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無)是什么意思
一事无成-古書典故辭典
一事无成
一件事也没有作成。意思是毫无成就。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毵(Sān三)毵:毛发长的样子。
人至察则无徒-古書典故辭典
人至察则无徒
喻人过于苛察,则不能容人。《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纸无驴-古書典故辭典
三纸无驴
形容写文章冗长而不得要领,废话连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古書典故辭典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
形容处境窘迫,走投无路。宋代悟明《联灯会要·体柔禅师》:“进则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山中无历日-古書典故辭典
山中无历日
唐代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是说因隐居深山,隔绝人世,忘却了时日。
川无停流-古書典故辭典
川无停流
比喻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动不居。详见“林无静树”条。
亡无日矣-古書典故辭典
亡无日矣
指灭亡的日子即将来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亦见《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
门无杂宾-古書典故辭典
门无杂宾
家里没有不三不四的人来。形容交友的慎重。《晋书·刘惔传》:“累迁丹阳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
之无-古書典故辭典
之无
之字与无字。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后因用“不识之无”或“略识之无”,称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无口匏-古書典故辭典
无口匏
没有口的葫芦。《宋史·李沆传》:“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páo袍)’。”
无妄之灾-古書典故辭典
无妄之灾
意外之灾。《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无声无臭-古書典故辭典
无声无臭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唐代孔顷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人耳不闻其音声,鼻不闻其香臭。”今以为湮没不彰之喻。
无何有之乡-古書典故辭典
无何有之乡
比喻一切皆不存在,或指空虚乌有的境界。《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无适无莫-古書典故辭典
无适无莫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刘宝楠《论语正义》:“皇疏引范宁曰:‘适、莫,犹厚、薄也。比,亲也。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惟仁义是亲也。’”“无适无莫”通常解释为情无亲疏厚薄。
无翼而飞-古書典故辭典
无翼而飞
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自行传播。《战国策·秦策》:“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毋”:通“无”。鲁褒《钱神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无疆之休-古書典故辭典
无疆之休
无穷之美。《书·太甲中》:“作书曰:‘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无疆:无穷。休:善美。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古書典故辭典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新唐书·陆象先传》卷一百一十六:“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庸人:愚庸的人。扰之为烦:谓自惹麻烦。第:但,只。简:清静太平。亦简说作“庸人自扰”。
天衣无缝-古書典故辭典
天衣无缝
《太平广记》卷六八引牛峤《灵怪录·郭翰》:“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无缝。翰问故,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世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的自然周密,到了无瑕可寻的程度。
不学无术-古書典故辭典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通“无”。后因称人识见浅陋、没有学问为“不学无术”。
五色无主-古書典故辭典
五色无主
脸上神色变化不定,无法自主,形容惊慌失措、紧张恐惧的情态。典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详见“叶公好龙”条。
风月无边-古書典故辭典
风月无边
据《鉏雨亭随笔》记载:明代唐伯虎为妓女湘英题门匾“风月无边”。旁人纷纷赞美,祝枝山看到说:这是嘲笑你们是“虫二”。湘英问他怎样解释。枝山说:“风月”字无边,不是“虫二”吗?但湘英始终以此门匾为美,不加更改。按“风”繁体作“風”,故有风月无边为“虫二”之说。
孔子无黔突-古書典故辭典
孔子无黔突
黔:黑。突:烟囱。《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说孔子因为周游列国,奔走于道路,连烟囱也不及熏黑。
水至清则无鱼-古書典故辭典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不能存身。比喻为政不能苛察,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亦作“水清无大鱼”。《后汉书·班固传》:“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宜荡佚简易。”
玉卮无当-古書典故辭典
玉卮无当
没有底的玉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堂溪公见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卮。’堂溪公曰:‘白玉之卮美,而君不以饮者,以其无当耶?’君曰:‘然。’堂溪公曰:‘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当:是“底”的意思。无底则漏,不能盛物。堂溪公以为君主如泄漏同群臣议论国家大事的秘密,就如没有底的玉杯一样,既不能盛水,也不能盛酒,是成不了事的。“玉卮无当”用玉杯没有底,比喻掌权者不能保密。
古井无波-古書典故辭典
古井无波
如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唐代孟郊《列女操》诗:“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唐代白居易《赠元稹》诗:“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旧时因常用以称夫死而不改嫁的女子。
布帆无恙-古書典故辭典
布帆无恙
指旅途平安。《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唐李白《秋下荆门》诗:“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目无全牛-古書典故辭典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在解牛的技术纯熟后,所看到的都是牛的肢体、关节,而不是整体的牛。比喻技术纯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有才无命-古書典故辭典
有才无命
有才能而命运不好。唐代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比看叔父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寮:通“僚”。
有无相生-古書典故辭典
有无相生
《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是老子使用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有”指事物的存在,“无”指事物的不存在。老子认为,有有才生无,有无才生有,有和无是互相产生的。参见“有生于无”条·
有生于无-古書典故辭典
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是老子使用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老子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是由看不见的道(无)所产生的。参见“有无相生”条。
有名无实-古書典故辭典
有名无实
谓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名:泛指名义,名份,虚名。实:泛指实质,实有,实际。《国语·晋语八》“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战国策·秦策四》:“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栗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汉书·黄霸传》:“并行伪貌,有名无实。”
有备无患-古書典故辭典
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可免忧患。《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规:规劝。
有始无终-古書典故辭典
有始无终
事情开了头而不能贯彻到底。《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有厚无厚-古書典故辭典
有厚无厚
极厚极薄。战国时名家学派公孙龙、惠施等人辩论的题目。《荀子·修身》:“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
当今无辈-古書典故辭典
当今无辈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意谓当时没有可以与张温匹敌的人。
臼中无釜-古書典故辭典
臼中无釜
梦兆妻死的故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八:“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釜:锅子。参见“炊臼之梦”条。
全无心肝-古書典故辭典
全无心肝
比喻毫无羞耻之心。隋灭陈之后,陈叔宝(即陈后主)被俘。有一天监守者奏说:“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说:“叔宝全无心肝!”事见《南史·陈后主纪”。
名下无虚士-古書典故辭典
名下无虚士
亦作“名下无虚”。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陈书·姚察传》:“(察)报聘于周。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严家无格虏-古書典故辭典
严家无格虏
待下严厉的家庭里,没有傲上而不服管教的奴仆。《史记·李斯列传》:“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格虏,《韩非子·显学》又引作“悍虏”。
两小无猜-古書典故辭典
两小无猜
形容幼男幼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没有猜疑。唐代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剧:玩耍,游戏。床:井床,井上的栏杆。参见“青梅竹马”条。
伯道无儿-古書典故辭典
伯道无儿
或作“伯道之忧”。《晋书·邓攸传》载:邓攸,字伯道。战乱中携子、侄逃难,途中屡遇险阻,深恐难得两全,就丢掉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子,此后他再也没有儿子。时人为他抱憾地说:“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后来称别人无子多用此语。
身无长物-古書典故辭典
身无长物
亦作“别无长物”、“一无长物”、“家无长物”。除了一身必不可少的东西外,没有多余之物。形容节俭或贫穷。《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王恭:东晋太原人,任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等,为人清廉贵峻。王大:即王忱,小字佛大,王恭的朋友。簟:竹席。荐:草垫。
身无择行-古書典故辭典
身无择行
意思是一身的行为都遵循法道,而无所选择。《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陆无屋 水无舟-古書典故辭典
陆无屋 水无舟
意指无所安身。《南史·张融传》:“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岸上住。’上大笑。”武帝:宋武帝刘裕。
林无静树-古書典故辭典
林无静树
比喻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动不息。《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郭景纯:郭璞,字景纯,东晋文学家,博学多才,擅作诗赋。诗:指郭璞的《幽思》篇。阮孚:字遥集,阮成之子。泓峥萧瑟:指诗意的高远苍凉。
英雄无用武之地-古書典故辭典
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有本领,却没有施展的地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豫州:刘备。后常用以指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发挥其所长。
事无不可对人言-古書典故辭典
事无不可对人言
比喻心地洁白,光明磊落。清代翟灏《通俗编·言笑》:“《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刻画无盐-古書典故辭典
刻画无盐
指以丑比美,比拟得不伦不类。《晋书·周
传》:“庚亮尝谓
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刻画:精细地描摩。无盐:古代传说中的丑女人。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古書典故辭典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空前绝后的意思。唐代孟棨《本事诗·嘲戏》:“宋武帝尝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昔陈王何足尚耶?’”陈王:曹植。宋代刘攽《贡父诗话》:“惠喜堆墨书,深自矜负,号‘前无古人,后来无者’。”
素琴无弦 葛巾漉酒-古書典故辭典
素琴无弦 葛巾漉酒
晋代陶潜故事。《宋书·陶潜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漉:滤也。
衾影无惭-古書典故辭典
衾影无惭
意为光明正大,没有堕行,因而独居无愧。《宋史·蔡元定传》:“贻书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形,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蔡元定是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韩侂胄打击理学党徒,蔡元定被贬,死于春陵。
胸无宿物-古書典故辭典
胸无宿物
为人坦率,没有成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仁祖云:‘庚赤玉胸中无宿物。’”庚赤玉,庚统。
疾行无善迹-古書典故辭典
疾行无善迹
行事急剧,就难免潦草而不完善。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益。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家无长物-古書典故辭典
家无长物
《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王恭:字孝伯。王大:名忱,字元达,小字佛大,当时与王恭并有名于时。
(diàn电):竹席。荐:草垫。长(zhàng丈)物:多余的东西。后称人清廉自守或生活简陋为“家无长物”。一作“身无长物”。
蛇无头不行-古書典故辭典
蛇无头不行
比喻结党横行的人,没有元凶就作不起恶来。参见“雀儿参政”条。
野无遗贤-古書典故辭典
野无遗贤
《尚书·大禹谟》:“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意为人尽其才,贤者都能得到任用。
寄颜无所-古書典故辭典
寄颜无所
无地自容的意思。《晋书·蔡谟传》:“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
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尸素:尸位素餐,居其位不干事而光取俸禄的意思。
(dú毒):诽谤。覆餗:因力不胜任而败国政。
祸福无门-古書典故辭典
祸福无门
意谓祸福的到来,本非命中注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福无双至-古書典故辭典
福无双至
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汉代刘向《说苑·权谋》:“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俗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即本此语。明代高则诚《琵琶记·糟糠自厌》:“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
疑事无功-古書典故辭典
疑事无功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不了解其意义,心中疑惑不定,那么就不可能有成效。《商君书·更法》:“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又《战国策·赵策》:“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