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伏

伏(伏)是什么意思

  • 老骥伏枥-古書典故辭典

    老骥伏枥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意躺在马棚中。比喻人年纪虽老,雄心尚在。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伏首帖耳-古書典故辭典

    伏首帖耳

    见“俛首帖耳”条。

  • 陵母伏剑-古書典故辭典

    陵母伏剑

    汉王陵的母亲以死来勉励儿子善事刘邦的故事。《汉书·王陵传》:“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 衔须伏剑-古書典故辭典

    衔须伏剑

    汉温序坚贞不屈,衔须伏剑而死的故事。《后汉书·温序传》:“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苟背恩德。’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挝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死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士。’遂伏剑而死。”

  • 哀告宾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哀告宾伏āi gào bīn fú

    宾伏: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泛指顺从、归顺。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sǒng)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悚:害怕,恐惧。)

  • 不伏烧埋-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伏烧埋bù fú shāo mái

    伏:伏罪。烧埋:指烧埋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的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 比喻不认罪或不听劝解。《元曲选·吴昌龄〈风花雪月〉第四折》:“却带累花神,干连风雪,都也不伏烧埋。”《元曲选·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休道您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

  • 此起彼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彼:那里。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一起一落,接连不断。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苦斗·四六》:“他的诉苦埋怨和远处的鸡叫声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极有韵致。” 也作【此伏彼起】。蒲韧《二千年间·六》:“这是石勒的赵国统治下的情形;也正是在‘五胡十六国’的一两百年中,在此伏彼起的……政权下人民受难的一般情况。”

  • 发奸擿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

    擿:揭发、查出。伏:隐藏。 清查揭露坏人坏事,使之无法隐藏。指吏治精明。《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章炳麟《巡警总监箴》:“发奸擿伏,金气作辛。”《清朝野史大观·卷三·曾静之宽宥》:“岳钟琪诚心为国家发奸擿伏。” 也作①【擿伏发奸】。明·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忠烈公知宸濠必变,不敢擿伏发奸。”②【发擿奸伏】。《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筭。”清·汪琬《前明大理寺左寺丞李公行状》:“发擿奸伏如神,虽老猾宿蠹,莫能秋毫欺也。”

  • 反吟伏吟-汉语成语大词典

    反吟伏吟fǎn yín fú yín

    迷信说法,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推算祸福和婚姻成败。旧时用以象征婚姻难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伏吟。”也作【反阴复阴】。《古今杂剧·关汉卿〈调风月〉第四折》:“今年见吊客临,丧门聚,反阴复阴,半载其余。”

  • 伏低做小-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低做小fú dī zuò xiǎo

    顺从地处于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古今杂剧·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是一时间言语着错,连忙去伏低做小。”旧时也指妇女被迫给人作妾。《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 也作①【做小伏低】。《古今杂剧·无名氏〈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第一折》:“你则是假装着做小伏低,你若是得空偷闲便择离。”②【做小服低】。元·施君美《幽闺记·姊妹论思》:“做小服低,看看地过冬还过春。”③【服低做小】。明·沈孚中《绾春园·议姻》:“况养娇生性,怕他不惯服低做小。”

  • 伏而咶天,引足救经-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而咶天,引足救经fú ér shì tiān,yǐn zú jiù jīng

    咶:通“舐”,舔。引:拉。经:上吊自杀。 趴在地上用舌头舔天,拉着上吊人的脚进行解救。比喻绝不可能达到目的。《荀子·仲尼》:“辟(譬)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说必不行矣,愈务而愈远。”杨惊注:“经,缢也。伏而咶天,愈益远也。”

  • 伏虎降龙-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见【降龙伏虎】(1153页)。

  • 伏龙凤雏-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龙凤雏fú lóng fèng chú

    蛰伏的龙,初生的凤。原指诸葛亮和庞统。后泛指应时而起的俊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形容死伤惨重。《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彼所以侈陈维新,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而维新可以从容晏坐以得之耶?” 也简作【伏尸流血】。尸体倒卧,血浆四流。指杀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重:不轻易于。)《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也单作【流血千里】。《汉书·淮南王传》:“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读通鉴论·唐武宗·五》:“上胁朝廷,下睨其主,流血千里,主族亦赤。”

  • 伏首帖耳-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首帖耳fú shǒu tiē ěr

    见【俯首帖耳】(325页)。

  • 伏维尚飨-汉语成语大词典

    伏维尚飨fú wéi shàng xiǎng

    伏:俯伏,表示恭敬。维:同惟,衷心呼请。尚飨:也作“尚享”,享用祭品。 请享用祭品吧!旧时祭文常用作结尾的话。意思是如果死者有灵,就请吃喝祭奠用的酒、肉。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孔明)令董厥读祭文。其文曰:‘……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汉语成语大词典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

    指祸福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语本《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也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文选·贾谊〈鹏鸟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也简作①【祸福倚伏】。宋·陈亮《问答上》:“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而非以避祸乱。心有亲疏,则祸福倚伏于无穷,虽圣智不得而防也。”②【祸福相随】。《元曲选外编·无名氏〈村乐堂〉第三折》:“明有祸福相随,暗有鬼神相报。”③【祸福相倚】。《慈禧太后演义》第五回:“谁知祸福相倚,悲乐相因,那拉氏初结珠胎,皇太后竟缠病榻,不到数日,遽尔大渐。”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也简作【祸福倚伏】、【祸福相随】、【祸福相倚】。见【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324页)。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汉语成语大词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

    骥:好马。枥:马槽。伏枥:俯向马槽,也指马伏处于马房之中。 比喻人虽年老,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也单作【老骥伏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明·张岱《公祭张亦寓文》:“其胸中真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巨鱼失水、老骥伏枥之悲。”

  • 弭耳俯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弭耳俯伏mǐ ěr fǔ fú

    弭耳:帖耳。 形容兽类准备搏击前表面上温驯静伏的样子。《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慎子·外篇》:“鸷鸟之击也,卑飞敛翼;猛兽之搏也,弭耳俯伏。” 又有【弭耳受教】。指动物或人很听话。《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 岁时伏腊-汉语成语大词典

    岁时伏腊suì shí fú là

    岁时: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伏腊:指伏日和腊日。 指一年中的重大节日或四季时节更换之时。《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 擿伏发奸-汉语成语大词典

    擿伏发奸tì fú fā jiān

    见【发奸擿伏】(274页)。

  • 危机四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危机四伏wēi jī sì fú

    伏:隐藏。 处处隐藏着危险的因素。《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而以目前国势而论,外交艰难,计政匮虚,民困既甚,危机四伏。”《子夜·九》:“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很严重地对杜新箨说:‘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降龙伏虎-汉语成语大词典

    降龙伏虎xáng lóng fú hǔ

    伏:使屈服。 制服龙虎,使之听命。形容法力高超或力量强大。语本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十“(涉公)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哮震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元曲选·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十五回:“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铁禅杖,降龙伏虎;泼风刀,耀目闪光。” 也作【伏虎降龙】。《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

  • 夜行昼伏-汉语成语大词典

    夜行昼伏yè xíng zhòu fú

    见【昼伏夜行】(1398页)。

  • 昼伏夜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昼伏夜行zhòu fú yè xíng

    白天隐蔽,夜间行走。《元史·张晋亨传》:“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陈毅《寄友》:“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也作【夜行昼伏】。《后汉书·刘翊传》:“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明·李贽《焚书·卓吾论略》:“居士间关夜行昼伏,余六月方抵家。”

  • 昼伏夜动-汉语成语大词典

    昼伏夜动zhòu fú yè dòng

    指某些动物的生活规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 做小伏低-汉语成语大词典

    做小伏低zuò xiǎo fú dī

    也作【做小服低】。见【伏低做小】(318页)。

  • 发奸擿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

    发:揭露、暴露。擿:揭发。伏:隐瞒的坏事。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形容吏治精明。(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 伏低做小-中华成语大词典

    伏低做小fú dī zuò xiǎo

    伏:趴、屈服。小:小声小气。小声下气地屈服低头。比喻屈服。(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刘备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礼待之,又一国不容二主。”也作“做小伏低”、“服低作小”。(元)无名氏《石榴园》第一折:“你则是假装着做小伏低,你若是得空偷闲便择离。”(明)沈孚中《绾春园·议姻》:“况养娇生性,怕他不惯服低作小。”

  • 不甘雌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甘雌伏bù gān cí fú

    甘:甘心。雌伏:屈居人下或无所作为。指不甘心无所作为,而要振作精神勤奋有为。也作“安能雌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 狐凭鼠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狐凭鼠伏hú píng shǔ fú

    凭:凭借。伏:潜伏、隐藏。像狐狸、老鼠一样凭借掩体潜伏下来。形容依靠屏障或某种势力藏匿起来。《广东军务记·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也作“狐潜鼠伏”。(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 反吟伏吟-中华成语大词典

    反吟伏吟fǎn yín fú yín

    古代人婚姻迷信星命选择,(明)万民莫《三命通会·六·总论岁运》说:以岁运与日相对,谓之反吟;岁运压日,谓之伏吟。后用以指婚姻难成之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返(同“反”)吟复(通“伏”)吟。”也作“反阴复阳”。(元)关汉卿《关汉卿戏曲集·下〈诈妮子调风月〉四》:“今年见吊客临,丧门聚,反阴复阳,半载其余。”

  • 老骥伏枥-中华成语大词典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骥:好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草料。好的战马虽老,伏槽吃食仍不忘千里驰骋。比喻人的年岁虽老,雄心壮志犹存。(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危机四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危机四伏wēi jī sì fú

    危机: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节。四:四处、到处。伏:隐藏、潜伏。处处潜藏着危险或祸患。比喻隐患将发,形势十分危险。(晋)陆机《陆士衡文集·卷一·豪士赋序》:“众心日陊(duò),危机将发。”(现代)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降龙伏虎-中华成语大词典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降:降服。伏:趴下。能降服巨龙,制老虎趴在地上。原佛教故事,高僧能用法力制服龙虎。后用以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困难或恶势力。(明)臧懋循《元曲选·马致远〈黄粱梦〉一》:“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回:“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你若撞着他,性命难存也!”也作“伏虎降龙”。《元曲选·马致远〈任风子〉二》:“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此起彼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此起彼伏cí qǐ bǐ fú 此:

    这。彼:那。伏:爬下去、低落。这里兴起,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现代)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现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十六:“他的步子越走越慢,这一些模糊的感觉,此起彼伏地在他脑子中翻腾。”也作“此起彼落”。(现代)杨沫《青春之歌》第四章:“他们分成了两组,此起彼落地围在校长室外声嘶力竭地喊叫着。”

  • 擿奸发伏-中华成语大词典

    擿奸发伏tī jiān fā fú

    擿:揭发。奸:坏人坏事。发:检举。伏:隐藏。揭露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存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

  • 岁时伏腊-中华成语大词典

    岁时伏腊suì shí fú là

    岁:年。时:四季。伏:伏天、夏天。腊:腊月、冬天。指一年四季时令轮换。(五代·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旧唐书·张九龄传》:“又以其第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

  • 发奸挝伏-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发奸挝伏

    【源出】:

    《汉书·赵广汉传》

    【解释】:

    发奸,揭发狡猾的人;挝(zhuā抓)伏,打击潜藏的恶势力。西汉涿郡人赵广汉以廉洁通达、才干见识著称。任颍川太守时,严厉打击以原、褚二姓为首的地方豪强,使豪门巨族不敢横行乡里。任京兆尹时,又严厉打击巨盗,使盗贼敛迹,受到人们称赞。原文:“意其发奸挝伏如神,皆此类也。”

    【用法】:

    指秉公执法,坚决揭露和打击潜伏的恶势力的行为。

    【例句】:

    我们要保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一定要发奸挝伏,排除一切隐患。

  • 骥伏盐车-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骥伏盐车

    【源出】:

    《战国策·楚策四》

    【解释】:

    骥(jì寂),指好马;盐车,指运盐的车。一次,善于识别良马的孙阳(伯乐)经过虞阪,见有一匹能日行千里的好马在拉运盐的车,因为老了拉不动,膝骨折断,马蹄前伸,伏在车下悲鸣。伯乐一见,下车攀住流泪。

    【用法】:

    比喻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例句】:

    对人的使用应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发挥其所长,避免骥伏盐车的悲剧。

  • 十面埋伏-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十面埋伏

    【源出】: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解释】:

    周围布置了重重的埋伏。原文:“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用法】:

    指作战时布置重重伏兵的战术。

    【例句】:

    彭铁大气得抓下头盔来扔在地下,咬牙大叫道:“就是有十面埋伏,老子也拚了!”令大家放马直追。(徐君慧《武林春梦》第二十一回)

  • 伏女传经-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伏女传经

    【源出】:

    《汉书·伏胜传》

    【解释】:

    伏女,秦代博士伏生的女儿;经,儒家经典。由于《诗》、《书》和诸子百家书被秦始皇烧掉,汉朝建立时,曾当过秦朝博士的伏胜凭自己的记忆,用汉代文字把《尚书》等古书记录下来,是为《今文尚书》。他年老说话不清楚,女儿羲娥又根据他的传授向晁错传授。

    【用法】:

    ①指统治者想毁灭文化而不能;②指女子也很有学识。

    【例句】:

    ①秦始皇以为那一把火很彻底,殊不知书能毁灭,脑子里的东西不能毁灭,伏胜传书之后,又有伏女传经。

    ②昔《帝典》将坠,伏生之女传经;《汉书》未成,世叔之妻续史。(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二回)

  • 老骥伏枥-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老骥伏枥

    【源出】:

    东汉·曹操诗《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解释】:

    骥,骏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老骏马被关在马厩里还想着驰骋千里。原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用法】: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大志。

    【例句】:

    记得京戏《群英会》黄盖出场时,有四句“定场诗”:“二十年前在战场,好似猛虎赶群羊,光阴似箭催人老,不觉双鬓白如霜。”颇能表达出老骥伏枥的心情。(徐铸成《旧闻杂忆续篇·忆唐纳》)

  • 雄飞雌伏-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雄飞雌伏

    【源出】:

    《后汉书·赵典传》

    【解释】:

    雄飞,雄鸟飞往四处觅食,比喻奋发有为;雌伏,雌鸟趴在窝里,比喻退缩。原文:“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用法】:

    比喻要有雄心壮志,不能无所作为。

    【例句】:

    在竞争中,必须努力奋斗,雄飞雌伏。

  • 祸福倚伏-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祸福倚伏

    【源出】:

    《老子》第五十八章。

    【解释】:

    倚(yǐ以),倚傍;伏,潜伏。祸里面倚傍着福,福里面潜伏着祸。原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用法】:

    比喻好事和坏事互相依存。

    【例句】:

    祸福倚伏,因此我们不能因一时失利而悲观失望,也不能因一时胜利而忘乎所以。失利时,化不利为有利;胜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 倒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倒伏dǎofú

    农作物因根茎无力,或遭自然灾害的袭击而倒在地上——挺立(~着的一片庄稼,经过一场暴雨袭击,全都倒伏在地里。)

  • 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伏fú

    低下去——起(此~彼伏)

  • 伏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伏暑fúshǔ

    炎热的伏天——严冬(不论伏暑还是~,他始终坚持锻炼。)

  • 末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末伏mòfú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共十天)——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荞麦。)

  • 起伏跌宕-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起伏跌宕qǐfúdiēdàng

    一起一伏连绵不断——平铺直叙(小说的情节写得起伏跌宕,才引人入胜,~就没意思了。)

  • 潜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潜伏qiánfú

    隐藏,埋伏——暴露(潜伏的特务终于~了)

  • 头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头伏tóufú

    初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三伏、末伏、终伏(头伏萝卜二伏菜,~种荞麦。)

  • 制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制伏zhìfú

    用强力压制使驯服——反抗(人民没有被反动统治者制伏,再一次起来~。)

  • 终伏-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终伏zhōngfú

    末伏——头伏

  • 老骥伏枥-新编成语词典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骥:良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意思是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马房中,但仍然想跑千里的远路。比喻有的人虽然年老,仍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例〕他年事已高,但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心要为焊接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近义〕老当益壮 〔反义〕未老先衰

  • 此起彼伏-新编成语词典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此:这,这里。彼:那,那里。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接连不断。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二章:“在鼾声此起彼伏中,领导人自己独独醒着。”〔例〕歌咏比赛会上,拉拉队的助威声此起彼伏。

  • 降龙伏虎-新编成语词典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佛教故事传说,一些高僧能用法力制服龙虎,使之听命。形容本领极大,能战胜一切困难。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例〕事情已成定局,纵使你有降龙伏虎的本领,也无能为力了。

    〔近义〕摧枯拉朽

  • 此起彼伏-中华词典宝库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释义】:

    此:近指代词,这。彼:远指代词,那。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一起一伏,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彼集此。”

    【例句】:

    ①《死海不死》:“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②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六:“他的步子越走越慢,这一切模糊的感觉,此起彼伏地在他脑子中翻腾。”

  • 发奸擿伏-中华词典宝库

    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

    【释义】:

    发、擿:检举、揭发;伏:隐伏未暴露的坏人坏事。检举揭发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

    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例句】:

    赵尔巽《清史稿·张存仁传》:“发奸擿伏,其事甚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