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苦

苦(苦)是什么意思

  • 不知甘苦-古書典故辭典

    不知甘苦

    《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后多指没有亲身体验,不知事情经过的艰难为“不知甘苦”。

  • 分甘共苦-古書典故辭典

    分甘共苦

    即“同甘共苦”,指同其苦乐的意思。《晋书·应詹传》:“(韦泓)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甘瓜抱苦蒂-古書典故辭典

    甘瓜抱苦蒂

    甜瓜之蒂味苦,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清代翟灏《通俗编·草木》:“《埤雅》引《墨子》:‘甘瓜抱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 同甘共苦-古書典故辭典

    同甘共苦

    见“分甘共苦”条。

  • 劳苦功高-古書典故辭典

    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大功。《史记·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听细说:听信小人之言。

  • 良药苦口-古書典故辭典

    良药苦口

    良药虽苦,但能医病。比喻忠言虽不顺耳,但于人有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孔子家语》:“孔子曰:‘良药昔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苦手-古書典故辭典

    苦手

    喻以严厉手段加以处置。《北史·陈元康传》:“高仲密之叛,神武知其由崔暹,将杀之,文襄匿暹,为之请,神武曰:我为尔不杀,然须与苦手。’”

  • 苦海-古書典故辭典

    苦海

    (1)佛家语。喻人生痛苦无际。《法华经·寿量品》:“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2)清代翟灏《通俗编》引《摭言》:“郑光业有一巨箱,凡投贽有可嗤者,即投其中,号曰‘苦海’。”

  • 凄风苦雨-古書典故辭典

    凄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后也用以比喻处境的悲惨凄凉。

  • 道旁苦李-古書典故辭典

    道旁苦李

    路边的苦李,过路的人不摘取。意为人所弃。《晋书·王戎传》:戎幼而颖悟,“尝与群儿戏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 颜苦孔卓-古書典故辭典

    颜苦孔卓

    颜渊苦于孔子的高卓,不可企及。汉代扬雄《法言·学行》:“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 备尝艰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备尝艰苦bèi cháng jiān kǔ

    备:全,尽。 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尝尽了。形容历尽千辛万苦。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公子重耳)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纪闻·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也作【备尝艰难】。《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汉语成语大词典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人上人:指统治人的人,也指才能出众的人。 指特别吃苦努力,才能取得功名富贵,或获得出众的本领,而为人们所畏惧或尊敬。《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是你老人家一番阅历,也不能说得如此亲切有味。”《三家巷·二九》:“阿杏,年纪轻轻的,怎么想到那上头去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耐心熬着,难道就没有个出头之日!”

  • 吃苦耐劳-汉语成语大词典

    吃苦耐劳chī kǔ nài láo

    经受艰苦和劳累。周恩来《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而我们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

  •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汉语成语大词典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

    吃苦的事走在别人前面,享乐的事走在别人后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六》:“在党内,在人民中,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张平化《学习刘少奇同志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的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干部和党员,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模范行动,团结带动了广大群众。” 也单作【吃苦在先】。《星火燎原(六)·风雪大青山》:“他整天和战士们一起……处处吃苦在先,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战士。”

  • 愁眉苦脸-汉语成语大词典

    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抑郁愁苦的神情。《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又有许多肚腹膨胀之人,也是骨瘦如柴,饮食费力,个个愁眉苦脸,极其可怜。”《保卫延安》第五章:“连长看见谁个在艰苦斗争中愁眉苦脸,就火儿啦!” 又有【愁眉锁眼】。(锁:紧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

  • 分甘共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分甘共苦fēn gān gòng kǔ

    见【同甘共苦】(1041页)。

  • 锋镝之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锋镝之苦fēng dí zhī kǔ

    锋:刀、剑等的尖端,泛指刀、剑。镝:箭头。 刀砍箭射的苦痛。指遭受战争苦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四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 甘苦与共-汉语成语大词典

    甘苦与共gān kǔ yǔ gòng

    见【同甘共苦】(1041页)。

  • 攻苦食淡-汉语成语大词典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攻:极力从事。 做艰苦辛劳的工作,用清淡俭约的饮食。形容刻苦自励。《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宋史·徐中行传》:“得(胡)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 孤苦伶仃-汉语成语大词典

    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伶仃:孤独的样子。 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元曲选·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可怜三百口亲丁饮剑锋,刚留得孤苦伶仃一小童。巴到今朝袭父封,提起冤仇泪如涌。”明·汤显祖《还魂记·诘病》:“今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伶仃。”《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 也作①【孤苦零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出版界也显出孤苦零丁模样。”②【零丁孤苦】。《文选·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文》:“吾母惟女弟一人,零丁孤苦,相与为命。” 又有①【孤苦无依】。《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三回:“此时怜念晁寡妇孤苦无依,遂养活了这个老者。”②【孤苦无告】。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四章:“一回儿功夫,自己就要成为孤苦无告的游子。”

  • 含辛茹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多种辛苦。韬奋《抗战以来·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我们内部长时期的含辛茹苦,只有自己深切知道,有非外人所能尽悉的。” 也作①【茹苦含辛】。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上有孀姑,下无遗息,茕茕孑立,茹苦含辛。”(息:子。)②【含辛茹荼】。(荼:苦菜。)明·袁宏道《王氏两节妇传》:“含辛茹荼,以训其孙若子。”③【茹痛含辛】。章炳麟《统一党独立宣言书》:“人民无告,转甚于前,茹痛含辛,若在囹(líng)圄(yǔ)。”(囹圄:牢狱。)

  • 坚苦卓绝-汉语成语大词典

    坚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见【艰苦卓绝】(498页)。

  • 艰苦奋斗-汉语成语大词典

    艰苦奋斗jiān kǔ fèn dòu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八十一梦·第八梦》:“(邓进才)笑道:‘我向表弟说这些话,正是表示我能艰苦奋斗。’”

  • 艰苦朴素-汉语成语大词典

    艰苦朴素jiān kǔ pǔ sù

    朴素:勤俭朴实。 形容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毛泽东《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艰苦卓绝-汉语成语大词典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卓绝:超过一般,无可比拟。 形容无比艰苦。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丁玲《杜晚香·根深叶茂》:“什么人是最使人景仰的人?是开天辟地、艰苦卓绝、坚韧不拔、从斗争中取得胜利、从斗争中享受乐趣的北大荒人。” 也作【坚苦卓绝】。恽代英《造党》:“然而他虽然是这样坚苦卓绝地奋斗,一般人……还只是用他自己所承认不能满意的一些事情,作为讥笑的话柄。”

  • 叫苦不迭-汉语成语大词典

    叫苦不迭jiào kǔ bù dié

    不迭:不停止。 不住地叫苦。《水浒全传》第二十回:“黄安听得说了,叫苦不迭,便把白旗招动,教众船不要去赶,且一发回来。”《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夫人暗暗叫苦不迭。”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 也作【叫苦连声】。《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 又有【叫苦连天】。《西游记》第十六回:“满院里叫苦连天。”《红楼梦》第一百〇七回:“那些跟去的人,谁是愿意的?不免心中抱怨,叫苦连天。”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

  • 苦打成招-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打成招kǔ dǎ chéng zhāo

    见【屈打成招】(838页)。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佛教用语。意谓痛苦和磨难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但只要皈依佛法,彻底觉悟,就能获得超度。后也用以比喻犯罪者如堕入苦海,只要改悔,就有出路。《元曲选·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财好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据这禅语,明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了。”清·方成培《雷峰塔·塔叙》:“须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也单作①【无边苦海】。《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把俺这三年的腐骨骸,怎脱离无边苦海!”②【回头是岸】。《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业海洪波,回头是岸。”(业:佛教指恶因。)

  • 苦尽甘来-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尽甘来kǔ jìn gān lái

    甘:甜,美好。 比喻苦难的日子过完了,幸福的日子来到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一章:“大家都说她从此苦尽甘来,吉利话说了一大堆,弄得祖母大半天茫然不知所措。”

  • 苦口良言-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口良言kǔ kǒu liáng yán

    见【苦口之药】(本页)。

  • 苦口婆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口婆心kǔ kǒu pó xīn

    不辞烦劳地反复劝说,用心像老婆婆那样慈善。形容一片好心再三再四地进行规劝。语本《宋史·赵普传》“卿社稷元臣,忠心苦口,三复来奏”;《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这)个是老婆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等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的成全他,唤醒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堕身败!”闻一多《什么是儒家》:“一面用正名的理论,维持现有的秩序,然后再苦口婆心地劝两面息事宁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 苦口之药-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口之药kǔ kǒu zhī yào

    指味苦却能治病的药。《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也作①【逆耳之言】。《晋书·王沈传》:“若好忠直……则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②【苦口良言】。《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否则也当听那顾肯堂先生一片苦口良言,急流勇退。”

  • 苦难深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难深重kǔ nàn shēn zhòng

    所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且重。多指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的悲惨遭遇。《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也作【灾难深重】。《苦斗·四三》:“对于咱们那灾难深重的国家,我是十分心疼的。”

  • 苦心孤诣-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苦心:形容费尽心思。孤诣:独到之处。 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清·翁方纲《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jiá)戛独造者言之。”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八五》:“孟东野(郊)、贾浪仙(岛)卓荦偏才,俱以苦心孤诣得之。”也形容对某事努力经营,煞费苦心。鲁迅《风筝》:“(我)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曹丞相苦心孤诣地赎取我回来,应该是天大的喜事。”

  • 苦心焦思-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心焦思kǔ xīn jiāo sī

    焦思:焦急地思索。 形容用尽心思,反复地想方设法。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又说他(胡林翼)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国消灭。” 也作①【苦心积虑】。(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虑。)《清史稿·文苑传·申涵光》:“(孙)奇逢谓其苦心积虑,阅历深而动忍熟。”(动忍:动心忍性。指经过各种磨练考验。)②【苦思焦虑】。《三家巷·二九》:“他想到这些问题……经过三番五次的苦思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③【苦身焦思】。《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又有①【苦思恶想】。(恶想:形容不顾一切地去想。)《镜花缘》第七十八回:“若是难题目教人苦思恶想,那不是陶情取乐,倒是讨苦吃了。”②【劳神苦思】、【劳心焦思】。(劳神:耗费精神)。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宋·孔平仲《续世说·任诞》:“劳神苦思,竟不成名。”《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五回:“劳心焦思,几废寝食。”③【劳精苦形】。(精:精神。形:身体。)汉·王充《论衡·命禄篇》:“可幽居俟时,不须劳精苦形求索之也。”

  • 苦雨凄风-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雨凄风kǔ yǔ qī fēng

    见【凄风苦雨】(776页)。

  • 苦中作乐-汉语成语大词典

    苦中作乐kǔ zhōng zuò lè

    在困苦中强作欢乐。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清·夏纶《瑞筠图》第十一出:“这叫做黄连树下操琴,苦中作乐。”《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咸丰帝既遘内忧,又遭外患,免不得日夕忧闷……亏得皇帝贴身的太监,导帝游幸圆明园,苦中作乐。”

  • 劳精苦形-汉语成语大词典

    劳精苦形láo jīng kǔ xíng

    见【苦心焦思】(583页)。

  • 劳苦功高-汉语成语大词典

    劳苦功高láo kǔ gōng gāo

    备受劳累,历尽艰辛,功勋很大。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东周列国志》第一百〇八回:“将军一出平燕及代,奔驰二千余里,方之乃父,劳苦功高,不相上下。”《子夜·十五》:“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 劳神苦思-汉语成语大词典

    劳神苦思láo shén kǔ sī

    见【苦心焦思】(583页)。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liáng yào kǔ kǒu lì yú bìng,zhōng yán nìěr lì yú xíng

    逆:违反,不顺。 好药喝起来虽苦,却有利于治好疾病;直言劝告虽不顺耳,却有利于为人处世。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拂:违反。)《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也作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便于行】。《后汉书·袁谭传》:“(审)配献书于谭曰:‘配闻,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便于行。’”②【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一种烈性药物。)《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也简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妇人,赛过男子。” 又单作【忠言逆耳】。《元曲选·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常言道饱食伤心,忠言逆耳。”《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 零丁孤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零丁孤苦líng dīng gū kǔ

    见【孤苦伶仃】(381页)。

  • 埋头苦干-汉语成语大词典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

    不声不响地一心一意刻苦工作。刘少奇《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那些埋头苦干的党员……那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是我们的好党员。”宋庆龄《新中国向前迈进》:“我看到埋头苦干的炼钢工人在锤击那巨大的开口熔炉。”《雷锋日记选·一九五九年x月x日》:“入厂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

  • 冥思苦索-汉语成语大词典

    冥思苦索míng sī kǔ suǒ

    冥思:深沉地思考。 绞尽脑汁,苦苦思索。也用于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考虑问题。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也作【冥思苦想】。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七》:“如果只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搜索枯肠,面壁九年,也决写不出好作品来的。”

  • 勤学苦练-汉语成语大词典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liàn

    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星火燎原(七)·第一个炮兵学校》:“加上这时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胜利……大家准备迎接大反攻而勤学苦练的劲头更大了。”敢峰《严格、艰苦、事业心》:“没有严格的一腔一调、一动一作的勤学苦练,就没有如入神境的绝妙的艺术造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舞台生活的四十多年,就是勤学苦练的四十多年。”

  • 同甘共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

    甘:甜。 比喻同享幸福,共度患难。语本《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劝世上妇人事夫尽道,同甘共苦,从一而终,休得慕富嫌贫,两意三心,自贻后悔。”李欣《关心群众生活》:“同甘共苦,才能有更多的共同感情和共同语言。” 也作【分甘共苦】。《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又有【甘苦与共】。冯玉祥《我所知道的蒋介石》第六十九章:“这些孩子们甘苦与共。”

  • 凄风苦雨-汉语成语大词典

    凄风苦雨qī fēng kǔ yǔ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艰苦或气氛凄凉。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较诸宦海风波,世途机阱,则如生忉(dāo)利天矣。”(忉利天:佛教语,即三十三天,比喻最圣洁幸福的所在。)曹靖华《素笺寄深情》:“它象征着两个革命战士,当年在战斗的间歇,在凄风苦雨中,在战壕里共盖着一件军大衣休息。” 也作①【苦雨凄风】。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二十二:“其感激忠义,发明《离骚》,则苦雨凄风之变态。”老舍《牺牲》:“他仿佛会自己制造一种苦雨凄风的境界,能把屋里的阳光给赶了出去。”②【凄风冷雨】。《元曲选·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时遇秋天,怎当那凄风冷雨,过雁吟虫,眼前景物,无一件不是牵愁触闷的。”

  • 千辛万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千辛万苦qiān xīn wàn kǔ

    指经受极多的艰难劳苦。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八出:“你我十载边关,千辛万苦,都是这几个奸党拨置,把汗马功劳,都做了一场春梦。”《保卫延安》第四章:“你得经过千辛万苦才能懂得那么一点点道理,学得那么一点点知识。”

  • 茹苦含辛-汉语成语大词典

    茹苦含辛rú kǔ hán xīn

    见【含辛茹苦】(419页)。

  • 煞费苦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煞费苦心shà fèi kǔ xīn

    煞:很,极。 形容费尽了心思。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关于孩子底名字,秀才是煞费苦心地想着,但总想不出一个相当的字来。”沙汀《范老老师》:“(范老老师)根据每个人都该自食其力这个简单信念,他煞费苦心,把这残废人训练成一个能写能算,全场第一个用机器缝衣的模范裁缝。” 又有【煞费匠心】。(匠心:精巧的构思。)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各词调皆三十三字,并与字母双声恰合,无一复音。作者非必倚声专家,即亦煞费匠心矣。”

  • 酸咸苦辣-汉语成语大词典

    酸咸苦辣suān xián kǔ là

    也作【酸甜苦辣】。见【咸酸苦辣】(1147页)。

  • 停辛伫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停辛伫苦tíng xīn zhù kǔ

    停:停留。伫:久立。 指长期以来一直辛苦。形容历尽艰辛。唐·李商隐《河内》:“栀(zhī)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六节:“彼其数十年来吞声饮泪,停辛伫苦,昼想夜梦之事业,一旦涌现于眼前,英雄快心,孰有过此者耶。”

  • 无边苦海-汉语成语大词典

    无边苦海wú biān kǔ hǎi

    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582页)。

  • 咸酸苦辣-汉语成语大词典

    咸酸苦辣xián suān kǔ là

    本指四种口味。也比喻生活经历中的各种世态人情滋味。明·张岱《老饕集序》:“盖咸酸苦辣,着口即知。” 也作【酸甜苦辣】、【酸咸苦辣】。清·黄宗羲《万悔菴先生墓志铭》:“(陆)文虎之诗以才,先生之诗以情,当其渡岭,则酸咸苦辣之味尽矣。”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汉语成语大词典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yǎ ba chī huáng lián,yǒu kǔ shuō bù chū

    黄连:中药,味苦。 哑巴吃了黄连,嘴里很苦却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也作【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孽海花》第八回:“兄弟向来留心西北地理,见那些交界地方,我们中国记载,影响都模糊得很,俄国素怀蚕食之心,不知暗中被占了多少去了!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又有【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漫尝:遍尝。黄柏:即黄檗,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文姜:战国时齐僖公之女。诸儿:齐僖公之子,后继位为齐襄公。)

  • 忆苦思甜-汉语成语大词典

    忆苦思甜yì kǔ sī tián

    回忆过去生活的艰苦,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现身说法,生动具体,忆苦思甜,诱人深思。”

  • 用心良苦-汉语成语大词典

    用心良苦yòng xīn liáng kǔ

    用心:认真思索。良:很。 指反复思索,很费辛苦。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以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淡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优孟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构全部规模之未善也。”王统照《青纱帐》:“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能有成效!”

  •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汉语成语大词典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zhōng yán nì ěr lì yú xíng,dú yào kǔ kǒu lì yú bìng

    也单作【忠言逆耳】。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614页)。

  • 自讨苦吃-汉语成语大词典

    自讨苦吃zì tǎo kǔ chī

    讨:寻找。 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或麻烦。《武松演义》第七回:“这等人竟敢在大官人头上动土,真是自讨苦吃,自不量力。”刘复《译〈茶花女〉剧本序》:“《茶花女》快要印成了,吓!刚巧碰到了这样的大热天,还要挖空心思想出什么话来凑成一篇序,岂非自讨苦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