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腳)是什么意思
三脚虾蟆-古書典故辭典
三脚虾蟆
比喻没处可寻之物。清代翟灏《通俗编·禽鱼·三脚虾蟆》:“《五灯会元》:杨大年与石霜园参征,杨曰:‘三脚虾蟆跳上天。’园曰:‘一任
跳。’按,俗言虾蟆唯月中者三脚,因有三脚虾蟆没处寻之谚。”
一脚指-古書典故辭典
一脚指
比喻微末不足道。《北史·李义深传附李幼廉》:“幼廉应机立成,恒先期会,为诸州准的。神武深加慰勉,仍责诸人曰:‘碎卿等诸人,作得李长史一脚指不?’”
七手八脚-古書典故辭典
七手八脚
形容手脚之多。清代翟灏《通俗编·身体·七手八脚》:“《五灯会元》:德光上堂偈云: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逆,打成一片。”后多用来比喻人多动作纷乱。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众人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
三脚猫-古書典故辭典
三脚猫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水仙子》:“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非熊:即飞熊。是说把走不成步的三脚猫当成了太公吕望。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三脚猫》:“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嘉靖间,南京神乐观道袁素居果有一枚,极善捕,而走不成步。”后因称技艺不精或略知皮毛者为“三脚猫”。
有脚书厨-古書典故辭典
有脚书厨
对读书多、记闻博的人的称呼。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谓程信民“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有脚阳春-古書典故辭典
有脚阳春
唐代名相宋璟当政施行恩惠,时人称为“有脚阳春”。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阳春脚-古書典故辭典
阳春脚
阳春有脚是唐代人称颂当时宰相宋璟的话。详见“有脚阳春”条。
草头木脚-古書典故辭典
草头木脚
指宋代奸邪的官吏苏绅、梁适姓氏的隐语。《宋史·苏绅传》:“绅与梁适同在两禁,人以为险被(bī),故语曰:‘草头木脚,陷人倒卓。’”倒卓,头在下,脚朝上,颠倒竖立的意思。
著脚书楼-古書典故辭典
著脚书楼
宋代赵元考的绰号。他博览强记,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卷二:“(赵元考)无书不记,世称‘著脚书楼’。”把他看作会行动的书楼。
脚踏实地-古書典故辭典
脚踏实地
为人处事,务必求实。《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宋代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司马光)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司马光,字君实。
殿脚女-古書典故辭典
殿脚女
为隋炀帝杨广(605-618在位)南下运河牵挽龙舟的女子。宋佚名《开河记》谓隋炀帝诏造大船五百只,泛江沿淮而下,“于是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碍手碍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碍手碍脚ài shǒu ài jiǎo
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好逑传》第十六回:“若是要谋害铁翰林的性命,便恐碍手碍脚。”《洪波曲》第七章:“往常总是碍手碍脚的四大秘书,这一次可不碍了。”也作【触手碍脚】。清·范寅《越谚·借喻之谚》:“捱肩擦背,触手碍脚。”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bān qǐ shí tou dǎ zì jǐ de jiǎo
比喻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也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六十年的变迁》第七章:“还不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为着反对北洋军阀,拉拢西南实力派唐继尧、陆荣廷他们,搞了个军政府。”
触手碍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触手碍脚chù shǒu ài jiǎo
见【碍手碍脚】(8页)。
大手大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手大脚dà shǒu dà jiǎo
比喻随便花钱,开支没有节制。《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也指行动卤莽。康濯《春种秋收》:“周昌林大手大脚地跑到我跟前,又笑又嚷,推推抱抱地把我直往炕上送。”有时又指身体健壮。《欧阳海之歌·三三》:“妈!你莫为我操心……等再过它五、七年,我给你老人家娶个大手大脚爱劳动的好媳妇回来。”
跌脚捶胸-汉语成语大词典
跌脚捶胸diē jiǎo chuí xiōng
见【捶胸跌足】(168页)。
动手动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动手动脚dòng shǒu dòng jiǎo
指动武。《水浒全传》第十二回:“那大汉跳起来,指定武松道:‘你这个鸟头陀,好不依本分,却怎地便动手动脚的!’”也形容不规矩,不老实。穆欣《南线巡回·广州——南中国的门户》:“广州刚解放的时候,暗中动手动脚的小偷……真可说是‘多如牛毛’。”《苦斗·四二》:“陈万利跟何应元更是倚老卖老,动手动脚,极不规矩。” 又有【抬手动脚】。指一举一动。《歧路灯》第六十回:“你今日怕招没趣,久后弄到穷时,抬手动脚,都是没趣哩。”
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汉语成语大词典
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jí lái bào fó jiǎo,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
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764页)。
急时抱佛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急时抱佛脚jí shí bào fó jiǎo
也作【急则抱佛脚】。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764页)。
脚踏两只船-汉语成语大词典
脚踏两只船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比喻企图投机取巧,从对立的两方面捞取便宜。也比喻附和两种对立的意见或有意两面讨好。清·陈牧《增广留青新集·卷十二·碎锦·依回两可》:“临事不决,皆由脚踏两船,随风倒柁,何以定大难而剖大疑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八》:“他是脚踏两只船,别看他儿当八路,水萝卜,皮红肚里白。”
脚踏实地-汉语成语大词典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公(司马光)尝问康节(邵雍)曰:‘某何如人?’曰:‘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为知言。”(某:谦称,相当于“我”。)宋·朱熹《答张敬夫》:“意味平和,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据依。”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二》:“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
脚踢拳打-汉语成语大词典
脚踢拳打jiǎo tī quán dǎ
见【拳打脚踢】(846页)。
敛手束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敛手束脚liǎn shǒu shù jiǎo
见【缩手缩脚】(997页)。
两脚书橱-汉语成语大词典
两脚书橱liǎng jiǎo shū chú
见【立地书橱】(610页)。
临时抱佛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临时抱佛脚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764页)。
露出马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露出马脚lòu chū mǎ jiǎo
比喻露出了真相。含贬义。《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兄弟,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鲁迅《我还不能‘带住’》:“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毛手毛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毛手毛脚máo shǒu máo jiǎo
毛:粗糙,慌乱。 指做事不细致或行动不沉着。《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就是跟随小人们当差之人,俱是小人们训练出来的,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霆:你毛手毛脚地弄坏了。”
捻脚捻手-汉语成语大词典
捻脚捻手niǎn jiǎo niǎn shǒu
见【轻手轻脚】(822页)。
捏脚捏手-汉语成语大词典
捏脚捏手niē jiǎo niē shǒu
见【轻手轻脚】(822页)。
捏手捏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捏手捏脚niē shǒu niē jiǎo
见【轻手轻脚】(822页)。
蹑手蹑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
见【轻手轻脚】(822页)。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比喻平日不积极努力作好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设法应付。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也作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②【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伙三党之亲,自从倪太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酒杯相及,今日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水浒传》第十七回:“何清笑道:‘哥哥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 也单作①【急则抱佛脚】。宋·刘攽(bān)《刘贡父诗话》:“王丞相好嘲谑,尝曰:‘投老欲依僧。’客对曰:‘急则抱佛脚。’丞相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客曰:‘急则抱佛脚’亦是俗谚。”②【临时抱佛脚】。《镜花缘》第十六回:“所以此时都在此赶紧用功……这叫作‘临时抱佛脚’,也是我们读书人通病。”曹靖华《格鲁吉亚纪行》:“中国有句谚语:临时抱佛脚……赶快加紧锻炼吧!”③【急时抱佛脚】。《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老袁瞧毕,微微一笑道:‘急时抱佛脚,恐也来不及了。’”
七手八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七手八脚qī shǒu bā jiǎo
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也指人们动作紧张忙乱。《五灯会元·卷二十·德光禅师》:“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众人一声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却早七手八脚,把他父女手铐脚镣,顶上的铁链子,一松一个干净。”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
指与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手脚笨拙。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面前,言行顾虑重重。《二刻拍案惊奇·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心里先自慌乱了,正所谓‘棋高一着,束手缚脚’,况兼是心意不安的,把平日的力量一发减了,连败了两局。”《续孽海花》第五十五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轻手轻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轻手轻脚qīng shǒu qīng jiǎo
形容手脚动作很轻。《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你看他轻手轻脚,走到金銮殿下。”《红日》第十六章:“张华峰抢先一步,象一只野猫似的,轻手轻脚地窜上张德来的肩背。” 也作①【轻脚轻手】。沈从文《萧萧》:“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眼屎朦胧地走到(他)床边。”②【轻手蹑(niè)脚】。老舍《柳屯的》:“正在这时候,夏廉轻手蹑脚地走来,立在她的后面。”③【蹑手蹑脚】。《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主意打定,便蹑手蹑脚掩入房中,把个皮包提了就走。”④【捏手捏脚】。《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王胡子出去,领着鲍廷玺,捏手捏脚,一路走进来。”⑤【捏脚捏手】。《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周楫《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赤着双脚,捏脚捏手,走到门首。”⑥【捻(niǎn)脚捻手】。《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拳打脚踢-汉语成语大词典
拳打脚踢quán dǎ jiǎo tī
指武术中的拳、腿打法。后多形容任意殴打。《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架式,拳打脚踢,拿法破法,自各有不同。”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你定可以听到从里面传出来在包探捕头拳打脚踢毒刑毕用之下的同胞们一声声呼痛的哀音。”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也作①【脚踢拳打】。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八章·十》:“他说:‘我母亲……就到我做活的地方隔着刺网看我,被辅导警看见,当时把我母亲揪着头发,脚踢拳打了一顿。’”②【拳撞脚踢】。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乳间股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乳间股脚rǔ jiān gǔ jiǎo
指猪的乳房之间和大腿、脚趾间,即虱类的苟安处。比喻暂时安全的地方。《庄子·徐无鬼》:“奎(kuí)蹄曲隈(wēi),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奎:两髀之间。隈:山或水弯曲的地方,这里指胯内。)
手脚失措-汉语成语大词典
手脚失措shǒu jiǎo shī cuò
见【无所措手足】(1115页)。
手忙脚乱-汉语成语大词典
手忙脚乱shǒu máng jiǎo luàn
形容遇事慌张忙乱,应付不过来。《朱子语类·学》:“今亦何所迫切,而手忙脚乱,一至于此耶!”《元曲选外编·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腹热心慌,手忙脚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合船人手忙脚乱,要撑开去,不道又阁在浅处。”茅盾《委屈》:“一忽儿冷了一忽儿又热;冷冷热热的,一天就要变上几变,害的人家手忙脚乱。”
束手束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束手束脚shù shǒu shù jiǎo
见【缩手缩脚】(997页)。
四脚朝天-汉语成语大词典
四脚朝天sì jiǎo cháo tiān
形容仰面跌倒的样子。《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十六》:“骆驼不知如何惊了,拼命猛跳,我还来不及考虑,已经四脚朝天的跌下来了。”《苦菜花·十三》:“一个石头被他踩活,两手也没抓住,就四脚朝天,连人带石头,噗哩嘣噔跌进粪坑里。”
缩手缩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缩手缩脚suō shǒu suō jiǎo
形容寒冷而四肢舒展不开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武松演义》第十五回:“三要家下有钱,放得开,收得拢,不是缩手缩脚,经济拮据的。” 也作①【敛手束脚】。(敛:收,约束。)《朱子语类·〈论语〉十七》:“所谓君子者,岂是敛手束脚底村人耶?”②【束手束脚】。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又作【小手小脚】。《星火燎原(六)·转变》:“……觉得那样零打碎敲解决不了大问题,还认为主力团用不着去干那些小手小脚的营生。”
抬手动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抬手动脚tái shǒu dòng jiǎo
见【动手动脚】(239页)。
铁板注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铁板注脚tiě bǎn zhù jiǎo
注脚:解释字句的文字。 指最有权威、不可动摇的注解。《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吾夫子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这二句话,正是‘吾非斯人之徒而谁欤’的铁板注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tóu tòng yī tóu,jiǎo tòng yī jiǎo
比喻忙于应付临时急事或就事论事,没有全盘计划,不从根本上解决。《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今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中无主,步法已乱。”《高山春水》第七章:“现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出窟窿哪里堵!” 原作【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朱子全书·道统六·训门人》:“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说常识》:“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一弊未除,他害已睹,此由不知社会各种现象,互相依而不可离。” 也单作【头痛医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十六章:“不久以后,袁(世凯)就知道这个头痛医头、敷衍应付的办法也是行不通的。”
头重脚轻-汉语成语大词典
头重脚轻tóu zhòng jiǎo qīng
头脑膨胀,脚软无力。也形容因酒醉、犯病而感到身体失去平衡。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不吃也罢,才吃下时,觉得天在下,地在上,墙壁都团团转动,头重脚轻,站立不住。”万迪鹤《没有准备》:“一到这地方大家全象吃醉了酒样,弄得头重脚轻,恍恍惚惚,脸上不见一丝笑意。”又比喻各部分不相协调。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又比喻根基不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
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764页)。
小手小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小手小脚xiǎo shǒu xiǎo jiǎo
见【缩手缩脚】(997页)。
指手画脚-汉语成语大词典
指手画脚zhǐ shǒu huà jiǎo
说话时使用各种手势动作示意。也形容说话时傲慢、放肆的样子。《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二将方在壁垒之上,指手画脚。”《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也用来形容高高在上地乱发号令或轻率地妄加指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里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乐一乐罢!’一语未了,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也作【指手划脚】。《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差官正在那里指手划脚的说得高兴。”《苦斗·五八》:“这两个人围着火场打圈圈,指手划脚,却没见他们动过一根木头,洒过一瓢水。” 又有【指东画西】。《元曲选外编·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我这里破步撩衣,指东画西,说南也道北。”《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叠着两个指头,指东画西,说出一段利害来。”
大手大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手大脚dà shǒu dà jiǎo
大手:出手大方。大脚:动步阔绰。指花钱用物不加节制。形容铺张浪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现代)老舍《二马》:“一样的大手大脚,好像伦敦的巡警都是一母所生的哥儿们。”
脚踏两只船-中华成语大词典
脚踏两只船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两边都占着,看形势以投机取巧。也形容动摇不定。也作“脚踩两家船”、“脚踩两只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九回:“若再有人提媒,你休脚踩两家船,这可不是耍的事。”(现代)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上任》:“他知道他是脚踩两只船。”
捏手捏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捏手捏脚niē shǒu niē jiǎo
捏:同“蹑”,放轻(动作)。轻手轻脚地,没声音。形容走路动作很轻。也用以指偷偷摸摸地不敢出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蹑手蹑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
蹑:放轻(动作)。轻脚轻手地。形容走路时动作很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个人对歪在地炕上。”
小手小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小手小脚xiǎo shǒu xiǎc jiǎo
形容做事不敢放手,缺乏魄力。也用以形容小气、不大方。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bān qǐ shí tou zhá zì jǐ de jiǎo
砸:用沉重的东西打、捣;沉重的东西掉落在物体上。搬起石头把自己的脚砸坏了。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现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我们曾说张伯伦‘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现在已经应验了。”
两脚野狐-中华成语大词典
两脚野狐liǎng jiǎo yě hú
两只脚的野狐狸。骂人像野畜牲一样狐媚无耻。(五代·后晋)刘昫、刘昭远等《旧唐书·杨再思传》载:武后(武则天)时司刑少卿桓彦范劾免张昌宗,而杨再思为他申辩而没有免官。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载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
毛手毛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毛手毛脚máo shǒu máo jiǎo
毛:粗糙、不细致。手、脚:指举动、干活、做事。做事粗心。比喻粗心大意,不认真细致。(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三折:“可不知怎么又生下我这样尖嘴缩眼,毛手毛脚,这等碜东西来。”(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缩手缩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缩手缩脚suō shǒu suō jiǎo
缩:收缩、不伸展、放不开。放不开手脚。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现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们一定要克服过去缩手缩脚的作风,大刀阔斧放手发动群众。”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蜷缩。(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地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脚高步低-中华成语大词典
脚高步低jiǎo gāo bù dī
脚步高低不稳。形容步履歪歪倒倒的醉态。(明)臧懋循《元曲选·无名氏〈货郎里〉二》:“他自吃醉了,这等脚高步低,立也立不住,于我什么事。”
蓬头赤脚-中华成语大词典
蓬头赤脚péng tóu chì jiǎo
蓬头:蓬乱的头发。赤脚: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仪容不整的样子。(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