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剩

剩(剩)是什么意思

  • 残膏剩馥-古書典故辭典

    残膏剩馥

    残余的香泽。比喻大作家用剩的才思文藻。《新唐书·杜甫传赞》:“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剩水残山-古書典故辭典

    剩水残山

    谓残破的山河。比喻沦陷的国土。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修札》:“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罢。”亦作“残山剩水。”明代汪砢玉《珊瑚网》:“世评马远画多残山剩水,不过南渡偏安风景耳。”马远:南宋著名山水画家。

  • 剩魄残魂-古書典故辭典

    剩魄残魂

    指老人。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伙,时人指笑何须躲。”

  • 残膏剩馥-汉语成语大词典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膏:油脂。馥:香气。 剩余的油膏和香气。比喻遗留下来的好东西。《新唐书·杜甫传赞》:“至(杜)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厌余:满足而有余。沾丐:同“沾溉”,使人得益。)宋·范开《〈稼轩词〉序》:“(范)开久从公游,其残膏剩馥,得所沾焉为多。”清·黄宗羲《李因传》:“其残膏剩馥,尚能沾溉如此。” 也作【剩馥残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 残山剩水-汉语成语大词典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原指山水景物因有遮蔽而所见不全。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之名,真不滥吹。” 后用以表示国土分裂,山河破碎。明·王璲(suì)《题赵仲穆画》:“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清·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国亡之后,残山剩水,无不戚戚可念。”也比喻事物残缺不全。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以为审查官有时审得古里古怪,总要在稿子上打几条红杠子……他们虽然一定要把我的‘契诃夫选集’做成‘残山剩水’,我也还是谅解的。” 也作【剩水残山】。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剩水残山惨炎间,白鸥无事小舟闲。”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伤心怕看秦淮月,剩水残山总可怜。”

  • 剩馥残膏-汉语成语大词典

    剩馥残膏shèng fù cán gāo

    见【残膏剩馥】(112页)。

  • 剩水残山-汉语成语大词典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见【残山剩水】(113页)。

  • 残山剩水-中华成语大词典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残:残缺,不完整。剩:剩下的。剩下的残破山河。形容亡国或变乱以后的国土景物。(明)王璲《青城山人诗集·卷八·题赵中穆画》:“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现代)鲁迅《且介亭集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有时也指因有遮蔽,不能看清山水景物的全貌。(宋)范成大《吴船录》上:“远山缥缈明灭,烟云无际,左列三峨,左横九顶,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楼)之名,真不滥吹。”

  • 剩水残山-中华成语大词典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剩、残:不完整。山、水:指国土。残存的山河。形容国家国土沦丧或经过动乱后的破败景象。(唐)杜甫《杜工部诗·卷十·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竭石开。”这里的剩水是指人工开凿的池塘,残山是指假山。(宋)辛弃疾《稼轩词·卷一·贺新郎》:“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也作“残山剩水”。(近代)吴梅《风洞山,刺焦》:“血溅乾坤,杀气满关,对着这残山剩水空长叹。”

  • 残茶剩饭-中华成语大词典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喝剩下的茶水,吃剩下饭菜。(明)臧懋循《元曲选·马致远〈黄粱梦〉四》:“有什么残菜剩饭,与俺两个孩儿些吃。”也作“残汤剩饭”、“残羹剩饭”。又《元曲选·秦简夫〈赵礼让肥〉一》:“有残汤剩饭,与俺这小孩儿一口儿吃也好那!”(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我悄悄走向那邻接操场的大厨房去,想找些残羹剩饭来缓和一下肚子里的内战。”

  • 剩水残山-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剩水残山

    【源出】: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

    【解释】:

    剩、残,指不完全。残破不全的山和水。原指人工制作的池沼假山,后有演变。原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亦作“残山剩水”。

    【用法】:

    比喻①国土分裂,河山破碎。②事物残缺不全。

    【例句】:

    ①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王璲(suì遂)《题赵仲穆昼》)

    ②我以为审查官有时审得古里古怪,总要在稿子上打几条红杠子……倘使真的这样,那么,他们虽然一定要把我的《契诃夫选集》做成“残山剩水”,我也还是谅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 过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过剩guòshèng

    数量远远超过限度,剩余太多——不足、短缺(商品~)

  • 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剩shèng

    剩余——缺。

  • 剩余-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剩余shèngyú

    从某个数量里减去一部分后遗留下来——缺少、短缺(资金~/现在粮食不但不~,而且还有剩余。)、欠缺

  • 剩余劳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剩余劳动shèngyúláodòng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之外所付出的劳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在有阶级剥削的社会里完全为剥削者所占有——必要劳动(一切剥削者总是力图把~压缩到最低限度,增加剩余劳动。)

  • 余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余剩yúshèng

    剩余——短缺、欠缺(~不少钱)

  • 残山剩水-中华词典宝库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

    残破的山河。指沦亡或经过战乱分裂后残破不全的国土。也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成语出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宋·林景熙《雾山集·虚心堂集》:“而以苍颜白发,往来残山剩水中。”

    【例句】:

    ①华而实《汉衣冠》三:“可惜是这付残山剩水的局面,要不,会成大气候的。”②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他们虽然一定要把我的‘契诃夫选集’做成‘残山剩水’,我也还是谅解的。”

  • 剩水残山-中华词典宝库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释义】:

    原指山水景物因有遮蔽而所见不全。后用以表示国土沦丧,山河破碎。

    【成语出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例句】: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

  • 所剩无几-中华词典宝库

    所剩无几suǒ shèng wú jǐ

    【释义】:

    无几:没有多少。剩下的没有多少。

    【成语出处】:

    宋·赵普《雍熙三年请班师》:“盖以暮景残光,所余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此时。”

    【例句】:

    ①清·曹雪芹《红楼梦》九七回:“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上乱,却已烧得所剩无几了。”②清·李汝珍《镜花缘》九〇回:“此诗虚虚实实,渺渺茫茫,贫道何能深知,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参详”。

  • 残茶剩饭-中华成语大辞典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吃剩余的茶饭。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儿些吃。”也作“残羹剩饭”、“残羹馊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僧曰:‘残羹馊饭谁吃?’”参看“残杯冷炙”。

  • 残膏剩馥-中华成语大辞典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膏:油脂。馥:香气。残存的油脂,剩余的香气。指得到前人留下的成果。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杜甫传赞》:“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甫乃厌余,残膏賸(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残山剩水-中华成语大辞典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残败破碎的山河。形容国土被割裂或经过战争洗劫的衰败情景。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明·夏文彦《图绘宝鉴》第六卷:“郭文通,永嘉人,善山水,布置茂密,长陵(明成祖朱棣)最爱之。有言马远,夏珪者,辄斥曰:‘是残山剩水,宋偏安之物也。’”也作“剩水残山”。〔例〕然而南京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鲁迅《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 剩水残山-中华成语大辞典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见“残山剩水”。

  • 所剩无几-中华成语大辞典

    所剩无几suǒ shèng wú jǐ

    无几:没有几个。剩下的没有几个。〔例〕他见高夫人身边的将士所剩无几,而高夫人又策马来到他的面前,误以为她定然是自知无路可逃,愿意投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 残茶剩饭-简明成语词典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吃剩的茶水与食物。[也作]残羹剩饭[近]残汤剩饭残杯冷炙[反]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 残山剩水-简明成语词典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残破萧瑟的山河。形容国土经侵袭、割让或经过变乱以后的衰败情景。也指残缺不全的景物。[也作]剩水残山[近]半壁江山山河破碎[反]金瓯无缺

  • 所剩无几-简明成语词典

    所剩无几suǒ shèng wú jǐ

    无几:没有几个。剩下的没有几个。[近]硕果仅存[反]绰绰有余

  • 残茶剩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残茶剩饭cánchá-shèngfàn

    【释义】:

    并列 残剩的茶水与饭菜。金敬迈《欧阳海之歌》:“当年讨两口残茶剩饭是为了活命;今天活着是为了天下受苦人。”△多用于描写讨乞生涯。→残汤剩饭 残羹冷饭 美味佳肴

  • 残膏剩馥-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残膏剩馥cángāo-shèngfù

    【释义】:

    并列 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剩余的精华。多就前人著述对他人的创作以及后代文学艺术能起培育、滋养作用而言。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褒义。多用于表示文化永传方面。

  • 残羹剩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残羹剩饭cángēng-shèngfàn

    【释义】:

    见“残杯冷炙”。

  • 残山剩水-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残山剩水cánshān-shèngshuǐ

    【释义】:

    并列 残破的山河,多指亡国后的国土。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华而实《汉衣冠》:“可惜是这副残山剩水的局面,要不,会成大气候的。”△贬义。用于描写亡国景象。→半壁江山 豆剖瓜分 金瓯无缺 一统天下。也作“剩水残山”、“水剩山残”、“剩山残水”。

  • 残汤剩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残汤剩饭cántāng-shèngfàn

    【释义】:

    见“残羹冷炙”。

  • 带甲剩员-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带甲剩员dàijiǎ-shèngyuán

    【释义】:

    其他 宋代时剩员中留强壮者,并为带甲。《事物纪原·军伍名额部·带甲剩员》:“大中祥符五年八月,诏河东诸州军,昨简隶剩员者,如闻尚多强壮,可并为留甲,以备给使。”△用于军队方面。

  • 毒赋剩敛-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毒赋剩敛dúfù-shèngliǎn

    【释义】:

    并列 指横征暴敛。宋·邵博《闻见后录》卷28:“当毒赋剩敛鞭棰马牛其人之日,一漕夔,再漕潼,川民独晏然倚以朝夕也。”△贬义。多用于描写统治者暴政方面。

  • 剩菜残羹-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菜残羹shèngcài-cán′gēng

    【释义】:

    并列 吃剩的菜肴。比喻废弃之物。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贬义。用于食物方面。→残汤剩饭 龙肝凤髓

  • 剩东剩西-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东剩西shèngdōng-shèngxī

    【释义】:

    并列 泛指别人不要而剩下的东西。《红楼梦》58回:“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贬义。用于物品方面。→鸡毛蒜皮 金玉锦绣

  • 剩馥残膏-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馥残膏shèngfù-cángāo

    【释义】:

    并列 馥,香气。膏,油脂。剩余的香气和油膏。指女子妆后剩下的脂粉。转指闺中的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9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含褒义。用于与女子有关的事物。→残膏剩馥

  • 剩魄残魂-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魄残魂shèngpò-cánhún

    【释义】:

    并列 只剩下点魂魄。衰朽的老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伙伴,时人指笑何须躲。”△贬义。用于老迈体弱的人。→风烛残年 枯木朽株 年富力强

  • 剩水残山-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水残山shèngshuǐ-cánshān

    【释义】:

    见“残山剩水”。宋·辛弃疾《贺新郎》:“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 剩汤腊水-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剩汤腊水shèngtāng-làshuǐ

    【释义】:

    并列 剩馀的饭菜。老舍《骆驼祥子》19:“做菜做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得教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用于指残余而仍可食用之物。

  • 水剩山残-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水剩山残shuǐshèng-shāncán

    【释义】:

    见“残山剩水”。清·无名氏《指南梦》9曲:“叹息长江天堑,水剩山残。”

  • 所剩无几-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所剩无几suǒshèng-wújǐj

    【释义】:

    主谓 无几,没有几个。指剩下来的不多了。姚雪垠《李自成》卷1:“他看见高夫人身边的将士所剩无几,而高夫人又策马来到他的面前。”△多用于计数方面。→寥寥无几 不可胜数

  • 遗芬剩馥-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遗芬剩馥yífēn-shèngfù

    【释义】:

    并列 比喻前人遗留的精美诗文。明·李东阳《跋〈聚芳亭卷〉》:“而诗书图史,遗芬剩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致然哉!”△褒义。用于称颂前人留下的文艺作品。

  • 余膏剩馥-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余膏剩馥yúgāo-shèngfù

    【释义】:

    并列 膏,指化装用的油脂;馥,香气。比喻余泽。《宣和画谱·景道》:“景道喜丹青,而无贵公子气,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褒义。比喻前人留下的美好传统,多指文艺方面。→残膏剩馥 遗芬剩馥

  • 半壁河山 残山剩水-同义成语词典

    半壁河山 残山剩水

    半壁河山 bàn bì hé shān

    残山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同〕“山”是其中相同的语素。都有“零碎的、不完整的国土”的意思,在句中都常作宾语、主语,亦作定语。

    〔异〕【半壁河山】“半壁”,半边。“河山”,喻指国家疆土。整个成语指遭到敌人入侵后所保留下来的或者丧失的部分国土。其前半截为“数-名”偏正结构,后半截为名词性联合结构,前后两截之间为偏正关系。例:①如果不幸失败,就占据内蒙一带,“保住半壁河山”,制造分裂,将来也可以“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文长宗《张勋丑史》六)②南宋康王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时金兵南下,铁骑践踏大宋半壁河山。(《我与悲鸿——蒋碧薇回忆录》第一章)③半壁河山成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此成语亦作“半壁江山”。例:如果不是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给完颜亮以致命的打击,宋高宗的半壁江山是保不住的。(雷大绶《采石之战》五)

    【残山剩水】残破的山河。指沦亡或经过变乱后的国土,亦指残破凋零的山水景物。语意较重。其前半截为“形-名”偏正结构,后半截为“动-名”偏正结构,前后两截之间为联合关系。例:①他最主要的罪恶是隐匿军情,出师溃败,断送了南宋最后一点残山剩水,造成亡国。(汪曾培《贾似道之死》)②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③八大山人在纸幅上寥寥几笔枯枝、残叶、怪石,却勾勒出一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满目清寒幽冷之气,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杜杨生《艺术的空白》)

    此成语亦作“剩水残山”。例:伤心怕看秦淮月,剩水残山总可怜。(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 残山剩水-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残破的山河。比喻亡国或经过变乱以后的土地景物。王璲《题赵仲穆画》诗:“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

  • 残茶剩饭-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残茶剩饭cán ohá shèng fàn

    残、剩:余下的。指吃过后余下的一点儿食物。

  • 残膏剩馥-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膏:脂膏。馥:香气。比喻前人留给后人的恩泽。《新唐书·杜甫传赞》:“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残茶剩饭-中华成语辞海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残留下来的茶水和食物。元·马致远《黄粱梦》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儿些吃。”也作“残汤剩饭”。元·关汉卿《蝴蝶梦》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囚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走。”

  • 残膏剩馥-中华成语辞海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剩下来的脂膏和香气。比喻残留下来的好东西。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府君叹曰:‘吾之文非不如今人,彼藉我残膏剩馥者,取青紫如拾芥。’”也作“余膏剩馥”。

  • 残山剩水-中华成语辞海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①原指人工开凿的池塘和堆砌的假山。也指呈现残败凋零气象的山水景物。宋·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清·纳兰性德《好事近》词:“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②指国土分裂后残破不全的山河景象。宋·范成大《与胡经仲陈朋元游照山堂》诗:“晴日暖风千里目,残山剩水一人心。”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③比喻前人诗文发挥未尽的意境。清·吴乔《围炉诗话》:“山谷(黄庭坚)专意出奇,已得成家,终是唐人之残山剩水。”

  • 残汤剩饭-中华成语辞海

    残汤剩饭cán tāng shèng fàn

    见“残茶剩饭”。

  • 毒赋剩敛-中华成语辞海

    毒赋剩敛dú fù shèng liǎn

    苛征暴敛。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八:“当毒赋剩敛鞭箠马牛其人之日,一漕夔,再漕潼,川民独晏然倚以朝夕也。”

  • 剩粉残脂-中华成语辞海

    剩粉残脂shèng fěn cán zhā

    见“剩馥残膏”。

  • 剩馥残膏-中华成语辞海

    剩馥残膏shèng fù cán gāo

    残余的头油和脂粉。比喻点滴的精华。多指前人著述对他人创作的点滴滋养作用。宋·陆游《赠邢刍甫》:“安得相从北窗下,丐君剩馥与残膏。”也指女子所作的诗文字画。

  • 剩水残山-中华成语辞海

    剩水残山shèng shuǐ cán shān

    语出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后用其指山河残破的景象。宋·辛弃疾《贺新郎》词:“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也常指经外来势力侵略后的土地、景物。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 水剩山残-中华成语辞海

    水剩山残shuǐ shèng shān cán

    多指亡国或经过大动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清·无名氏《指南梦》九曲:“叹息长江天堑,水剩山残。”参见“残山剩水”。

  • 所剩无几-中华成语辞海

    所剩无几suǒ shèng wú jǐ

    留存的没多少。《镜花缘》九〇回:“此诗虚虚实实,渺渺茫茫,贫道何能深知。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也作“所余无几”。

  • 武昌剩竹-中华成语辞海

    武昌剩竹wǔ chāng shèng zhú

    武昌:地名;剩竹:余剩的竹子。武昌的竹子头。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晋书·陶侃传》:“任荆州刺史,镇武(昌)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 闲言剩语-中华成语辞海

    闲言剩语xián yán shèng yǔ

    见“闲言闲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