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鱼(吞舟之魚)是什么意思
吞舟之鱼-古書典故辭典
吞舟之鱼
极言鱼之大,可以吞舟。《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后用比喻漏网的重大罪犯。《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吞舟之鱼-汉语成语大词典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船的大鱼。《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清·汪琬《〈远志之苗〉序》:“吞舟之鱼非不大也,至其腐败,则必自内始。”比喻志向远大、不同流俗的贤人。《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汉·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汙渎兮,岂容吞舟之鱼!”也喻指江湖大盗或其他罪大恶极的坏人。《汉书·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琱而为朴,号为网漏吞舟之鱼。”
网漏吞舟之鱼-汉语成语大词典
网漏吞舟之鱼wǎng lòu tūn zhōu zhī yú
网:鱼网。吞舟之鱼:大鱼,比喻罪恶极大的人。 比喻法令太宽,致使大奸大恶漏网。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斯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yì)安”。(烝烝:淳厚的样子。艾安:同“乂安”,太平无事。)汉·桓宽《盐铁论·论菑》:“网漏吞舟之鱼,而刑审于绳墨之外。” 也简作【网漏吞舟】。《晋书·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南齐书·柳世隆传》:“泰始开辟,网漏吞舟。”
吞舟之鱼-中华成语大辞典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能把船吞进肚里去的大鱼。形容鱼身极大。比喻罪大恶极的江洋大盗。《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例〕过去由于法制不够健全,使得有些对人民犯了大罪的吞舟之鱼居然漏网了。
吞舟之鱼-简明成语词典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能把船吞进肚里的大鱼。比喻志向远大、不同流俗的贤人。也泛指庞然大物。
吞舟之鱼-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吞舟之鱼tūnzhōuzhīyú
【释义】:
偏正 吞得下船只的大鱼。后比喻高大的人或物。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致于奸,黎民艾安。”△用时多以高大,巨大为喻,或褒(如《列子》)或贬(如《史记》),视立意如何而定。→大莫与京
孤雏腐鼠
吞舟之鱼-中华成语辞海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下船的鱼。泛指庞然大物。汉·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也比喻杰出的贤人。
吞舟之鱼-成语辞海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即吞船的大鱼。比喻伟大的贤人。也泛指庞然大物。《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吞舟之鱼-古今成语大词典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下舟的大鱼。多借喻事之大者。《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砀(dàng):溢出,被冲荡而出。《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