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逆

逆(逆)是什么意思

  • 大逆不道-古書典故辭典

    大逆不道

    罪恶重大。《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亦作“大逆无道”。《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数项王曰:‘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数:责备。

  • 万物逆旅-古書典故辭典

    万物逆旅

    指天地。唐代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旅:客舍;旅馆。

  • 批逆鳞-古書典故辭典

    批逆鳞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者必怒而杀人,因而以比喻触怒帝王。《战国策·燕策三》:“(鞠)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参见“婴鳞”条。

  • 逆取顺守-古書典故辭典

    逆取顺守

    用武力来对付暴君的统治,夺取君位,叫“逆取”,修文教来治理天下,叫“顺守”。《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莫逆交-古書典故辭典

    莫逆交

    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逆:谓二心相通,没有抵触、隔阂。《北史·司马膺之传》:“所与游集,尽一时名流。与邢子才、王景等并为莫逆之交。”

  • 倒行逆施-古書典故辭典

    倒行逆施

    比喻做事违背常理,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为报父仇,引吴军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备他,子胥答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大逆不道-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逆:背叛。不道:指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 旧时多指犯上谋反的言行。有罪大恶极之意。《汉书·杨恽传》:“为訞(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章炳麟《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中国政府控告苏报馆大逆不道,煽惑乱党,谋为不轨。”鲁迅《随感录四十一》:“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原作【大逆无道】。《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倒行逆施-汉语成语大词典

    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

    逆:相反。施:施行,实行。 原指做事违背常理。《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楚国伍子胥为父报仇,引吴师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备他,他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我阮胡子呵!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现多用来形容违背时代潮流的反动行为。孙中山《劝徐世昌退位书》:“袁世凯之为人,在君主专制之朝,亦将为王莽、董卓,以民国付之,其倒行逆施,有必然者。”郭沫若《悼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liáng yào kǔ kǒu lì yú bìng,zhōng yán nìěr lì yú xíng

    逆:违反,不顺。 好药喝起来虽苦,却有利于治好疾病;直言劝告虽不顺耳,却有利于为人处世。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拂:违反。)《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也作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便于行】。《后汉书·袁谭传》:“(审)配献书于谭曰:‘配闻,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便于行。’”②【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一种烈性药物。)《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也简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妇人,赛过男子。” 又单作【忠言逆耳】。《元曲选·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常言道饱食伤心,忠言逆耳。”《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 莫逆于心-汉语成语大词典

    莫逆于心mò nì yú xīn

    莫逆:没有抵触。 指内心情意相投。《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读通鉴论·晋惠帝·十》:“澄神定志于须臾,而几自审,言之有当者,从之自决矣。此(琅邪)王与(王)导之得意忘言而莫逆于心者也。”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一章:“同时胡、孙等虽与我志同道合,莫逆于心,然政治的认识亦殊不充分。”

  • 莫逆之交-汉语成语大词典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交:交情,友谊。 心意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北史·司马膺之传》:“膺之所与游集,尽一时名流,与邢子才、王景等为莫逆之交。”韬奋《经历·再被羁押》:“后来我发现其中有几位还是我的读者,我们更成了莫逆之交了。” 也作①【莫逆交】。《北史·黎景熙传》:“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交。”《洪秀全演义》第十一回:“原来胡元炜,本与钱江是个同学中人,少年各抱大志,为莫逆交。”②【莫逆之友】。《北齐书·崔(líng)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

  • 目逆而送-汉语成语大词典

    目逆而送mù nì ér sòng

    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 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非常关注或钦佩。《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孔颖达疏:“未至则目逆,既过则目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四十三章:“五日,学生五千余人身背包袱出发,沿途市民泪眼模糊地目逆而送……对学生的牺牲精神表示钦敬。”

  • 逆耳之言-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耳之言nì ěr zhī yán

    见【苦口之药】(583页)。

  • 逆来顺受-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指对恶劣环境和粗暴待遇顺从忍受。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了。”巴金《谈〈寒夜〉》:“媳妇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女人,只会给这位婆母碰钉子。”

  • 逆流而上-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流而上nì liú ér shàng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进。《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镜花缘》第八十回:“阳墨香道:‘可是逆流而上?’(廉)锦枫道:‘正是。’”也比喻迎着艰险而上,坚持斗争。《创业》第十三章:“老铁,要观大局,辨风向!目前,正有一股寒流向我们压过来,我们要逆流而上,打上去!” 也作【溯流而上】。(溯:逆水而行。)薛雪《一瓢诗话·一》:“有志者当自具只眼,溯流而上,必得其源。”

  • 逆取顺守-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取顺守nì qǔ shùn shǒu

    指用武力夺取政权,再以文治守住政权。语本《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纣,犹正其名教,曰逆取顺守。”(三圣:指周文王、武王和周公。)《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逆取顺守,古人所贵。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洪秀全演义》第二回:“足下当潜身教会,就借传道为名,直入广西行动……成事之后,制度由我,逆取顺守。足下以为如何?”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逆着水流划船,如不努力推进,就会被水冲着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必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也单作①【逆水行舟】。鲁迅《门外文谈》:“这已经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②【不进则退】。李欣《把革命火把交给孩子》:“我们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不进则退。”

  • 逆天行事-汉语成语大词典

    逆天行事nì tiān xíng shì

    逆天:旧指违背“天意”,应理解为违背客观形势或客观规律。 违背天道做事。《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无徒子,怎与皇家做柱石。”《元曲选·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我若刺了这个老宰辅,我便是逆天行事。” 也作【逆天而行】。《三国演义》第一百〇二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 去逆效顺-汉语成语大词典

    去逆效顺qù nì xiào shùn

    逆、顺:指对君主、国家的背逆和忠顺。 脱离叛逆者,而效法忠于国家的人。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读通鉴论·唐肃宗·一》:“(安)禄山以凶淫狂(bèi)之胡雏……无锱(zī)铢(zhū)之惠以饵其民,蟪蛄之春秋,人知其速陨,岂待灵武之诏,始足动天下以去逆效顺哉?”(:怒。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指为量很轻。)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汉语成语大词典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昌:昌盛。 顺从他的就能昌盛;违抗他的就要灭亡。《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八》:“我深深地感到群众力量的伟大,真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丝毫不爽。” 也作【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民族主义)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激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原作【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也作【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三国志通俗演义·孔明祁山破曹真》:“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三千,量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又有①【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②【顺人者昌,逆人者亡】。《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郑恽传》:“顺人者昌,逆人者亡”。③【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 以意逆志-汉语成语大词典

    以意逆志yǐ yì nì zhì

    逆:揣度。志:心意。 指在解说诗文时,用自己的认识体会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钩考:探索考证。)

  •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汉语成语大词典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zhōng yán nì ěr lì yú xíng,dú yào kǔ kǒu lì yú bìng

    也单作【忠言逆耳】。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614页)。

  • 逆来顺受-中华成语大词典

    逆来顺受ni lái shùn shòu

    逆:同愿望相反,方向相反,与“顺”相对。对外面来的压迫、欺负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形容性格怯懦,不敢斗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张协只仗托诗书,奴家惟凭针指,逆来顺受,须有通时。”(明)汤显祖《还魂论·旁疑》:“敢是小道姑瞒着我,去瞧那秀才,秀才逆来顺受了。”

  • 逆耳良言-中华成语大词典

    逆耳良言nì ěr liáng yán

    逆耳:不顺耳的话。良言:好话。比喻听起来觉得话刺耳,但认真想一想都是非常有益处的好话。(明)臧懋循《元曲选〈冤家债主〉一》:“你将我这逆耳良言不采。”

  • 忠言逆耳-中华成语大词典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忠诚正直的劝告。逆耳:不顺耳、刺耳的话。诚恳劝善的话听起来不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华成语大词典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昌:昌盛。逆:违背。依顺的可以昌盛,违逆的就遭灭亡。(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唐)房玄龄等《晋书·戴洋传》:“心房、宋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莫逆之交-中华成语大词典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莫:没有。逆:相反、违逆。莫逆:思想感情一致、非常相好。交:友谊、交往。没有违逆、情感一致的交谊。形容彼此情投意合,至好无嫌。《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也:‘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柳弘传》:“机弟弘,字匡道,少聪颖,亦善亦隶,博涉群书,辞彩雅赡。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也作“莫逆之友”。又《周书·张轨传》:“(轨)与乐安孙权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 大逆不道-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逆:叛逆。不道:不符合道德规范。指罪恶重大。往往是封建统治者对敢于触犯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罪名。(汉)班固《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补治。”也作“大逆无道”。(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 逆水行舟-中华成语大词典

    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

    逆:反、相反。逆水:与水流方向相反。舟:船。船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行驶。比喻在困难中前进。常与“不进则退”连用。比喻不努力前进就要落伍后退。(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这已经迫于必要了,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顺水固然好的很,然而还是少不得把舵的。”

  • 以意逆志-中华成语大词典

    以意逆志yǐ yì nì zhì

    以:用。意:意思、心意。逆:迎、揣测。志:意志、设想、想法。用自己的心意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比喻主观揣测别人,推求别人的心意。《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倒行逆施-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倒行逆施

    【源出】:

    《史记·伍子胥列传》

    【解释】:

    倒,逆,都是方向相反;行,行为;施,措施。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胡作非为。现多用以形容坚持错误,违背时代潮流的行为。原文:“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用法】:

    形容违背时代潮流。

    【例句】:

    对于立宪运动的迁延敷衍,对于请愿国会的重要人物的拿捕,……这些都是封建势力的独裁专擅,倒行逆施的表现。(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 莫逆之交-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莫逆之交

    【源出】:

    《庄子·大宗师》

    【解释】:

    莫逆,没有抵触。交,交情。情投意合,互不抵触的交情。原文:“四人(子祀、子舆、子犁、子耒)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用法】:

    形容非常要好的朋友。

    【例句】:

    他两人志趣相投,是莫逆之交。

  • 万物逆旅-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万物逆旅

    【源出】: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解释】:

    逆旅,客舍,旅馆。原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不过是暂时居住的旅馆。

    【用法】:

    形容旷达的情怀。

    【例句】:

    李白为人旷达,不斤斤于名利得失。他以天地为万物逆旅,才写得出那些旨趣高远的诗篇来。

  • 相视莫逆-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相视莫逆

    【源出】:

    《庄子·大宗师》

    【解释】:

    莫逆,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全句意思是,互相看来,思想感情都是一致的。原文:“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也作“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用法】:

    形容感情深厚,思想一致。

    【例句】:

    他二人相视莫逆。从此,情同手足。

  • 逆旅-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逆旅

    【源出】:

    《左传·僖公二年》

    【解释】:

    逆,迎接;旅,行旅,宾客。迎接行旅宾客的地方叫逆旅,就是如今的旅馆。原文:“保于逆旅。”

    【用法】:

    指旅馆。

    【例句】:

    李勉依言,径投逆旅。谁想夜深了,家家闭户关门,无处可宿,直到市梢头,方觅得一个逆旅。(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十六卷)

  • 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逆nì

    方向相反——顺(~风/~水)

  • 逆差-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逆差nìchā

    对外贸易上输入超过输出的贸易差额——顺差(由逆差变成了~)

  • 逆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逆耳nìěr

    (某些尖锐中肯的活)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顺耳、受听、入耳(~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忠言虽逆耳,但对人却很有益处。)

  • 逆子-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逆子nìzǐ

    忤逆不孝的儿子——孝子(绝不做资产阶级的~,要做他们的逆子贰臣。)

  • 逆来顺受-新编成语词典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逆:逆境。受:容忍。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只仗托诗书,奴家唯凭针指,逆来顺受,须有通时。”〔例〕《水浒传》里的林冲被弄得家破人亡,却逆来顺受,再三忍让。

    〔近义〕忍气吞声

  • 逆水行舟-新编成语词典

    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多比喻在学习上不努力前进就要后退。也比喻做事有阻碍,不顺手。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交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例〕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近义〕知难而进 〔反义〕一帆风顺

  • 大逆不道-新编成语词典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逆:叛逆。不道:不合封建道德标准。多指封建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泛指不合某种道德标准或罪大恶极。《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例〕这个大逆不道的小子,居然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近义〕离经叛道

  • 倒行逆施-新编成语词典

    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

    倒、逆:相反的。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例〕一切反动派倒行逆施的做法,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反击。

    〔近义〕无恶不作

  • 莫逆之交-新编成语词典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莫逆:没有抵触。形容思想感情相同。指志趣相同、情意相投的朋友。《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例〕我和老杨是莫逆之交。

  • 忠言逆耳-新编成语词典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忠实的劝告。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忠实的劝告往往不太中听。《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例〕虽说是忠言逆耳,但是言之有理,你应该虚心听取。

    〔近义〕良药苦口

  • 大逆不道-中华词典宝库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释义】:

    逆:叛逆,背叛。不道:不合封建道德标准。原意是极大的叛逆,不合正道。这是封建统治者对造反者和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也指不合某种道德标准,或罪大恶极。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汉·班固《汉书·宣帝纪》八:“(杨恽)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例句】:

    ①丁榕《理解,应该是双向的》:“我们女孩子只要和男孩子在一起,你们就认为大逆不道,进行审问。”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四回:“成济大逆不道,可剐之,灭其三族。”

  • 倒行逆施-中华词典宝库

    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

    【释义】:

    倒:向后退。逆:方向相反。施:施行。原指做事违反常理。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社会正义和时代进步方向。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宋·陆九渊《与包详道》:“则倒行逆施,弊有不可胜言者。”

    【例句】: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郭沫若《悼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 莫逆之交-中华词典宝库

    莫逆之交mò nì zhī jiāo

    【释义】:

    莫逆:没有抵触,形容思想感情一致。交:交情,友谊。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的朋友。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北齐·魏收《魏书·眭夸传》:“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

    【例句】:

    ①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后来我发现其中有几位还是我的读者,我们便成了莫逆之交了。”②李延寿《北史·司马膺之传》:“膺之所与集游,尽一时名流,与邢子才、王景等为莫逆之交。”

  • 逆耳利行-中华词典宝库

    逆耳利行nì ěr lì xíng

    【释义】:

    忠诚正直的话听起来不舒服,但有益于行动。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简缩。

    【成语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例句】:

    ①《旧唐书·王唆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②宋·朱熹《答汪尚书书》:“诸公果能协成元履之论,使圣德日新,谗佞屏远,逆耳利行之言,日至於前,而无所忤焉。”

  • 逆耳之言-中华词典宝库

    逆耳之言nì ěr zhī yán

    【释义】:

    逆耳:某些尖锐中肯的话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忠直而有益的话。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纺传》:“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

    【例句】:

    ①臧克家《讷谏与止谤》:“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②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 逆来顺受-中华词典宝库

    逆来顺受nì lái shùn shòu

    【释义】:

    逆:逆境。顺:顺从。受:忍受。遇到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不加抗争。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例句】:

    ①《语文课堂的讨论记录》:“他是要我们80年代的青年去当奴隶,一切都逆来顺受,至少是无所作为。”②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

  • 逆流而上-中华词典宝库

    逆流而上nì liú ér shàng

    【释义】:

    逆:方向相反。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进。也比喻迎着艰险而上。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例句】:

    ①刘白羽《长江三日》:“这时我正注视着一只逆流而上的木船,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人们只要从汹涌波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②唐大同《巍巍剑门》:“……恍恍惚惚中,沉沉的睡意,竟然张开了翅膀,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向着远古飞去……”

  • 逆水行舟-中华词典宝库

    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逆水:跟水流方向相反。舟:船。顶着水行船。比喻不努力向前就要后退。

    【成语出处】:

    语见唐·德行禅师《四字经·巳壬》。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二九:“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例句】:

    ①《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②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顺水固然好得很,然而还是少不得把舵的。”

  • 逆天暴物-中华词典宝库

    逆天暴物nì tiān bào wù

    【释义】: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成语出处】:

    《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例句】:

    《隋书·高祖纪下》:“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

  • 逆天犯顺-中华词典宝库

    逆天犯顺nì tiān fàn shùn

    【释义】:

    犯顺:违逆天道和正理。背叛国君,违逆正道。

    【成语出处】:

    《周书·齐炀王宪传》:“直若逆天犯顺,此则自取灭亡。”

    【例句】:

    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且夏贼逆天犯顺,本因轻料朝廷,以为必不能讨己。”

  •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中华词典宝库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shùn wǒ zhě chāng,nì wǒ zhě wáng

    【释义】:

    顺:顺从。昌:昌盛。逆:违逆。亡:灭亡。顺从我的就可以昌盛,违抗我的就遭到灭亡。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例句】:

    ①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②周立波《一个伟大文献的诞生》:“在她(江青)控制的文艺阵地,疯狂地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法西斯统治。”

  • 忠言逆耳-中华词典宝库

    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

    忠言:诚恳劝告的话。逆耳:听起来不舒服。诚恳劝告的话,往往听起来不顺耳。指规谏的话刺耳,不易被人接受。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例句】:

    ①《三国演义》六〇回:“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②“许多人懂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并不是人人如此。”

  • 悖逆不轨-中华成语大辞典

    悖逆不轨bèi nì bù guǐ

    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不遵守法规。汉·桓宽《盐铁论·本史》:“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例〕这伙悖逆不轨的歹徒,终于被捉捕归案,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 大逆不道-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逆:叛逆。道:道德。旧指犯上作乱,违反封建道德。现也指违背常理,不合正道。原作“大逆无道”。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数项羽曰:‘……夫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汉·班固《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訞(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孙)策怒曰:‘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议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叛贼乎!’”参看“逆天无道”〔例〕旧社会的妇女就是这样,没有生下男孩,就像是大逆不道、做了伤天害理的错事似的,在家庭中,在丈夫眼里,是没有地位的。

  • 倒行逆施-中华成语大辞典

    倒行逆施dào xíng nì shī

    倒:颠倒。逆:向相反方向活动。施:实行。倒着做,逆着干。指不择手段,行动反常。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伍子胥为父报仇,引吴师伐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备他,子胥答道:“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现用以形容行为违背常理,逆时代潮流而动。〔例〕讲到大后方的进步文化,一遇到国民党的压迫,那就只有受压迫罢了,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