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误

误(誤)是什么意思

  • 一误再误-古書典故辭典

    一误再误

    《宋史·魏王廷美传》:“他日,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后谓屡犯错误为“一误再误”,亦谓不容许再犯错误为“一误岂容再误”。

  • 误入桃源-古書典故辭典

    误入桃源

    元代王子一所撰杂剧名,全名为《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晋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路远迷返,肚饥时,偶望山上有熟桃,采之充饥,观山下溪流中流下一杯,知道已靠近人家,于是渡山出大溪,遇到两个仙女,邀至家中,共同生活十天,回到世上,已隔十世。二女是紫霄、玉女谪降,与刘、阮有宿缘,后来又得星官指引到仙境,行满功成,同赴蓬莱。

  • 欺君误国-汉语成语大词典

    欺君误国qī jūn wù guó

    欺瞒君主,贻误国家。《喻世明言·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疏中备说严嵩父子招权纳贿,穷凶极恶,欺君误国十大罪。”《聊斋志异·续黄粱》:“此欺君误国之罪,宜置油锅!”

  • 误落风尘-汉语成语大词典

    误落风尘wù luò fēng chén

    见【沦落风尘】(643页)。

  • 误人子弟-汉语成语大词典

    误人子弟wù rén zǐ dì

    耽误了人家的子弟。指教师不称职或失职而使学生受损害。清·赵翼《答友》:“误人子弟由轻奖。”《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自问也还不至于尸位素餐,误人子弟。”

  • 误入歧途-汉语成语大词典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

    歧途:岔路,邪路。 由于受迷惑而走上错误的道路。鲁迅《写于深夜里》:“然被告等皆年幼无知,误入歧途,不无可悯。” 也作【误入迷途】。茅盾《夜读偶记·四》:“唯理论是一种认识论……它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而认为感性知识是骗人的,只能使我们对事物得到模糊的观念,因而会引人误入迷途。”

  • 一误再误-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误:错误或耽误。再:二次,又一次。 形容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我已一误再误,目下不能不格外小心。”

  • 因循坐误-汉语成语大词典

    因循坐误yīn xún zuò wù

    迟延拖拉,坐失时机。《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威毅伯还在梦里,要等英、俄公使调停的消息哩!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金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提议参劾哩!”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何及。”

  • 专权误国-汉语成语大词典

    专权误国zhuān quán wù guó

    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说岳全传》第六十七回:“赵王十分叹息痛恨:‘秦桧如此专权误国,天下何时方得太平!’”

  • 尸位误国-中华成语大词典

    尸位误国shī wèi wù guó

    尸位:占着官位不为民为国办事。误:使受损害。空占着官位,耽误国家大事。比喻官僚误国害民。也作“尸位病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 误国殄民-中华成语大词典

    误国殄民wù guó tiǎn mín

    误国:危害国家。殄:灭绝。民:百姓。危害国家,百姓遭难。(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也作“误国害民”。(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 误国殃民-中华成语大词典

    误国殃民wù guó yāng mín

    误国:使国家受损。殃民:使人民遭殃。指所做之事使国家受到损害,使人民遭灾。(明)王世贞《鸣凤记·杨公劾奸》:“切惟元老严嵩僭窃,权侔人主,误国殃民,奸谋久矣。”(清)薛福成《书沔阳陆师失陷江宁事》:“既返会城,自渐丧败,不与将军等会议防务,以致城中无所适从,坐失事机,此其误国殃民之大者也。”

  • 欺君误国-中华成语大词典

    欺君误国qī jūn wù guó

    欺:欺骗。君:封建社会指最高统治者。误国:祸害国家。指欺骗君王,祸害国家。(明)陆采《明珠记·奸谋》:“刘震这厢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也作“悟(同“误”)国欺君”。(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悟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 一误再误-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误:错。一错再错。比喻自以为是,屡错不改,很固执。《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我已一误再误,目下不能不格外小心。”(清)壮者《扫迷帚》第四回:“你有钱百文,不喝酒去,却与这厮胡缠,这是你的大错,又何苦一误再误呢?”

  • 误入歧途-中华成语大词典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

    误:受迷惑。歧途:岔道,引申为错误的道路。受了迷惑而走岔路。比喻走了错误道路。(现代)茅盾《子夜》五:“我也很知道这班人也是受人愚弄,误入歧途。”

  • 因循坐误-中华成语大词典

    因循坐误yīn xún zuò wù

    因循:拖延。坐误:误了时机。因拖延而耽误事情。形容因拖拉或有意拖延而失去了机会。(近代)秋瑾《秋瑾集·杂文·某宫人传》:“事不宜迟,勿稍因循坐误。”

  • 蹉跎自误-中华成语大词典

    蹉跎自误cuō tuó zì wù

    蹉跎:光阴流逝、无所作为。自误:自己耽误了自己。把时间白白浪费了。形容虚度年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 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华成语大词典

    聪明反被聪明误cōng míng fǎn bèl cōng míng wù

    聪明:智力发达、思维敏捷,理解和记忆力都很强。被:介词。在被动句里引进主动,相当于“叫”或“让”。误:耽误。智力发达本来是个优势,反而让这个优势给耽误了。形容事物的转化。比喻自以为自己智力强,天资高,不勤奋努力,结果智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应用,而空有智力强天资高的优势。(宋)苏轼《东坡续集·卷二·洗儿》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雍熙乐府·卷五·点绛唇〈满腹愁怀〉》:“则为他风流惹下风流债,聪明反被聪明害。”也作“聪明自误”。

  • 屏风误点-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屏风误点

    【源出】: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裴松之注引《吴录》

    【解释】:

    屏风,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用具。在屏风上误点了一个墨点。曹不兴误笔在屏风上点了一个墨点,于是就着墨点画了只苍蝇,孙权以为是真的苍蝇,用手去弹它。

    【用法】:

    形容画技的高妙。

    【例句】:

    你别以为是屏风误点,我可真的画了一只蜻蜓呢。

  • 错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错误cuòwù

    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正确(只要我们坚持~的,改正错误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 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误wù

    错误——正(~误表)

  • 误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误点wùdiǎn

    晚点——正点(火车不能~到达,可能误点半个小时。)

  • 误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误杀wùshā

    指主观上无杀人意图,因过失而伤人致死——故杀(根据现场分析,这是~,不是误杀。)

  • 谬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谬误miùwù

    错误,差错——真理(认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

  • 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华词典宝库

    聪明反被聪明误cōng míng fǒn bèi cōng míng wù

    【释义】:

    指自以为是的人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续集·卷二·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例句】:

    明·郭勋《雍熙乐府·卷五·点绛唇(满腹愁怀)》:“则为他风流惹下风流债,聪明反被聪明害。”

  • 欺君误国-中华词典宝库

    欺君误国qī jūn wù guó

    【释义】:

    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例句】:

    《说岳全传》第七十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

  • 误落尘网-中华词典宝库

    误落尘网wù luò chén wǎng

    【释义】: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受人约束,不得自由的官宦生活。错误地落入尘世的罗网中。形容文人不愿做官而不幸出入仕途。

    【成语出处】: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误落风尘-中华词典宝库

    误落风尘wù luò fēng chén

    【释义】:

    误:贻误。落:沦落。风尘:旧指娼妓的生活。指妇女不幸沦为娼妓。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 误人子弟-中华词典宝库

    误人子弟wù rén zǐ dì

    【释义】:

    子弟:泛指年轻的后辈。耽误了人家的子弟。多指教师不称职或失职而贻误学生。

    【成语出处】:

    清·赵翼《答友》:“误人子弟由轻奖。”

    【例句】:

    ①鲁迅《厦门通信三》:“不料‘思想界权威者’或‘思想界先驱者’这一顶‘纸糊的假冠’,竟又是如此误人子弟。”②《镜花缘》一九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 误入歧途-中华词典宝库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

    【释义】:

    歧途:岔路,比喻错误的道路。由于受迷惑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例句】:

    ①富兰克林《哨子》:“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②聂荣臻《贺信》:“不要为这些困难愁眉苦脸,灰心丧气。更不能因为怕这些困难而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上敌人的当,受坏人的骗。”

  • 自误误人-中华词典宝库

    自误误人zì wù wù rén

    【释义】:

    不但自己错了,而且贻误别人。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许顺之》:“大抵本领不是,只管妄作,自误误人,深为可惧耳。”

    【例句】:

    老舍《茶馆》二幕:“惭愧!惭愧!做过国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唉!现在我只能维持,忏悔!”

  • 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华成语大辞典

    聪明反被聪明误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自持聪明,反而办了蠢事,吃亏上了当。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参看“聪明自误”。〔例〕他想取巧,结果是“巧”没有取成,反而把事办砸了,这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 聪明自误-中华成语大辞典

    聪明自误cōng míng zì wù

    误:耽误,妨害。聪明人过分精明,反而害了自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参看“聪明反被聪明误”。〔例〕这人机灵得过份了,反而把事情办坏了,这就叫做“聪明自误”!

  • 误人子弟-中华成语大辞典

    误人子弟wù rén zǐ dì

    误:耽误。耽误人家的孩子。常用以指不称职的教师。〔例〕我对古汉语并不精通,让我任教岂不是误人子弟吗?

  • 误入岐途-中华成语大辞典

    误入岐途wù rù qí tú

    误:错误。岐途:邪路。错误地走上了邪路。〔例〕然被告等皆年幼无知,误入岐途,不无可悯。(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

  • 误石为宝-中华成语大辞典

    误石为宝wù shí wéi bǎo

    误:错误。把石头误认成宝贝。比喻分辨不出真假。《太平御览》引《阙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天宝。……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燕石:形色象玉的一种石头。甓pì:砖)

  • 一误再误-中华成语大辞典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误:错误,耽误。形容屡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事。元·脱脱等《宋史·魏王延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例一〕同志们耐心地批评帮助了你,你应该及时醒悟,不能一误再误了。〔例二〕你快点吧,一误再误,什么都来不及了。

  • 因循坐误-中华成语大辞典

    因循坐误yīn xún zuò wù

    因循:因袭拖拉,照搬不改。坐误:因此而耽误。守着旧作法,不加以改变,因而耽误了事情。〔例〕要动员一切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奋斗,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 六经正误-诸子百家大辞典

    六经正误

    经学著作。南宋毛居正辑撰。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下诏国子监刊正经籍,毛氏为校雠,亲手厘定《诗》、《书》、《易》、《周礼》四经,因患目疾,《礼记》、《春秋》二经厘定未就。刊刻时漏误错讹极多,毛氏只好再次订正四经,又将《礼记》、《春秋》之厘定工作一并完成。六经合编,即为此书。此书征引广博,考证详审,去伪存真之功力为世人称道。字画审定,字音字义训诂皆具慧眼。有《通志堂经解》本和《四库全书》本。

  • 磨刀不误砍柴工-汉语新成语词典

    磨刀不误砍柴工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西南方言,比喻办事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李良杰等《较量》:“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

  • 照收不误-汉语新成语词典

    照收不误zhào shōu bù wù

    比喻无选择地接受。例:“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不能一律照收不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选择。”

  • 误人子弟-简明成语词典

    误人子弟wù rén zǐ dì

    误:耽误。耽误了人家的孩子。指教师不称职或失职而贻误了学生。常用来指责为师者胸无才学或不负责任。

  • 误入歧途-简明成语词典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

    歧途:邪路。因受迷惑错误地走上了邪路。

  • 一误再误-简明成语词典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再:第二次。第一次错了,第二次又错了。形容不接受教训,一再犯错误。有时也形容一再被拖延、耽误。

  • 因循坐误-简明成语词典

    因循坐误yīn xún zuò wù

    因循:照老样子做。坐:致使。照老样子办,失去了成功的时机。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去做,以致误了事。[也作]因循贻误

  • 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聪明反被聪明误cōngmíngfǎnbèicōngmíngwù

    【释义】:

    其他 人们耍小聪明,结果反而坑害了自己。语本宋·苏轼《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再生缘》75回:“不过,兄弟是个聪明人,怎么做出这样的笨事来呢?……聪明反被聪明误。”△多用于情状方面。

  • 聪明自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聪明自误cóngmíng-zìwù

    【释义】:

    主谓 玩弄小聪明,反而害了自己。宋·苏轼《洗儿戏作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用于情状方面。

  • 东差西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东差西误dōngchā-xīwù

    【释义】:

    并列 形容错误。甚多。《初刻拍案惊奇》卷25:“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用于错误方面。→一差二错 毫厘不爽

  • 临期失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临期失误línqī-shīwù

    【释义】:

    连动 到了约定的时间却耽误失约。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黄骇愕以失色,聚众人捏合掇拾以成文。”△多用于表示失约。

  • 欺君误国-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欺君误国qījūn-wùguó

    【释义】:

    并列 欺瞒君主,危害国家。《喻世明言》卷32:“书中备说严嵩父子招权纳贿,穷凶极恶,欺君误国十大罪。”△贬义。多用于表示国家政治方面。也作“误国欺君”。

  • 误国害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国害民wùguó-hài mín

    【释义】:

    见“误国殃民”。《说岳全传》74回:“张俊身为大将,大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 误国殄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国殄民wùguó-tiǎnmín

    【释义】:

    见“误国殃民”。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 误国殃民-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国殃民wùguó-yāngmín

    【释义】:

    并列 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明·王世贞《鸣风记·杨公劾奸》:“切惟元老严嵩僭窃,权侔人主,误国殃民,奸谋久矣。”△贬义。用于写人。也作“误国害民”、“误国殄民”。

  • 误国欺君-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国欺君wùguó-qījūn

    【释义】:

    见“欺君误国”。

  • 误人子弟-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人子弟wùrénzǐdì

    【释义】:

    述宾 误,耽误。因胸中无才学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了年轻一辈。《镜花缘》19回:“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用于描写育人方法不正确。

  • 误入歧途-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误入歧途wùrùqítú

    【释义】:

    述宾 由于受到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然被告等皆年幼无知,误入歧途,不无可悯。”△用于写人的行为方面。

  • 一差二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一差二误yīchā-èrwù

    【释义】:

    见“一差二错”。《西游记》76回:“外公!外公!是我的不是了!一差二误吞了你,你如今却反害我。”

  • 一念之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一念之误yīniànzhīwù

    【释义】:

    见“一念之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3章:“但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

  • 一误再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一误再误yīwù-zàiwù

    【释义】:

    并列 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官场现形记》36回:“我已一误再误,目下不能不格外小心。”△贬义。常用于未能完成任务方面。完美无缺

  • 贻误军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贻误军机yíwù-jjūnjī

    【释义】:

    述宾 耽误了军事机要。《清史稿·高宗本纪》:“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贬义。用于军事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