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儉)是什么意思
田豫俭素-古書典故辭典
田豫俭素
三国时魏并州刺史田豫生活清苦节俭,凡朝中赏赐全部都散与将士,外族馈赠也都登记交公,而家中常贫乏。《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
俭可以养廉-汉语成语大词典
俭可以养廉jiǎn kě yǐ yǎng lián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之风。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有味哉,有味哉!”徐士铜《知之集·俭约》:“俭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于己;无求于人;可以养廉。” 也作【俭可以助廉】。《宋史·范纯仁传》:“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原作【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克勤克俭-汉语成语大词典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语本《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宋史·王应麟传》:“克勤克俭,无自纵逸。”《歧路灯》第十九回:“绍祖宗一点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刘胡兰传·奶奶的“女儿经”》:“再说这号老人也有她的长处哩:克勤克俭,会过日子,会操持家务。” 也作【克俭克勤】。宋·陈亮《廷对》:“推其本原,则曰克俭克勤,不自满假而已。”《慈禧太后传》第十三回:“视朝之暇,仍当讨论经史,深求古今治乱之源,克俭克勤,励精图治。”
勤工俭学-汉语成语大词典
勤工俭学qín gōng jiǎn xué
指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勤劳做工,把劳动所得作为学习、生活费用,节俭求学。也指学校组织学生从事一定劳动,把收入作为办学基金。鲁迅《“题未定”草》:“学德语盛于清末的改革军操,学法语盛于民国的‘勤工俭学’。”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设立了一个留法预备学校。”《贯彻群众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人民日报》社论):“这个发言生动地介绍了贵州省群众办学和勤工俭学的情况。”
勤俭持家-汉语成语大词典
勤俭持家qín jiǎn chí jiā
本着勤劳节俭的精神操持家务。巴金《谈〈秋〉》:“钱不够花。也不想勤俭持家,却仍然置身在亲戚中间充硬汉。”延安平剧研究院《逼上梁山》第一幕第七场:“贤婿何不辞去教头……小女也能勤俭持家,省吃俭用,尚可度日。” 也作【勤俭治家】。《红旗谱》卷一:“你老辈爷爷都是勤俭治家,向来人能吃的东西不能喂牲口,直到如今我记得结结实实。”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汉语成语大词典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pín bù xué jiǎn,fù bù xué shē
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表示环境、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影响。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
少吃俭用-汉语成语大词典
少吃俭用shǎo chī jiǎnyò ng
见【省吃俭用】(938页)。
省吃俭用-汉语成语大词典
省吃俭用shěng chī jiǎn yòng
指生活上节约、简朴。《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起几两银子。”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侨胞的金钱是不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终年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朱五四)省吃俭用,低头下气,却一辈子被田主作践欺侮。” 也作【少吃俭用】。《红旗谱》卷二:“地是人家苦耪苦掖,少吃俭用,经心用意整来的,不给人家租钱,行吗?”
温良恭俭让-汉语成语大词典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俭。让:谦让。 儒家提倡的五种道德。现多用以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二节:“其接人也,皆有特别一种温良恭俭让之德,虽对婢仆,其礼逾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废奢长俭-中华成语大词典
废奢长俭fèi shē cháng jiǎn
废奢:废止奢侈。长俭:提倡节俭。比喻反对奢侈的生活,提倡节俭朴素。(汉)班固《汉书·杜钦传》:“废奢长俭,表实去伪。”
节俭力行-中华成语大词典
节俭力行jié jiǎn lì xíng
谓生活俭约,努力躬行。(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也作“节俭躬行”。(清)顾炎武《骊山行》:“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谨行俭用-中华成语大词典
谨行俭用jǐn xíng jiǎn yòng
谨:慎重,小心。俭:节省。行为谨慎,用度节省。比喻为人处世谨慎,生活开支俭省。(明)臧懋循《元曲选·马致远〈任风子〉三》:“可不道个谨行俭用,十年不富,天之命也。”
克勤克俭-中华成语大词典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克:能够。俭:节省,不浪费。形容既勤劳又节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乐府诗集·卷十二·梁太庙乐舞辞撤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也作“克俭克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适来这杯酒,乃劝大舅,自今以后,兢兢业业,克俭克勤,以付岳父泉台之望。”
勤俭持家-中华成语大词典
勤俭持家qín jiǎn chí jiā
持:料理。持家:料理家务。比喻勤劳节俭,很会操持家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刘氏勤俭持家,甚是贤慧,夫妻彼此相安。”也作“勤俭治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想是你老子是个勤俭治家的人,不知费了多少辛苦,忍了多少饥寒,挣的一半分子家业。”
省吃俭用-中华成语大词典
省吃俭用shěng chī jiǎn yòng
俭:俭省,不浪费。吃的用的都要俭省。比喻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生活中要俭省不要浪费。(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也作“省使俭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省使俭用,那莲花池里有五色宝莲台,舍不得坐将来,却不向别人去借。”
温良恭俭让-中华成语大词典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án ràng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俭。让:谦让。比喻一个人应该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等美德。泛指温和而文雅。《论语·学而》:孔丘是如何知道许多天下大事的,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也作“温良恭俭”、“温良俭让”。(唐)张悦《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学穷秘赜,文标宗匠,广博幽深,契神无迹,温良恭俭,与道为徒,是谓启迪后昆,而煜耀前烈者也。”(宋)张孝祥《代季父贺汤丞相》:“恭惟仆射相公广大高明,温良恭俭。”(明)无名氏《女姑姑》第四折:“张瑞甫,我见你一贫如洗,教你做门馆先生,你则合温良俭让。”
克勤克俭-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克勤克俭
【源出】:
《尚书·大禹谟》
【解释】:
克,能,能够。既勤劳又节俭。传说我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领袖舜对准备作为接班人的禹的评价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用法】:
指又勤劳,又节俭。
【例句】:
这样自然都安分去耕田,种地,拣大粪或是坐冷板凳,克勤克俭,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着,拼命地爬,爬,爬。(鲁迅《准风月谈·爬和撞》)
俭可养廉-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俭可养廉
【源出】:
《宋史·范纯仁传》
【解释】:
俭,节俭;廉,廉浩。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原文:“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用法】:
指俭和廉的关系。
【例句】:
“俭可养廉,奢则致贪”。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
温良恭俭让-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温良恭俭让
【源出】:
《论语·学而》
【解释】:
原义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忍让五种美德。原文:“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文’。”
【用法】:
表示温良谦和的品行。
【例句】: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俭jiǎn
俭省——奢(居安思危,戒~以俭/~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俭朴-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俭朴jiǎnpǔ
俭省朴素——豪华、奢华、奢侈(生活~)、华丽(衣着~)
俭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俭省jiǎnshěng
爱惜物力,不浪费财物——浪费(哪怕是国家的经济已经根本好转,我们也还是要反对~,提倡俭省过日子。)
节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节俭jiéjiǎn
俭省,用钱等有节制——奢侈(生活~)、浪费、靡费(在生活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办喜事要节俭,不能~浪费。)
克勤克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克勤克俭kèqínkèjiǎn
既勤劳又节俭——铺张浪费(我们搞建设也和过日子一样,要克勤克俭,反对~。)
勤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勤俭qínjiǎn
勤劳而节俭——奢侈(勤俭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是剥削阶级的恶习。)
克勤克俭-新编成语词典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克:能够。既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例〕他总是克勤克俭,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生活十分俭朴。
〔近义〕勤俭节约 〔反义〕穷奢极侈
克勤克俭-中华词典宝库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释义】:
克:能。既勤劳,又能节俭。
【成语出处】:
《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梁太庙乐舞辞·撤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例句】:
①王士心《光辉的榜样》:“周恩来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生活清贫,处处克勤克俭。”②清·玉山草亭老人传《娱目醒心编》:“长姑自当家后,早起晚眠,克勤克俭。”
温良恭俭让-中华词典宝库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释义】: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现多用以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
《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例句】:
三国·魏·曹操《悼荀攸下令》:“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可养廉-中华成语大辞典
俭可养廉jiǎn kě yǎng lián
俭:节俭。廉:廉洁。日常生活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美德。元·脱脱等《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克勤克俭-中华成语大辞典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克:能。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谟》:“帝(舜)曰:‘来,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乐府诗集·十二·梁太庙乐舞辞·撤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例〕她在生活上是克勤克俭的,总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
勤工俭学-中华成语大辞典
勤工俭学qín gōng jiǎn xué
勤:努力地干。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劳动,把劳动所得作为学习、生活费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在法国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一种求学方式。后也泛指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一种方式。〔例〕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中,有许多人是当初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
勤俭持家-中华成语大辞典
勤俭持家qín jiǎn chí jiā
勤劳俭朴地操持家务。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那刘氏勤俭持家,甚是贤慧,夫妻彼此相安。”〔例〕我们不仅要勤俭持家,还要勤俭办一切事业。
省吃俭用-中华成语大辞典
省吃俭用shěng chī jiǎn yòng
省、俭:节约,不浪费。形容生活俭朴节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起几两银子。”
温良恭俭让-中华成语大辞典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本为子贡颂扬孔子的话。现也指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例〕对敌人当然不能搞温良恭俭让,但对朋友却是可以的。
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诸子百家大辞典
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孟子对君王执政的要求。意谓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执政、节省用度、礼貌地对待臣下,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有一定的制度。《孟子·滕文公上》:“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按,罔民,张开罗网捕捉老百姓,谓陷害人民也(参见“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条)。朱熹注曰:“恭则能以礼接下,俭则能取民以制。”孟子提出“取于民有制”意在限制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反映了儒家的轻徭薄赋思想。
礼,与其奢也,宁俭-诸子百家大辞典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对于礼的态度。出自《论语·八佾》。意是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孔子一贯重视礼,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注重的是礼的实质内容,而不是表面形式即礼仪。这与注重实际,反对走形式的孔子的处世态度是一致的。也与当时礼节过于繁烦、造成浪费而不务实不无关系。
奢则不逊,俭则固-诸子百家大辞典
奢则不逊,俭则固
孔子关于物质生活条件与人的思想态度之间关系的言论。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孙同逊)意是说,奢侈豪华就显得骄傲,省俭朴素就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孔子认为,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过于良好,达到奢侈程度,人就容易骄傲,就容易做出违背仁与礼等道德规范的事情,导致人走下坡路。反过来,省俭朴素虽显得寒伧,但能使人时时注意。所以孔子说“与其不孙也,宁固”。当然,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道德败坏没有必然联系,关键还是要看如何进行教育和社会法制的完善程度如何。这里孔子重点在于反对不逊之恶。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孟子论孝道和送终之礼的言论。意谓尽孝子之心的人不应为爱惜天下物资而在父母身上节俭。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丧母,归葬于鲁。自鲁返齐,至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四十里北)。监理棺椁制造的充虞(孟子弟子)以“木若以美然”(棺木似乎太好了)请教送终之礼。孟子答曰:“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孟子认为,从天子到百姓,讲究棺椁,不仅是为美观,而是为了尽孝。为法制所限,不能用好木料,或者没钱,都是不快意的事。有了可用好木料的地位,又有钱,自古以来都这么做了,为什么我不这样做呢?我听说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在父母身上节俭。《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化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葬母不俭其亲,是弘扬儒家孝道的表现。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诸子百家大辞典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论“恭者”、“俭者”应有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恭,谓庄敬。俭,谓节制。恭与俭,都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仪礼和品德。孟子认为,庄敬的人不会去侮辱别人,节制的人不会去掠夺别人。而有些诸侯一味侮辱、掠夺别人,只怕不顺从自己,那怎么能做到庄敬节制呢?庄敬和节制的品德难道可以凭好听的声音和笑脸得来吗?《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孟子进而指出,非但“仁”,就是“恭”与“俭”也不是可以伪饰于外的。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诸子百家大辞典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孟子谓庄敬、节制的品德不是凭好听的声音和可爱的笑脸可以得来的。语出《孟子·离娄上》。参见“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条。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诸子百家大辞典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倡导的节用思想,见《墨子·辞过》。意为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墨子认为,统治者保持节俭可以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可以避免国乱,保证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宁,使民众易于治理。反之,如果统治者奢侈淫佚,那么民众就会饥寒交迫,邪僻难治,刑罚繁琐深重,国家就会混乱乃至灭亡。这是墨家“节用”学说的一个重要论点。
克勤克俭-学生必备工具书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解词】 克:能够。
【解义】 既勤劳又节俭。〈褒〉也作“克俭克勤”。
【出处】 《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对国事要辛勤工作,对家事要勤俭操持。
【例句】 母亲~,操持家务。
【近义】 勤俭节约
勤工俭学-汉语新成语词典
勤工俭学qín gōng jiǎn xué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在法国留学的一些青年所采取的求学方式。即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现在则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为勤工俭学。例:“这些都是我校学生勤工俭学的产品。”
躬行节俭-简明成语词典
躬行节俭gōng xíng jié jiǎn
躬行:亲自实行。亲自带头实行节约。[近]厉行节约[注意]行,不读háng。
俭以养廉-简明成语词典
俭以养廉jiǎn yǐ yǎng lián
俭:节俭。廉:廉洁。通过节俭养成廉洁的美德。[也作]俭以养德
克勤克俭-简明成语词典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也作]克俭克勤[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大肆挥霍一掷千金
省吃俭用-简明成语词典
省吃俭用shěng chī jiǎn yòng
省、俭:节约,不浪费。形容生活俭朴节省。[近]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反]铺张浪费穷奢极欲[注意]省,不读xǐng。
温良恭俭让-简明成语词典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温和,善良,恭敬,俭约,忍让。原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现在多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也用于指责人不讲原则,缺少斗争精神。语本《论语·学而》:“夫子~以得之。”[近]温文尔雅一团和气[反]锋芒毕露气势汹汹
不丰不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不丰不俭bùfēng-bùjiǎn
【释义】:
见“不丰不杀”。《儿女英雄传》23回:“次日,老爷、太太起来便赶早吃了饭,带同儿子媳妇先到他老太爷老太太坟上行礼;然后过这边来看了看,办得不丰不俭,一切合宜,老爷颇为欢喜。”
黜奢崇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黜奢崇俭chùshē·chóngjiǎn
【释义】:
并列 革除奢侈,崇尚俭朴。清·谭嗣同《仁学》20:“本无所谓奢俭,而妄生分别以为之名,又为之教曰黜奢崇俭。”△褒义。用于变革方面。
废奢长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废奢长俭fèishē-chángjiǎn
【释义】:
并列 长,崇尚。废弃奢侈,崇尚俭朴。《汉书·杜钦传》:“废奢长俭,表实去伪。”△褒义。多用于社会风气方面。
攻苦食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攻苦食俭gōngkǔ-shíjiǎn
【释义】:
见“攻苦食啖”。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恭俭庄敬-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恭俭庄敬gōngjiǎnzhuāngjìng
【释义】:
并列 指端庄而有礼教。语出《礼记·经解》:“孔子曰:‘恭俭庄敬,礼教也。’”〔例〕封建礼教中常用“恭俭庄敬”之类的词来训导人。△褒义。礼教用语。
躬行节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躬行节俭gōngxíng-jiéjiǎn
【释义】:
主谓 躬行,亲身去实行。亲身做到节省、勤俭。语出《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明史·刘健传》:“望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褒义。用于赞赏美德。→躬自菲薄
管宁之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管宁之俭guǎnníngzhījiǎn
【释义】:
偏正 管宁俭约的故事。《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宁常着阜帽布襦,袴布裙单複,出入闺庭。”△褒义。用于描写俭朴。
节俭躬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节俭躬行jiéjiǎn-gōngxíng
【释义】:
见“节俭力行”。明·顾炎武《骊山行》诗:“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节俭力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节俭力行jiéjiǎn-lìxíng
【释义】:
并列 生活勤俭节约,努力身体力行。《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褒义。多用于写节约清廉。→谨身节用
声色狗马。也作“节俭躬行”。
俭不中礼-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俭不中礼jiǎnbùzhònglǐ
【释义】:
主谓 过分节省,不合礼法。《旧唐书·王珪传》:“珪既俭不中礼,时论以是少之。”※中,不读作zhōng。△贬义。多用于写人的处事失当方面。
俭存奢失-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俭存奢失jiǎncún-shēshī
【释义】:
并列 生活俭朴能够长久生存;生活奢侈就会很快衰落。唐·白居易《杏为梁》:“俭存奢失今在目,安用高墙围大屋?”△多用于写生活哲理方面。
俭者心常富-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俭者心常富jiǎnzhěxīnchángfù
【释义】:
主谓 节省的人易于知足,总觉生活富裕愉快。·《谭子化书》:“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褒义。多用于称赞人的节俭美德。→知足常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