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就)是什么意思
一挥而就-古書典故辭典
一挥而就
形容文思敏捷,落笔很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王璘)复为《鸟散余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霑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余篇矣。”回飚:旋风。斯须:一会儿。《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名《过龙门令》。”亦作“一挥而成”。《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因陋就简-古書典故辭典
因陋就简
将就简陋的条件办事。汉代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宋代朱熹《朱子全书·易五》:“为因陋就简之说。”原义是因陋苟且,而不求改进,这与后世的用法含义有所不同。
行将就木-古書典故辭典
行将就木
年老将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逃亡在外,在狄国娶了季隗(wěi伟),生了两个孩子,住了十二年。又将逃亡到齐国,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就木:进入棺材。
驾轻就熟-古書典故辭典
驾轻就熟
驾着轻车走上熟悉的道路。比喻做熟悉的事,能够愉快胜任。唐代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王良、造父:古代两个善于驾车的人。
就木-古書典故辭典
就木
指人死而殓于棺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遂奔狄……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避凶就吉-汉语成语大词典
避凶就吉bì xiōng jiù jí
也作【避凶趋吉】。见【趋吉避凶】。(839页)。
避重就轻-汉语成语大词典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
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文明小史》第六回:“禀帖上,又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李欣《以人为鉴》:“因为这是给自己治病,个人选择,避重就轻,顾首畏尾,总是有的。俗话说,好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按部就班-汉语成语大词典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
按照门类,列定次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后用以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语本《文选·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及移节江苏,却也按部就班,并不少改。” 也作【按步就班】。(步:指步伐,步骤。)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九章:“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对于战时军事指挥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我都粗粗有了一点心得。”蒲韧《二千年间·三》:“假如不满足于这种按步就班的升迁,怎样呢?”
半推半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半推半就bàn tuī bàn jiù
推:推辞。就:凑近,靠近。 表面上推托,心里已经愿意。形容假意拒绝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镜花缘》第三十回:“与其学那俗态,半推半就,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不管黑猫白猫,捉着老鼠就是好猫-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管黑猫白猫,捉着老鼠就是好猫bù guǎn hēi māo bái māo,zhuō zháo lǎo shǔ jiù shì hǎo māo
见【黄狸黑狸,得鼠者雄】(462页)。
不堪造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堪造就bù kān zào jiù
造就:加以培养,使有成就。 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追求·八》:“对于成绩太坏的学生……一项功课成绩不佳还不能决定他的留级的命运,何得以‘不堪造就’断定了他们的终身?”《四世同堂·五》:“他不能相信她的本质就是不堪造就的,假若她真爱他的话,他以为必定能够用言语、行为和爱情,把她感化过来。”
陈力就列-汉语成语大词典
陈力就列chén lì jiù liè
陈:献出。就:担任。列:行列,位次。 贡献出自己的才力,从而担当一定的职务。《论语·季氏》:“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言当陈其才力,度己所任以就其位,不能则当止。”唐·刘知几《史通·人物》:“斯并命代大才,挺生杰出,或陈力就列,功冠一时。”明·方孝孺《豫让论》:“当(智)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
从容就义-汉语成语大词典
从容就义cóng róng jiù yì
就义:为正义而牺牲。 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英勇牺牲。宋·朱熹《近思录》卷十:“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南村辍耕录·卷十四·忠烈》:“一皆从容就义,是其难也。”韬奋《经历·“六个人是一个人”》:“假使来了不测之祸,把我们这几个人绑出去枪毙,我们应该怎样?我们的一致的回答是应该一致的从容就义。”
高不成,低不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高不成,低不就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高的办不成,低的又不愿意。多指选择婚姻对象或谋求职业还没有着落。《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那边顺娘却也……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孽海花》第十四回:“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这会儿倒要给一个四十来岁的囚犯!” 也作①【高不凑,低不就】。《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要荐他坐馆教学,又有诚实人家嫌他是杂板令,高不凑,低不就。”②【高门不来,低门不就】。《歧路灯》第四十九回:“不过高门不来,低门不就,所以耽搁了。” 也简作【高低不就】。《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尚未许人。”
各就各位-汉语成语大词典
各就各位gè jiù gè wèi
就:到。 各自到各自的位置上去。也比喻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茅盾《漫谈文艺创作》:“故事中的人物虽有活动,各就各位,然而性格不鲜明。”
急就章-汉语成语大词典
急就章jí jiù zhāng
原为汉代史游所撰儿童识字课本《急就篇》的别名。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小学类》:“‘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后用以指急急忙忙写出的文章或奏章。也泛指为了应付需要,赶着完成的作品或工作。清·李渔《奈何天·筹饷》:“不能勾(够)从容细绘流民状,只好在马上封题急就章。”清·龚自珍《咏史》:“羽书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将错就错-汉语成语大词典
将错就错jiāng cuò jiù cuò
将:依顺,随顺。 既然错了,干脆再顺着错误作下去。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镜花缘》第八十一回:“将错就错,以讹传讹。”老舍《婆婆话》:“一旦造成了将错就错的局面,必会将恩作怨,糟糕到底。”
就事论事-汉语成语大词典
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只就某件事情本身来谈论它的是非得失,不涉及其他。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箫女再世玉环缘》:“这番话,本是就事论事,原出无心。那知荆宝倒存了个念头。”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就事论事,裕民之罪止于是,若内廷有隐微之奸,自有圣断在,非臣等所知也。”《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
慷慨就义-汉语成语大词典
慷慨就义kāng kǎi jiù yì
就义: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 情绪激昂地为正义而英勇牺牲。《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现在是四更时分,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马烽《刘胡兰传·附录》:“那醒目的标题是:《十七岁的女英雄刘胡兰慷慨就义》。”
家成业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家成业就jiā chéng yè jiù
见【成家立业】(137页)。
驾轻就熟-汉语成语大词典
驾轻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就熟:走上熟路。 驾着轻车走熟路。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语本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王良、造父:古代两个善于驾车的人。)马识途《学习会纪实》:“他当初指定我这个过去一直陪首长们学习的宣传干事担任中心学习组的秘书,驾轻就熟嘛。” 也作【轻车熟路】。宋·辛弃疾《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huá)骝(liú)欲舞。”(骅骝:良马。)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轻车熟路走尘埃,依旧民安泰。”
将机就计-汉语成语大词典
将机就计jiāng jī jiù jì
将:利用。机:时机。计:计谋;策略。 利用时机向对方施计。《元曲选外编·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我如今将机就计,着这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着后人便道刘备着个渔翁杀了,可也不干我事。”《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阎二先生)晓得荒年没有收成,这个缺万无生发;只得将机就计,做个清官,还好蒙骗上司的耳目。”(缺:指官位。生发:搞钱发财的可能。) 又有【将机就机】。指利用适当时机。《元曲选·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今日虽不成这桩亲事,后日还要将机就机,报答他的大恩。”《水浒全传》第一百〇四回:“范全听了这一席话,沉吟了一回,心下思想道:‘那段氏刁顽。如或不允这类亲事,设或有个破绽,为害不浅。只得将机就机罢。’”
将计就计-汉语成语大词典
将计就计jiāng jì jiù jì
将:随顺。 指顺着对方的计策,反过去向对方施计。《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三回:“那时顾统领察破诡谋,当即将计就计,阳遣兵截住大路,自己却带着精锐,至小路旁看定要隘,分兵四伏。”
降尊临下,屈高就下-汉语成语大词典
降尊临下,屈高就下jiàng zūn lín xià,qū gāo jiù xià
见【屈高就下,降尊临卑】(838页)。
瞒天要价,就地还钱-汉语成语大词典
瞒天要价,就地还钱mán tiān yào jià,jiù dì huán qián
见【漫天要价,就地还钱】(657页)。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汉语成语大词典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màn tiān yào jià,jiù dì huán qián
漫天:比喻非常高。就地:比喻非常低。 指商业活动中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把价钱还得很低。《镜花缘》第十一回:“唐敖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葛麻(楚剧)〉第二场》:“我漫天要价,你家就地还钱。” 也作①【瞒天要价,就地还钱】。《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这正合着古语,‘瞒天要价,就地还钱’!”②【上天要价,落地还钱】。《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他上天要价,不能不由我落地还钱。” 也单作【漫天要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章:“虽然这样税率在国际标准上并不算高,它们却认为是‘漫天要价’,不符合华盛顿会议的精神。”
一蹴而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
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便到达了。形容非常容易取得成功。语本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清·吴趼人《痛史·原叙》:“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李欣《老生常谈·雄心壮志》:“我们所进行的革命事业是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不能半途而废。” 也作【一蹴可就】。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弃文就武-汉语成语大词典
弃文就武qì wén jiù wǔ
放弃文墨生活,改学武艺或从事军事活动。《元曲选外编·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水浒》第十二回:“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 也作【弃文习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十四章:“蔡(锷)毫不迟疑地表示他弃文习武的决心。”
屈高就下,降尊临卑-汉语成语大词典
屈高就下,降尊临卑qū gāo jiù xià,jiàng zūn lín bēi
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元曲选外编·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也作【降尊临卑,屈高就下】。《元曲选·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又有①【屈己待人】。《三国志通俗演义·司徒王允说貂蝉》:“(孙策)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②【屈己下人】。《四世同堂·七二》:“我活了快八十岁了,永远屈己下人,先磕头,后张嘴。”③【屈尊降贵】。《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一个小小中军,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屈尊降贵,和他作亲家,岂有不愿之理?”④【降贵纡尊】。(纡:屈曲。)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射刊手掇。”⑤【纡尊降贵】。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百〇五首:“若枚与公,则科名前后相乘二十年,道路睽(kuí)违又相隔三千里,公独能纡尊降贵,有意其存亡,岂非下士怜才,更高出古人万万哉!”(睽违:分离。)
去故就新-汉语成语大词典
去故就新qù gù jiù xīn
见【除旧布新】(159页)。
日就月将-汉语成语大词典
日就月将rì jiù yuè jiāng
就:成就,成绩。将:前进。 天天有成就,月月有进步。多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地前进。《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缉熙:光明的样子。)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将,谓至于一月则有可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唐·元稹《论教本书》:“选重师保,慎简宫寮,皆用博厚弘深之儒而又练达机务者更进迭见,日就月将。”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删繁就简-汉语成语大词典
删繁就简shān fán jiù jiǎn
删:除去。就:接近,趋向。 删除冗繁的部分,力求简明扼要。清·郑燮《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本论乃辑英人英格廉、意人科莎、日人井上辰九郎三氏所著之生计学史,而删繁就简,时参考他书以补缀之。”
束手就擒-汉语成语大词典
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就:接受。擒:活捉。 捆起手来让别人来活捉。形容毫不抵抗或无法脱身。《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倘若害怕造反,瞻前顾后,囿于书本上的‘忠孝’二字,必将束手就擒。” 也作【束手就缚】。《隋唐演义》第四十二回:“官兵前后受敌,料杀他们不过,只得齐齐丢下兵器,束手就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汉语成语大词典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gù néng jiù qí shēn
让:推辞,拒绝。择:拣选。 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挑剔小水,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喻指任何伟大事功的建立,都由于点滴的积累。也比喻气量宏大,能够包容一切。语本《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也作【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辞:拒绝,推辞。)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福大则量大,量大则为大人;福小则量小,量小则为小人。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也单作【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明·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是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刓方就圆-汉语成语大词典
刓方就圆wán fāng jiù yuán
刓:削。 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能适应情势。语本《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清·侯方域《答张天如书》:“刓方就圆,与时消息。”
行将就木-汉语成语大词典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即将。就木:进入棺材。 指临近死亡。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将适齐,谓季隗(wěi)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痛史》第二十五回:“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何敢多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十一章:“其中包括前清遗老、民国新贵、大地主和大绅士……而绝大部分都是行将就木的老古董。”
一挥而就-汉语成语大词典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就:完成。 一挥动笔杆就写成了。形容书法、绘画或写作熟练敏捷。《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只词,名《过龙门令》。”《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妙玉提笔,一挥而就。” 也作【一挥而成】。《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移船就岸-汉语成语大词典
移船就岸yí chuán jiù àn
移:移动。就:靠近。 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要说得领事害怕,仍可望移船就岸。” 也作【引船就岸】。比喻劝说或诱使别人顺势解决问题。《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移樽就教-汉语成语大词典
移樽就教yí zūn jiù jiào
樽:古代酒杯。就:靠近。 拿着酒杯移到别人席前共饮,以便求教。比喻主动向别人请教。《镜花缘》第二十四回:“多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随命酒保把酒菜取了过来。”《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因惦着晚饭是舅母、岳母移樽就教,给父母贺喜。”马识途《学习会纪实》:“市委组织部新提拔起来的陆副部长曾经移樽就教,来找他谈过话,商量局的接班人问题。”
因陋就简-汉语成语大词典
因陋就简yīn lòu jiù jiǎn
因:依照,沿袭。就:将就。陋:简陋,简略而不完备。 原意是任其简陋,不求改进。《朱子全书·易五》:“当丰亨豫大之时,而为因陋就简之说。”梁启超《王荆公传》第七章:“中国儒者讳言之,唯以守祖宗成法自文。彼其所谓祖宗成法者何?袭前代之旧而已,前代又袭前代之旧而已。数千年来,一丘之貉,因陋就简,每况愈下。”《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再说安徽省虽是个中等省分,然而风气未开,诸事因陋就简,还照着从前那个老样子。”现多指利用原有的简陋条件,按节约的原则办事。 也作【因陋就寡】。(寡:少,寡陋。)《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pí)老且不能究其一艺。”(罢:同“疲”。)
引船就岸-汉语成语大词典
引船就岸yǐn chuán jiù àn
见【移船就岸】(1275页)。
就地正法-中华成语大词典
就地正法jiù dì zhèng fǎ
就地:原地。正法:执行死刑。指原地执行死刑。(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急就章-中华成语大词典
急就章jí jiù zhāng
急就:仓促完成。章:诗、文、歌曲的段落。原是汉代史游所著的蒙童识字课本,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就以此为篇名。也作“急就篇”。后来用以借指为应付急需而匆忙完成的文章或工作。(清)龚自珍《定盦(ān,盛食物的器具。同“庵”。多用于人名)集外未刻诗·庚辰·咏史》:“幕府纵横急就章。”
从窖就义-中华成语大词典
从窖就义cāng róng jiù yì
从容: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不怕牺牲。镇定自若为正义而死。形容为正义无所畏惧地勇敢赴死。《宋史·忠义传》:“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现代)茅盾《幻灭》六:“她惊奇,她又害怕,但简直不曾想到‘逃避’,她好像从容就义的志士,闭了眼睛,等待那最后的秒钟。”
移樽就教-中华成语大词典
移樽就教yí zūn jiù jiào
樽:酒杯。在宴会上端着酒杯,移到另一座席上向别人请教。比喻主动地虚心求教于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四回:“老者道:‘虽承雅爱,但初次见面,如何就要叨扰!’多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一挥而就-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挥:挥动。就:成功。绘画、书法、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文思敏捷,才智聪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俞良领旨,左右便取过文房四宝,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挥而就,做了一首词,名过龙门令。”也作“一挥而成”。《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避实就虚-中华成语大词典
避实就虚bì shí jiù xū
避:回避、躲开。实:实在、主要、主力。就:找、拣、选择。虚:假、次要、薄弱。本作“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薄弱环节。后借指谈问题或处理问题时回避要害。比喻精于世故,明哲保身。(现代)鲁迅《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盖当局对于出版者之交情,非对于我之宽典,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
避重就轻-中华成语大词典
避重就轻bì zhòng jiù qīng
避:躲开、回避。重:重要、吃力、关键。就:拣、找、选择。轻:省劲、次要。办事躲开吃力的,只拣省劲的;谈事回避要害的,只谈无关紧要的。比喻老于世故,处世圆滑。《唐六典·七·二部尚书》:“技能工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未可知。”
将错就错-中华成语大词典
将错就错jiāng cuò jiù cuò
将:已经。就:接着。既然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比喻很固执,明知错了还不改。(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桂州寿宁齐晓禅师》:“山僧今日,将错就错,汝等诸人见有眼,闻有耳,嗅有鼻,味有舌,因甚么却不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八:“事已如此,也说不得了。将错就错,悄地差人送他回去,写书与吴府尹,令人来下聘,然后成礼,两全其美。”
高不成低不就-中华成语大词典
高不成低不就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
就:依从、迁就。高的不成,低的又不愿迁就凑合。比喻上下两难。多用于选择职业或婚姻对象。《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只是高来不成,低来不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秀基陈留认舅》:“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拣择了多少子弟,没个中意的,蹉跎至今。”
半推半就-中华成语大词典
半推半就bàn tuī bàn jiù
推:推开、推辞。就:同意、靠近。一边推开,一边靠近。形容表面推辞,内心同意;或口头推辞,行动接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李方哥半推半就的接了,陈朝奉正是会家不忙,见接了银子,晓得有了机关。”
就事论事-中华成语大词典
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就:根据。论:评论。根据事情本来情况评论是非得失。比喻实事求是地就事而言,不涉及前因后果或其他方面。(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四回:“不如就事论事,单着管九儿一人承抵,真脏实犯,叫他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蹴而就-中华成语大词典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íù
蹴:踏。一蹴:一举步、抬脚。就:成功。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宋)苏洵《嘉祐集·卷十·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清)吴趼人《痛史·叙》:“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也作“一蹴而得”。(现代)茅盾《路》一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他们认为暂时没有组织纠察队的必要。”
移船就岸-中华成语大词典
移船就岸yí chuán jiù àn
移:挪动。就岸:靠岸边。挪动船只,停靠岸边。比喻中途改变主意,主动向人迁就靠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屈高就下-中华成语大词典
屈高就下qū gāo jiù xià
屈:委屈。高:高贵。就:俯就、迁就。委屈高贵的身份,以俯就地位低下的人。多用作与比自己身份高的人共事交往时的谦词。(明)臧懋循《元曲选外编·关汉卿〈单刀会〉四》:“猥劳君候屈高就下,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行将就木-中华成语大词典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快了、快要。就:靠近。木:木头,指棺材。快要进棺材了。表示寿命不长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要从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另外嫁人。季隗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
陈力就列-中华成语大词典
陈力就列chén lì jiù liè
陈:安放、摆设。力:能力。就:从事、开始进入。列:行列。根据能力,进入行列。指根据各个人的能力才干,各就其职。《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堪造就-中华成语大词典
不堪造就bù kān zào jiù
堪:可以、能够。造就:培养成才。形容没有培养前途。(现代)老舍《四世同堂·惶惑·五》:“他不能相信她的本质就是不堪造就的。”
按部就班-中华成语大词典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
按:按照。部:门类。就:依照。班:次序。按照一定的门类、次序。形容做事要有个规矩,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进行。(晋)陆机《陆士衡文集·卷一·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九回:“我一发劳动小相公大笔,写个书名签儿,按部就班,以便观书者指名以求,售书者认签而给。”
将计就计-中华成语大词典
将计就计jiāng jì jiù jì
将:利用。计:计谋。就:实施。利用对手的计谋,实施自己的计划。比喻利用对方的计谋来实施战胜对手的办法。(元)李文蔚《圮桥进履》第三折:“若是与他交锋,我那近的他,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只这封书上,将计就计,写一封假回书,教院长回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