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扶)是什么意思
龙门扶风-古書典故辭典
龙门扶风
龙门、扶风本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住址。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县东北。扶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郊。《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后汉书·班固传》:“(班固)扶风安陵人也。”后因以“龙门扶风”借指他们写的《史记》和《汉书》。有时也借以指良史。
东扶西倒-古書典故辭典
东扶西倒
形容难以扶持培育,也比喻没有主见,不能自立。《朱子语类》:“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宋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
。”
扶东倒西-古書典故辭典
扶东倒西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张魏公(浚)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喻自己无主见,随人意转移。
锄强扶弱-汉语成语大词典
锄强扶弱chú qiáng fú ruò
锄:铲除。 铲除强暴,扶助弱小。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他便对府、县官员说,定要……锄强扶弱,断不许有钱有势之人得以害民。”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生平专以锄强扶弱为事。”
定乱扶衰-汉语成语大词典
定乱扶衰dìng luàn fú shuāi
平定祸乱,扶持衰弱。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刘越石(琨)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璞)诗除残去秽之情。”
扶得东来西又倒-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得东来西又倒fú dé dōng lái xī yòu dǎo
见【东倒西歪】(235页)。
扶老携幼-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指群众不分老少,全部出动。形容人群聚集的场面。《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明·归有光《赠张别驾序》:“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作为四烈士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几乎每日都挤满了成千成万,扶老携幼的致敬市民。”又形容逃荒逃难的情状。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所见逃民,动以万计,扶老携幼,风栖露宿。”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四章:“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老百姓虽未奉命逃难,到此时也只得扶老携幼,仓皇出走。”现多指帮助老人,照顾小孩。陈广生等《雷锋的故事·人民的勤务员》:“当他(指雷锋)乘车回沈阳的时候,照样扶老携幼,帮助列车员忙这忙那。” 也作①【携幼扶老】。《淮南子·诠言训》:“泰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而不听,乃谢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②【扶老将幼】。(将:扶助。)宋·陆游《董逃行》:“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③【携老扶幼】、【扶老挈(qiè)幼】。(挈:带着,领着。)《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水浒传》第五十八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又有①【扶老携弱】。《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②【扶老挟稚】。《宋史·可适传》:“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③【携儿带女】。《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闯宫(汉剧)〉》:“携儿带女真凄惨。”巴金《谈〈春〉》:“有时候一天中间谣言四起,居民携儿带女搬进租界。”
扶危持颠-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危持颠fú wēi chí diān
颠:倒,跌。 指挽救危局或解救危难。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杨)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明·李贽《焚书·与友朋书》:“顾托孤寄命,有君子之风,是故半夜叩门,必不肯以亲为解,而况肩巨任大,扶危持颠,肯相辜负哉!” 也作①【扶危济困】、【扶危济急】、【扶危救困】、【扶困济危】。《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扶危济困,仗义疏财。”鲁迅《鎌田诚一墓记》:“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红旗谱》卷三:“陈旅长响亮地笑了,说:‘知兄!还不失尚老遗风,扶危救困,爱国恤民。’”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②【救危扶倾】、【救困扶危】。汉·刘向《新序·善谋上》:“齐桓公方存亡继绝,救危扶倾,尊周室,攘夷狄。”《元曲选·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③【济困扶危】、【济弱扶倾】。《醒世恒言·李汧(jiān)公穷邸遇侠客》:“闻得义士,素抱忠义,专一除残祛(qū)暴,济困扶危,有古烈士之风。”(祛:除去。)《说唐》第三回:“叔宝性情豪爽,济困扶危,结交好汉,因此人称为‘小孟尝’。”《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君以济弱扶倾为会,独不为敝邑念乎?”④【拯危扶溺】、【拯危济困】。《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杀贪官,除豪强,拯危济困,救死扶伤,难道不都是以天地为心?”
扶摇直上-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乘着盘旋急剧的暴风之势一直上升。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结聚。抟扶摇而上:结聚风力,乘风而上。)后用以形容急速上升。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旧时也用以形容升官很快而且顺利。《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班生此去……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那时扶摇直上,便与弟辈分隔云泥,真令人又羡又妒!” 也作【扶摇而上】。《八十一梦·第七十二梦》:“庄周说过,其翼若垂天之云,一飞不知几千万里,扶摇而上。”
扶余海外-汉语成语大词典
扶余海外fú yú hǎi wài
见【海外扶余】(417页)。
救困扶危-汉语成语大词典
救困扶危jiù kùn fú wēi
也作【救危扶倾】。见【扶危持颠】(320页)。
救死扶伤-汉语成语大词典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扶助照料病伤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chán)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单于:匈奴君长的称号。过当:指超过相对等的人数。)毛泽东《为追悼白求恩同志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原作【舆死扶伤】。(舆:扛,抬。)《管子·轻重甲》:“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
海外扶余-汉语成语大词典
海外扶余hǎi wài fú yú
比喻遥远的与世隔绝的外国。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中写有虬髯客在东南海外的扶余国称王的无稽故事情节。明·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六章:“美国土地向为蛮荒大陆……建设自治团体,遂成为十三州,虽归英王统治之下,然鞭长莫及,无异海外扶余。” 也作【扶余海外】。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汉语成语大词典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hé huā suī hǎo,yě yào lǜ yè fú chí
见【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703页)。
患难相扶-汉语成语大词典
患难相扶huàn nàn xiāng fú
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但承吾兄患难相扶,始终周旋,此恩此德,何时能报。”《说唐》第二十四回:“吉凶相共,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②【患难相救】。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休戚与共,患难相救,同心同德,以卫国保种自任。”
济弱扶倾-汉语成语大词典
济弱扶倾jì ruò fú qīng
也作【济困扶危】。见【扶危持颠】(320页)。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汉语成语大词典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mǔ dān suī hǎo,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
比喻人尽管才能超凡,也必须靠众人支持。《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俗语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 也作①【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隋唐演义》第十二回:“‘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难道史大奈在顺义村打了三个月擂台,也不曾有敌手,孤身就做了这一个好汉。”②【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五回:“‘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哩。你自家一个,就歪歪到那里去?”③【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又有【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是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尤其是犯了错误,更需要别人帮助。”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汉语成语大词典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ér zhí
蓬草生长在大麻中间,不用扶助它就能挺直。比喻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受好的影响,能成长为好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矿物名,古时用作黑染料。) 也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史记·三王世家》:“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 也单作【蓬生麻中】。《颜氏家训·风操》:“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
携幼扶老-汉语成语大词典
携幼扶老xié yòu fú lǎo
也作【携老扶幼】、【携儿带女】。见【扶老携幼】(320页)。
抑强扶弱-汉语成语大词典
抑强扶弱yì qiáng fú ruò
抑:抑制,压制。强:本指豪强,泛指强暴的势力。扶:帮助。弱:被欺压的弱小者。 压制强暴,扶助弱小。《汉书·刑法志》:“自建武、永平……而政在抑强扶弱。”《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舆死扶伤-汉语成语大词典
舆死扶伤yú sǐ fú shāng
见【救死扶伤】(550页)。
拯危扶溺-汉语成语大词典
拯危扶溺zhěng wēi fú nì
也作【拯危济困】。见【扶危持颠】(320页)。
扶老携幼-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携:拉着。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参与的人很多,老人孩子都出来了。《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也作“携幼扶老”。(汉)班固《汉书·严助传》:“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
锄强扶弱-中华成语大词典
锄强扶弱chú qiáng fú ruò
锄:铲除。扶:帮助、援助。弱:困难、弱小。指铲除强暴的不法之徒,扶助困难的黎民百姓。(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扶善惩恶-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善惩恶fú shàn chéng è
扶:帮助。善:善良。惩:打击。恶:邪恶。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现代)郭沫若《文学与社会》:“发扬人们善良的意志,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恨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抑暴扶弱-中华成语大词典
抑暴扶弱yì bào fú ruò
抑:压制,制止。暴:暴虐,强暴,胡作非为。扶:帮助。制止胡作非为,帮助幼弱。比喻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也作“抑强扶弱”。(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
扶倾济弱-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倾济弱fú qīng jì ruò
扶:帮助。倾:倒塌,比喻处境困难。济:救济,接济。帮助困难者,救济弱小者。(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四折:“但得你天公指数,抵多少晏平仲善与人交,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着念着。”(近代)孙中山《民族主义六讲》:“我们今天在没有发达之先,立定扶倾济弱的志愿。”
扶危济困-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危济困fú wēi jì kùn
扶:扶助,帮助。危:危急,危难。济:救济,接济。困:贫困,困难。比喻扶助遇有危难的人,救济生活贫困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这黄文骅平时只是行善事:修桥补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拔贫苦,那无为军城中都叫他做‘黄面佛’。”也作“扶危救困”。(元)无名氏《魏徵改诏》楔子:“今日个扶危济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也作“济困扶危”。(明)臧懋循《元曲选·郑廷玉〈楚昭公〉三》:“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扶危拯溺-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危拯溺fú wēi zhěng nì
扶:帮助。危:危险,危难。拯:救助,拯救。溺:落水。帮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救助别人的急难。(唐)崔祐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东扶西倒-中华成语大词典
东扶西倒dōng fú xī dǎo
从东边扶起来,又往西边倒下去。形容软弱得难于扶持。(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四·过南荡》:“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酴醾tú mí,古书上指重酿的酒。)(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老氏》:“如破屋相似,东扶西倒,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耶?”也用以形容没有独立见解,摇摆不定。
扶东倒西-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东倒西fú dōng dǎo xī
从东边扶起又倒向西边。比喻性软无主,东说东倒,西说西倒。(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人物上》:“张魏公才极短……扶得东边,倒了西边;得知这里,忘了那里。”
越扶越醉-中华成语大词典
越扶越醉yuè fú yuè zuì
越:副词,表示程度加深。扶:扶助。喝醉酒的人越是扶他,他越撒酒疯。比喻对固执任性的人,越是央告、劝解,他越是耍脾气、逞威风。(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二回:“几句话把一个谭绍闻真真的撮弄成了一个当家之主,越扶越醉。”
扶危持倾-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危持倾fú wēi chí qīng
危:危急。倾:歪倒、倒坍。扶持危急的、快要倒坍的。指在危亡倾覆之时能扭转局势。比喻能力大。(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也作“扶急持倾”。(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救困扶危-中华成语大词典
救困扶危jiù kùn fú wēi
救困:救济困难的。扶危:扶助危险的。指救济扶助处于困顿危难中的人。(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救死扶伤-中华成语大词典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救:救护。扶:扶助、照料。救护将死的人,照料受伤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威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救死扶伤,犹致析骸之请。”
舆死扶伤-中华成语大词典
舆死扶伤yú sǐ fú shāng
舆:扛、举。扶:照顾、救助。抬走已经死的,照顾那些受伤的。(汉)刘安等《淮南子·兵略训》:“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也作“舆尸扶伤”。
扶摇直上-中华成语大词典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扶摇:急剧而上的大旋风。乘着旋风,飞速上升。形容地位或物价上升得很快。《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李太白集·卷九·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中华成语大词典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
蓬:蓬草。生:生长。麻:泛指麻类植物,茎皮纤维可做纺织原料。扶:扶助、帮助矫正。蓬草生长在大麻丛中,不用人工矫正,自然挺直。比喻人的品质或事物的性质可以随环境而改变。《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汉)褚少孙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
两瞽相扶-中华成语大词典
两瞽相扶liǎng gǔ xiāng fú
瞽:瞎子、盲人。相扶:互相搀扶。两个盲人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没有帮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同“阱”,陷坑),则其幸也。”
扶摇直上-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扶摇直上
【源出】:
《庄子·逍遥游》
【解释】:
扶摇,引申为风势。乘着风势直上。原文:“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法】:
比喻职位职务接连上升,也比喻物价上涨,或飞机起飞。
【例句】:
①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壮》)
②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扶摇直上,昨天能买一斗米的钱,今天就只能买两升米了。
③一阵马达轰鸣,飞机扶摇直上,少时,山川林木就在脚下了。
济困扶危-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济困扶危
【源出】: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三折
【解释】:
济、扶,帮助。帮助陷入困境的人。原文:“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也作“扶危济困”。
【用法】:
表示爱好帮助有困难的人。
【例句】:
他虽然牺牲了,但他那种扶危济困的美德和英雄事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济弱扶倾-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济弱扶倾
【源出】: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
【解释】:
济、扶,帮助;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处境困难。帮助弱小和处于困境的人。原文:“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也作“扶倾济弱”。
【用法】:
表示爱扶助弱小,济人困危。
【例句】:
正当他处境困难时,他的一位朋友济弱扶倾,鼎力相助,使他脱出困境。
扶摇-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扶摇
【源出】:
《庄子·逍遥游》
【解释】:
扶摇,指旋风。原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法】:
指旋风。
【例句】:
暮春时节,柳絮被扶摇吹得或上或下,好象在翩翩起舞似的。
锄强扶弱-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锄强扶弱chúqiángfúruò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以强凌弱
扶-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fú
扶助——抑(~强扶弱)
扶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持fúchí
扶助、保持——压抑、压制、打击、扼杀、遏抑(~新生力量)
扶起-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起fúqǐ
用力使倒着的人或物立起来——推倒、放倒(扶起不知被谁~的路标)
扶正-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正fúzhèng
帮助支持正确的——祛邪(一个单位不能扶正~,就无法开展工作。)
扶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植fúzhí
扶助培植——压抑、压制、打击(扶植亲信,~异。)、铲除(~毒草,扶植香花。)、扼杀、遏抑。
扶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扶助fúzhù
帮助——打击(扶助还是~新生力量,是个大是大非问题。)
扶老携幼-新编成语词典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扶:搀扶。携:拉。搀扶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人群结队而行。巴金《灭亡》第十章:“我亲眼看见每天早晨那些瘦得和死尸一样缠着胶布的人,拿着破碗碎罐扶老携幼源源而来。”〔例〕假日里,人们扶老携幼去公园游玩。
扶危济困-新编成语词典
扶危济困fú wēi jì kùn
扶:帮助,支持。危:危急。济:救济。帮助、救济处境危急、生活困苦的人。《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多听的江湖上来往的人说兄长清德,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例〕他生活富裕后,不忘扶危济困。
〔近义〕排忧解难 〔反义〕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扶摇直上-新编成语词典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大风。比喻急剧上升或仕途得志。唐·李白《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例〕他如今可算是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了。
〔近义〕平步青云 飞黄腾达 〔反义〕一落千丈
救死扶伤-新编成语词典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扶:扶助,照料。救活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者。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例〕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发扬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近义〕治病救人 〔反义〕见死不救
锄强扶弱-中华词典宝库
锄强扶弱chú qiáng fú ruò
【释义】:
锄:铲除。铲除强暴,扶助弱小。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例句】: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如墨学主于锄强扶弱,势力愈盛者,则其仇之愈至。”
持危扶颠-中华词典宝库
持危扶颠chí wēi fú diān
【释义】:
持:支持。扶:扶助。颠:倒下来。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使国家免于危险。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例句】:
汉章帝(刘炟)《赐东平王苍书》:“公卿驳议,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
扶老携幼-中华词典宝库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释义】:
携:拉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例句】:
①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八回:“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②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作为四烈士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几乎每日都挤满了成千上万,扶老携幼的致敬市民。”
扶危济困-中华词典宝库
扶危济困fú wēi jì kùn
【释义】:
扶:帮助。济:救济。帮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四折:“丞相原来有济国安邦之策,扶。危救困之忧。”
【例句】:
①《水浒传》三八回:“兄弟清德,扶危济困,仗义疏财。”②《水浒传》五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摇直上-中华词典宝库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释义】:
扶摇:急剧上升的旋风。自下急剧盘旋而上。比喻事物快速上升或仕途得志。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例句】:
①《飞向太平洋》:“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八回:“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救死扶伤-中华词典宝库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释义】:
扶:扶助,帮助。救护将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
【成语出处】:
《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句】:
《献血动员工作简报》:“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人献血,是把自己的血液当作商品卖掉,是生活所迫;而我国人民献血是为了发扬互助友爱、救死扶伤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