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免

免(免)是什么意思

  • 未能免俗-古書典故辭典

    未能免俗

    《世说新语·任诞》中阮咸语。参见“聊复尔耳”条。

  • 阳狂自免-古書典故辭典

    阳狂自免

    阳狂:即佯狂。谓假作癫狂以避灾祸。《晋书·王衍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 不能免俗,为复尔耳-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能免俗,为复尔耳bù néng miǎn sú,wéi fù ěr ěr

    见【未能免俗,聊复尔耳】(1090页)。

  • 丑妇免不得见公姑-汉语成语大词典

    丑妇免不得见公姑chǒu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公姑:即公婆。 比喻害怕见人而又不得不见人。明·张岱《与祁世培》:“丑妇免不得见公姑,靦(miǎn)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靦:害羞。) 也作①【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姑】、【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说唐》第四十八回:“‘丑媳妇少不得要见公姑’,况我程咬金也是一个好汉,不管死活,出去战他一战吧。”《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②【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丑媳妇总要见翁姑】。(翁姑:即公婆。)《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母亲道:‘你不要露面。’我道:‘不要紧,丑媳妇总要见翁姑的。’” 又有【丑媳妇怕见公婆】。比喻干了坏事,害怕见人。《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你过来亲自告诉你爹,你怎顾躲着怎的?自古丑媳妇怕见公婆。”

  • 仅以身免-汉语成语大词典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身:自身。免:幸免。 仅仅一个人侥幸逃脱,免于被俘被杀。《史记·乐毅列传》:“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晋书·谢玄传》:“难(句难)等相率北走,仅以身免。”《宋史·折御卿传》:“敌缘山峡小径入,谋剽略。臣谍知之,遣人邀其归,因纵兵大击,败走之,人马坠崖谷死者相枕,其大将韩德威仅以身免。”

  •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汉语成语大词典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lín cái wú gǒu dé,lín nàn wú gǒu miǎn

    毋:不。难:危难。 面对钱财,不随便取入私囊;面临危难,不苟且偷生。《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很:争斗。) 也单作①【临财毋苟得】。《镜花缘》第十九回:“本地向无盗贼。从不偷窃,就是遗金在地,也无拾取之人。他们见了无义之财,叫作‘临财毋苟得。’”②【临难毋苟免】、【临难无苟免】、【临难不苟】。《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七回夹注:“先贤云:‘临难毋苟免。’能励行此语者其惟(孙)中山乎?”方志敏《死!》:“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红岩》第二十七章:“‘共产党常常夸耀他们的干部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严醉……说道。” 另有【临财苟得】。指见了钱就不择手段地拿过来。《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似这等人……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般峨冠博带的不同。”

  • 免开尊口-汉语成语大词典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不用,不要。尊:尊贵。 叫人不要讲话或不要有所请求。有时带讽刺意味。《九命奇冤》第五回:“何况此刻靠着点小生意,还有饭吃呢,我看娘舅还是免开尊口吧。”刘复《复王敬轩书》:“先生对于此等问题,似乎可以‘免开尊口’,庶不致‘贻讥通人’。”(通人:学识渊博的人。)

  •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汉语成语大词典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wèi néng miǎn sú,liáo fù ěr ěr

    俗:习俗。聊:姑且。尔:如此,这样。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没能摆脱一般习俗,姑且也这样做罢了。《世说新语·任诞》:“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kūn)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仲容:阮咸字。阮咸居道南,其他姓阮的皆居道北。犊鼻:围裙。七月七日:当时的风俗是晒衣服的日子。) 也作①【不能免俗,为复尔耳】。《北齐书·循吏传·房豹》:“(慕容)绍宗自云有水厄,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之。豹曰:‘……公若实有灾眚,恐非禳所能解,若其实无,何禳之有?’绍宗笑曰:‘不能免俗,为复尔耳。’”②【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老爷觉得只要有了那寿酒、寿文二色,其余也不过未能免俗,聊复尔尔而已。” 也单作①【未能免俗】。唐·刘知几《史通·忤时》:“况仆未能免俗,能不蒂(dì)芥于心者乎?”金·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②【聊复尔尔】。《歧路灯》第七十一回:“迂腐两个字,我舍不得开拨了;俗吏两个字,我却不肯聊复尔尔。”

  • 在所难免-汉语成语大词典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免:避免。 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以避免。中华书局编辑部《〈文选〉出版说明》:“《文选》的本子在唐以前只有抄本流传,在传抄过程中,无意抄错和有意删节都在所难免。”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前言》:“井底之蛙,见闻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 也作【在所不免】。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茅盾《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附注》:“这一篇演说词……噜苏重复之处,亦在所不免。”

  • 免开尊口-中华成语大词典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闭、不需要。尊:敬辞,称对方(有时也含贬义)。闭上尊贵的嘴。形容不必说了,我已明白或请保持沉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你若果然有成全我的心,卫顾我的话,就请说;要是方才伯父和九公说的那套,我都听见了,也明白了,免开尊口。”

  • 仅以身免-中华成语大词典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仅:才能够。身:一个人、自身。免:不被、未能。才得以一个人不被(捉、杀、传染或其他灾难性后果)。比喻灾难中一个人逃脱出来。《战国策·燕策二》:“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源出】:

    《礼记·曲礼上》

    【解释】:

    毋(wú,无),不。苟,苟且,随便。面对钱财,不随便据为己有;面对危难,不苟且偷生。原文:“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用法】:

    指见利思义,见义勇为。

    【例句】:

    他在利益面前不贪心,而在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能否安全,是一个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人。

  • 未能免俗-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未能免俗

    【源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解释】:

    免俗:摆脱社会的习俗。晋代阮咸,家较贫穷,每逢七月七日,富人家都把绫罗绸缎的衣服拿出来晒,阮咸只好挂出粗布裤子晒,并说:“不能够摆脱习俗,姑且如此罢了。”也作“阮郎贫”。

    【用法】:

    表示按习俗行事。

    【例句】:

    中秋节,照例是要吃月饼的,未能免俗,也去买了一斤,让孩子们吃着高兴。

  • 罢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罢免bàmiǎn

    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选举(职工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代表,~群众可心的人当代表。)、任命(无论罢免谁或~谁,都要考虑到群众的意愿。)

  • 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免miǎn

    去掉,除掉——任(~职/~免名单)

  • 免役-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免役miǎnyì

    免去某种规定的服役——服役(执行关于~的法令)

  • 免职-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免职miǎnzhí

    免去职务——任用(对不称职的干部应就地免职,不应继续~。)、复职、起用。

  • 在所难免-新编成语词典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在:处于。表示难以避免。清·李伯元《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例〕夫妻之间有些口角,在所难免,不必大惊小怪。

  • 免开尊口-中华词典宝库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释义】:

    免:免除,不要。尊:敬辞。叫人不要讲话或不要有所请求。有时带讽刺意味。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六回:“你若果然有成全我的心,卫顾我的话,就请说;要是方才伯父合九公说的那套,我都听见了,也明白了,免开尊口。”

    【例句】:

    刘复《复王敬轩书》:“先生对于此等问题,似乎可以免开尊口。”

  • 在所难免-中华词典宝库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释义】:

    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以避免。

    【例句】:

    ①清·李伯元《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②又作在所不免。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

  • 仅以身免-中华成语大辞典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仅:只。身:自身。免:免于难,即未被杀或被俘。指全军覆灭,只一人幸存。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难(句难)等相率北走,仅以身免。”

  • 临难毋苟免-中华成语大辞典

    临难毋苟免lín nàn wú gǒu miǎn

    临:面临,接近。毋:不得。苟免:苟且求免。面临危险,应该坚持正义的事业,不得苟且退避。《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例〕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也不能退缩。临难毋苟免,这才是革命者的气节。

  • 免开尊口-中华成语大辞典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免除,不要。要对方不要开口的委婉说法(有时带有讽刺意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要是方才伯父和九公说的那套,我都听见了,也明白了,免开尊口。”〔例〕你想搞不正之风,托人走后门,我看还是免开尊口吧。

  • 未能免俗-中华成语大辞典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iǎn sú

    俗:习俗,惯例。不能免于世俗。唐·房玄龄等《晋书·阮咸传》:“北阮富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七月七日晒衣服是古代一种习俗。)金·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例〕倘使揭穿了这谜底,便是所谓“杀风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带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

  • 在所难免-中华成语大辞典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表示难于避免。〔例〕初学外语,发音不准、用词不当,是在所难免的。

  • 智贵免祸-中华成语大辞典

    智贵免祸zhì guì miǎn huò

    智:聪明智慧。人的聪明才智,正当使用,可以避免灾祸。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

  • 逐免先得-中华成语大辞典

    逐免先得zú tù xiān dé

    逐:追赶。古语:“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意思是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 免役法-诸子百家大辞典

    免役法

    亦称“募役法”、“雇役法”。王安石新法之一。徭役制是封建制的组成部分。王安石变法前,人民要轮流到各级地方政府去服“职役”。职役有多种形式,如看管和运送官物、为乡里督催赋税、供衙门劳役驱使、追捕盗贼等等,这些差役都是不给报酬的。实际上大官僚大地主有免役特权,这些差役都落到自耕农、中小地主和佃户身上。宋时职役负担沉重,仁宗时屡议改革,若干地区曾试行输钱免役。王安石于熙宁四年(1071)废除了这种徭役制度,改行募役法。各种职役都出钱募雇,发给应役者一些“禄钱”(又称工食钱),费用按户等高下分担,称为“助役钱”,原有免役特权者也得按其户等和田产数出助役钱。先在京畿内试行,取得成效后,普遍推行。这样就减轻了中下层人民的负担,但仍有官府假借名义科派差役,多征役钱、克扣雇值等弊。守旧官僚及大地主因新增负担,坚决反对。司马光于元祐元年(1086)恢复差役法,但免役钱仍未完全废除。以后役法变动不定,南宋仍行差役法。

  • 免行钱-诸子百家大辞典

    免行钱

    亦称“免行役钱”。唐末开始,城市各工商行业除缴税外,还负担行户祗应。官府需要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至宋成为工商行户苦役。熙宁六年(1073),东京肉行要求出钱免除供肉,遂有免行钱,后行于各行。

  • 挂免战牌-汉语新成语词典

    挂免战牌guǎ miǎn zhàn pái

    旧小说中的说法:两军作战时,其中的一方由于某种原因而想暂时休战,可以挂出免战牌。现在常用来比喻推掉任务或者谢绝竞赛。理由《青衫湿》:“几家赫赫有名的服装加工商店都挂出了免战牌。”

  • 免开尊口-汉语新成语词典

    免开尊口mìǎn kāi zūn kǒu

    谑语,即少说废话。刘绍棠《蒲柳人家》:“我不想听,你免开尊口。”

  • 免子不吃窝边草-汉语新成语词典

    免子不吃窝边草tù zi bù chī wō biān cǎo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罗旋《南国烽烟》:“人家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你对本房人都不能手下留情么?”

  • 仅以身免-简明成语词典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仅:只。身:自身。免:指免于被俘或被杀。只一个人幸存下来或逃回来。常常指主将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逃走了。

  • 免开尊口-简明成语词典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免除。尊:敬词,对对方的戏称。请对方不要开口或不提要求的委婉说法。有时含讽刺意味。

  • 未能免俗-简明成语词典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ǎn sú

    俗:习俗,庸俗。没能摆脱一般习俗的影响。指因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言谈举止毫无新意,显得落了俗套。有轻微否定的意思。也常用于自谦。[近]和光同尘[反]超尘脱俗

  • 在所难免-简明成语词典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表示难以避免。[也作]自所难免在所不免[近]在劫难逃命中注定[注意]难,不读nàn。

  • 不能免俗,为复尔耳-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不能免俗,为复尔耳bù′néngmiǎnsú,wéifùér′ěr

    【释义】:

    见“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北齐书·循吏传·房豹》:“(慕容)绍宗自云有水厄,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之。豹曰:‘公若实有灾眚,恐非禳所能解,若其实无,何禳之有?’绍宗笑曰:‘不能免俗,为复尔耳。’”

  • 仅以身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仅以身免jǐnyǐshēnmiǎn

    【释义】:

    偏正 在危难中只身逃脱出来免于一死。《战国策·燕策二》:“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多用于写人死里逃生。”

  • 临难苟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临难苟免línnàn-gǒumiǎn

    【释义】:

    连动 谓遇到危难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靓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帅俱亡,不忠甚矣。”△贬义。用于形容气节。临难不苟 临危不苟 临危不顾 临难如归

  • 未能免俗-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未能免俗wèinéng-miǎnsú

    【释义】:

    述宾 没能摆脱一般习俗的影响,指行动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而不得不随俗。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朱文公文集》卷59:“凡此皆近世沦陷邪说之大病,不谓明者亦未能免俗,而有此言也。”△多用于描写不得不随俗。→入乡随俗 循规蹈矩 墨守陈规

  • 移病免归-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移病免归yíbìng-miǎnguī

    【释义】:

    偏正 称病辞职,免官回乡。《汉书·公孙弘传》:“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颜师古注:“移病,谓移书言有病也。”△多作居官者请求辞职的婉词。→引咎辞职

  • 在所难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在所难免zàisuǒnánmiǎn

    【释义】:

    偏正 在,在于。所难免,难于避免的事情。指难于避免。清·李伯元《活地狱》9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多用于判断人或事物的状况。

  • 仅以身免-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仅:仅仅,只。身:自身。免:幸免。指作战时惨败,只有主将一人幸存。《晋书·谢玄传》:“难(句难)等相率北走,仅以身免。”

  • 未能免俗-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lǎn sú

    不能摆脱旧的习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月七日都要晒衣服,有个叫阮咸的晒了一条布短裤,有人很感奇怪,阮咸却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免开尊口-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不要。客气地要对方不开口。含有讽刺意味。

  • 在所难免-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难于避免。

  • 免死狐悲-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免死狐悲tù sǐ hú bēi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现多用于贬义。《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 不免虎口-中华成语辞海

    不免虎口bù miǎn hǔ kǒu

    难于逃出老虎之口。比喻难逃厄运或难于逃脱危险的处境。宋·吕祖谦《左氏博议·楚宋战于泓》:“盂之会,宋襄身见执于楚,几不免虎口。”

  • 临难苟免-中华成语辞海

    临难苟免lín nàn gǒu miǎn

    指面临危难而苟且偷生。《后汉书·王允传》:“(吕布)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 免开尊口-中华成语辞海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尊:敬词,指对方。原为请对方不要声明的礼貌用语,后多含讽刺意味。刘复《复王敬轩书》:“先生对于此等问题,似乎可以免开尊口,庶不致贻讥通人。”

  • 免俗未能-中华成语辞海

    免俗未能miǎn sú wèi néng

    指没能免去平庸的习俗。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也作“未能免俗”。

  • 未能免俗-中华成语辞海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iǎn sú

    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宋·陆游《自诒》诗:“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

  • 行财买免-中华成语辞海

    行财买免xíng cái mǎi miǎn

    免:免罪。指用钱财贿赂,以免去罪责。《醒世姻缘传》六六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在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 在所难免-中华成语辞海

    在所难免zài suǒ nán miǎn

    难于避免。《活地狱》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 智贵免祸-中华成语辞海

    智贵免祸zhì guì miǎn huò

    聪明人可贵之处在于正当使用智慧,能避免灾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白崖先生曰:‘居吉宅者未必吉,居凶宅则无不凶,岂不闻智贵免祸?还是迁居为好。’”

  • 常在河边走,难免脚湿鞋-成语辞海

    常在河边走,难免脚湿鞋cháng zài hé biān zǒu,nán miǎn jiǎo shī xié

    比喻经常接触不良环境,就会沾染不良习气。

  • 仅以身免-成语辞海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

    仅:仅仅,只。即在危难中逃出身来,仅仅免于一死。

  • 临难毋苟免-成语辞海

    临难毋苟免lín nàn wú gǒu miǎn

    临:遇到,面对。难:祸患。毋:不要。苟:苟且。免:免除。即在祸患面前,不要苟且求免。

  • 免开尊口-成语辞海

    免开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免:免除,不要。尊:尊贵,敬词。即请不要张口说出来。

  • 未能免俗-成语辞海

    未能免俗wèi néng miǎn sú

    免:免除,免掉。俗:风俗,习惯。即没有摆脱社会的俗习惯例。指仍按风俗行事。鲁迅《两地书》二五:“所以我佛悲苦海之沉沦,先儒惕日月之迅迈,不安于‘死’,而急起直追,同是未能免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