就开始~。)
天寒地冻-中华词典宝库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释义】: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成语出处】:
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花傍一阳开。”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六五回:“且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成语大辞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非:不是。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凝成的。比喻事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十二回:“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之间的矛盾,我看不是很快可以解决的。
冰解冻释-中华成语大辞典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í
解:融解。释:消释。冰冻融解消释。比喻障碍和困难象冰冻融解消释那样被克服。《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也作“冻解冰释”。宋《朱子全书·中庸》:“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例〕他们彼此之间有一些成见,经过多次做工作,把一些误会讲清楚,双方终于冰解冻释、互相谅解了。
冻解冰释-中华成语大辞典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见“冰解冻释”。
天寒地冻-中华成语大辞典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气候非常寒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必备工具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dòng sān chǐ, fēi yī rì zhī hán
【解义】 三尺厚的冰,绝不是一天的寒冷所冻成的。比喻事情的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偶然的。
【例句】 ~,所以做任何事都应持之以恒。
天寒地冻-简明成语词典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气候极其寒冷。[近]冰天雪地
挨冻受饿-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挨冻受饿áidòng-shòuè
【释义】:
并列 受到寒冷,忍受饥饿。形容生活非常困苦。贺敬之、丁毅《白毛女》:“十里风雪一片白,躲账七天回家来,指望着熬过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用于描写无衣无食的贫困生活。也作“挨饿受冻”、“挨饥受冻”。
挨饿受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挨饿受冻áiè-shòudòng
【释义】:
见“挨冻受饿”。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我们一大家子,农村没有人,到别处也不容易,只好在这里挨饿受冻。”
挨饥受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挨饥受冻áijī-shòudòng
【释义】:
见“挨冻受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dòngsānchǐ,fēiyīrìzhīhán
【释义】:
其他 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深远的根源。张贤亮《小说中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我们反对的社会腐败现象,不过是往日腐败的延续及变换了表现形式,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过去所谓‘不要资本主义一根苗的社会主义’未平的余波。”△多用于哲理方面。
冰解冻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冰解冻释bīngjiě-dòngshì
【释义】:
并列 冰融化了,冻也化解了。比喻困难、障碍都消除了。《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多用于情状方面。也作“冻解冰释”、“冰解雪释”、“冰消冻解”、“冰消冻释”。
冰消冻解-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冰消冻解bīngxiāo-dòngjiě
【释义】:
见“冰解冻释”。明·李贽《焚书·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
冰消冻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冰消冻释bīngxiāo-dòngshì
【释义】:
见“冰解冻释”。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滴水成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滴水成冻dīshuǐ-chéngdòng
【释义】:
兼语 滴下的水滴即刻冻结成冰。形容天气严寒。宋·钱易《南部新书》丁部:“严冬冱寒,滴水成冻。”△多用于气候方面。→天寒地冻
铄石流金
东风解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东风解冻dōngfēng-jiědòng
【释义】:
主谓 东风消融冰冻,引申为春天来到。语本《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例〕东风解冻,万木复苏。△用于描写春季来临。
冻解冰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冻解冰释dòngjiě-bīngshì
【释义】:
见“冰解冻释”。
冻馁之患-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冻馁之患dòngněizhīhuàn
【释义】:
偏正 遭遇到饥寒交迫的患难。《庄子·至乐》:“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用于生计方面。
冻浦鱼惊-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冻浦鱼惊dòngpǔ-yújīng
【释义】:
其他 孝亲之举。语本《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温席扇枕,承颜悦膝;冻浦鱼惊,寒林笋出。”△褒义。用于孝敬长辈方面。
冻蕊寒葩-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冻蕊寒葩dòngruǐ-hánpā
【释义】:
偏正 指梅花忍寒耐冻。清·洪昇《长生殿·夜怨》:“怎教冻蕊寒葩,暗识东风面。”△用于赞颂梅花。
冻者假衣于春-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冻者假衣于春dòngzhějiǎyīyúchūn
【释义】:
主谓 受冻的人,挨到春天才借衣服穿。比喻不会掌握时机。语出《庄子·则阳》“冻者假衣于春,暍(yè,中暑)者反冬乎冷风”。△多用于处事方面。
篝灯呵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篝灯呵冻gōudēng-hēdòng
【释义】:
并列 用灯火放在笼中,并用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的勤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褒义。用于描写勤奋。
饥冻交切-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饥冻交切jīdòng-jīāoqiè
【释义】:
见“饥寒交切”。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黄元道)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冷窗冻壁-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冷窗冻壁lěngchuāng-dòngbì
【释义】:
并列 冰冷的窗户,结冻的墙壁。形容十分清冷。宋·杨万里《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冷窗冻壁更成眠?也腾疏蓬仰见天!”△多用于描写冬景。
天寒地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天寒地冻tiānhán-dìdòng
【释义】:
并列 形容气候酷寒。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苍》剧的主创人员,从天寒地冻、草木枯瑟的北京来到成都。”△常用于形容天气极其寒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汉英成语词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the rich are excessively wealthy while the poor suffer stark poverty
形容社会贫富悬殊,例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In societies where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wide,waste and plenty stand opposite to hunger and col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汉英成语词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the rich are excessively wealthy while the poor suffer stark poverty
形容社会上贫富悬殊,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一个社会贫富悬殊的最佳写照。
There is no more apt descrip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an the saying:"Behind the red doors mcat and wine go to waste,while out on the road lie the bones of the froze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英成语词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the trouble has been brewing for quite some time
比喻目前的困难或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造成,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形成的,例他们两家的仇怨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非三言两语能化解得开的。
Sin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 is so deep-seated,it cannot be explained away in a few spoken words.
结冰 解冻-反义词应用词典
结冰 解冻
结冰 jiébīng 解冻 jiědòng
【结冰】动词。液体的水遇冷凝结成固体。
〔例句〕
1.当冬天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就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冰就比水要轻一些。
3.冰总是浮在水面上,而且总是水面上先结冰。
【解冻】动词。冰冻的江河、土地融化;解除对资金等的冻结。有名词用法。
〔例句〕
1.春天,拖拉机翻耕着解冻的土地,广阔的原野上一派生机。
2.由于前任经理有经济问题,我厂有一部分资金被冻结在银行,一旦这笔钱解冻,我们一定偿付货款。
3.斯大林逝世后,前苏联的文坛上出现了一批面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品,西方某些评论家称之为“文学的解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朱门:红漆大门。形容剥削阶级的豪奢生活,劳动人民挨饿冻死的惨象。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冰解冻释-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ì
又作“冻解冰释”。象冰冻一样融化了。比喻原有的障碍和困难排除了。《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
挨冻受饿-中华成语辞海
挨冻受饿ái dòng shòu’è
指缺衣少食的困苦状况。《红楼梦》一〇〇回:“有年纪的人自己保重些,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成语辞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原作“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汉·王充《论衡·状留》:“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故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凝成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是长时期酝酿、积累的结果,而不是短时期内所形成的。
冰解冻释-中华成语辞海
冰解冻释bīng jiě dòng shì
解:融解;释:消释。如冰冻一样融解消失。指障碍、疑虑完全消失或被一扫而空。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解冻释。”也作“冰消冻解”。消:消融。明·李贽《焚书·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
冰消冻解-中华成语辞海
冰消冻解bīng xiāo dòng jiě
同“冰消瓦解”。《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明·李贽《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
冰消冻释-中华成语辞海
冰消冻释bīng xiāo dòng shì
见“冰解冻释”。
滴水成冻-中华成语辞海
滴水成冻dī shuǐ chéng dòng
见“滴水成冰”。
地冻天寒-中华成语辞海
地冻天寒dì dòng tiān hán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金·王处一《谢师恩·答皇帝见召》词:“三冬凛冽彤云布,六出飘飞絮。地冻天寒难进步。”也作“天寒地冻”。
东风解冻-中华成语辞海
东风解冻dōng fēng jiě dòng
春风化解冰冻。比喻严峻的局势得到缓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冻解冰释-中华成语辞海
冻解冰释dòng jiě bīng shì
比喻困难和障碍像冰冻融化那样消释。宋·朱熹《中和旧说序》:“(予)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明·高攀龙《讲义·一贯章》:“平日还认夫子有甚高妙,到此方知只是如此,别无余法。此之谓豁然贯通,此之谓冻解冰释。”
冻馁交迫-中华成语辞海
冻馁交迫dòng něi jiāo pò
馁:饥饿;交迫:同时逼迫。指又冷又饿,十分艰苦。
冻馁之患-中华成语辞海
冻馁之患dòng něi zhī huàn
见“冻馁之忧”。
冻馁之忧-中华成语辞海
冻馁之忧dòng něi zhī yōu
受冻挨饿的担忧。《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也作“冻馁之患”。患:忧虑。《吕氏春秋·慎人》:“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
之患。”
:同“馁”。
冻浦鱼惊-中华成语辞海
冻浦鱼惊dòng pǔ yú jīng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用以比喻人孝顺父母。
篝灯呵冻-中华成语辞海
篝灯呵冻gōu dēng hē dòng
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刻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饥冻交切-中华成语辞海
饥冻交切jī dòng jiāo qiè
饥饿与寒冷一齐袭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冷窗冻壁-中华成语辞海
冷窗冻壁lěng chuāng dòng bì
形容贫寒的境遇。宋·陈师道《谢赵使君送乌新》诗:“老身曲直不足言,冷窗冻壁作春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