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小人

小人(小人)是什么意思

  • 小人之交甘若醴-古書典故辭典

    小人之交甘若醴

    是说小人交朋友,往往亲密狎昵,象醇酒一样的甘。参见“交淡如水”条。

  • 小人徇财-古書典故辭典

    小人徇财

    小人为财而牺牲。《庄子·盗跖》:“小人徇财,君子徇名。”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書典故辭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度(duó夺):推测。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本意是说小人的肚子有吃饱满足之时,君子的心亦应如此。后来的用义是经引申的。《世说新语·雅量》:“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虑:想法。

  • 大人不见小人怪-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人不见小人怪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guài

    指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兴唐传·闹花灯》第十二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一为他们无知,二看卑职我的面上,您就恕过他们吧。”

  •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汉语成语大词典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jiāng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285页)。

  •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汉语成语大词典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jūn zǐ ài rén yǐ dé,xiǎo rén ài rén yǐ gū xī

    君子: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小人:这里指见识短浅或地位低微的人。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君子是按道德的要求去爱护人;小人是用无原则的宽容去爱护人。语本《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细人:小人。)韬奋《抗战以来,爱我们的祖国》:“但是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对于政治改革的要求,为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目的,也一点不能松。” 也单作①【君子爱人以德】。《三国志·魏志·荀彧(yù)传》:“董昭等谓太祖(曹操)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章炳麟《致段祺瑞书》:“君子爱人以德,当不以规为慎(diān)也。”②【爱人以德】。孙中山《劝徐世昌退位书》:“即日引退,以谢国人,则国人必谅君之既往,且善君之能改过也。爱人以德,故为此言。”

  •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汉语成语大词典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jūn zǐ láo xīn,xiǎo rén láo lì

    君子:古代贵族男子的统称。小人:对劳动人民的蔑称。 君子从事脑力活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剥削阶级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点。《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国语·鲁语下》亦引此文。

  • 先小人,后君子-汉语成语大词典

    先小人,后君子xiān xiǎo rén,hòu jūn zǐ

    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休这们(么)说。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咱们先小人,后君子。说明了,我可就给一间的房钱。”

  • 无赖小人-汉语成语大词典

    无赖小人wú lài xiǎo rén

    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肃芹原是……一个无赖小人,全无术法,只是狡伪,哄诱你家,抢掠地方,他从中取事。” 也作【无赖之徒】。《读通鉴论·晋明帝·一》:“区区为难者,钱凤辈亡(无)赖之徒而已,殄灭之如摧枯矣。”《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四回:“原来王占元本一无赖之徒。”

  • 小人得志-汉语成语大词典

    小人得志xiǎo rén dé zhì

    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宋史纪事本末·韩侂胄专政》:“游仲鸿上疏曰:‘……近日讲官朱熹之去,复去之不以道……愿亟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去:罢官。)谢觉哉《信言摘录》:“小人得志,‘连凶递凶’。”(连凶递凶:指更加凶狠。)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汉语成语大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的人,与“君子”相对。度:推测。 用卑劣的想法去揣测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思。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他(黑虎星)又同李过说了一阵闲话,就毫不隐瞒地说出他原来很担心闯王的人马在商洛山中住久了会对他不利,如今才知道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作①【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虑:心思,思虑。)《世说新语·雅量》:“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②【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把。)《好逑传》第九回:“如访得的的确确,果是拐子,一毫不差,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何以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小人得志-中华成语大词典

    小人得志xiǎo rén dé zhì

    小人:人格鄙劣的人。得志:志愿得到实现。多指名利欲望的满足。比喻行为不正派的人得到重用。《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六集:“小人得志,在天便有彗索日蚀之灾,在地便有蝗虫饥馑之变,天下百姓,有流离之厄。”也作“小人得势”。《文子·上德》:“小人得势,君子避害。”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华成语大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以:用。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之:的。心:心思。度:揣度、衡量。君子:品行高尚的人。腹:胸怀。用不正大光明的猜想去衡量品质高尚的人的胸怀。形容以不正确的揣测去判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作“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小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小人xiǎorén

    指人格卑鄙的人——君子(~与~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新编成语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小人:指品德恶劣的人。度:揣测。君子:指品行高尚的人。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测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例〕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错怪了好人。

  • 市井小人-中华词典宝库

    市井小人shì jǐng xiǎo rén

    【释义】:

    市井:街市,市场。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也指人格卑鄙的人。街坊上地位低微的人。亦指平庸鄙俗,志趣不高之辈。

    【成语出处】: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宋·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虽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

    【例句】:

    ①黄宗羲《柳敬亭传》:“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②《聊斋志异·续黄粱》:“窃以曾某,原一饮赌无赖,市井小人。一言之合,荣膺圣眷,父紫儿朱,恩宠为极。”

  • 小人得志-中华词典宝库

    小人得志xiǎo rén dé zhì

    【释义】: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的人。指人格低下的人取得了权势。

    【成语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至于内里这位宝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个气焰熏天。”

  • 撅竖小人-中华成语大辞典

    撅竖小人juē shù xiǎo rén

    撅竖:卑劣。对无耻小人的蔑称。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撅竖小人,无大经略,正可残暴,终为人所灭耳。”〔例〕这不过是个撅竖小人,何必和他一般见识!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华成语大辞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度:猜测。原为自谦之辞,指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断别人的心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国语·晋语九》:“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是以三叹。”后指用卑劣的想法去猜测品德高尚的人。宋·苏辙《古史蔡世家论》:“以小人之情度君子之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辨误〕“度”不能念成dù。〔例〕他处处怀疑郝同志在跟他过不去,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儒家典籍中教诫国君敬天保民的思想。《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弃,背弃,背叛。咎,灾殃。这里的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意谓国君昏庸失政,废弃仁贤,重用奸佞,引起民众的背叛,国家不保,这时天(上帝)就将降灾殃于国君。显然,这是从反面为国君提供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染有天命神学的色彩。

  • 小人反中庸-诸子百家大辞典

    小人反中庸

    孔子对小人的认识。语出《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方法论。中,即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即平常、常道。中庸,即无过无不及,持中和谐,是儒家倡言的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孔子认为,只有有德的君子才能恪守中庸,而失德小人则背离中庸,肆行妄为。

  •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尊贵的贵族们勤于用心,而卑下的民众勤于劳力。这是儒家等级尊卑观念的集中反映。语出《左传·襄公九年》。当时晋国悼公在位,再度称霸,阻止楚国北上。晋国的策略是会合诸侯,包围楚的盟国郑国,以激怒楚国出兵救郑,然后再使郑要求讲和。晋军以逸待劳,楚军徒劳往返。这样,便可做到不战而屈敌人之兵。这种胜利是靠运用智谋取得的。晋国大夫季武子策划这个战略之后,总结说,这个大的举动尚未完结,可又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并说明这种现象乃是“先王之制也。”《国语·鲁语》记公文伯之母有“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的话。到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轲进一步提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命题,确定了“劳心”者与“劳力者”的社会地位,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及相互关系,从而成为儒家为阶级剥削、阶级压迫提供的理论根据。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提出的处世哲学。出自《论语·为政》。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王引之《经义述闻》解释说:“以义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就是说,以忠诚和信义相结合叫周;为营私而结党叫比。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出于忠诚和信义而结交,而不是结党营私;只有小人才结党营私,而不是以忠诚信义相结合。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孔子提出的君子与小人思想关注的问题。出自《论语·里仁》。这里,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人,小人指务于实际生产的人。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念念不忘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念念不忘的是土地。作为两种人格,君子与小人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孔子及儒家那里,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代名词,其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下民,而小人则从事生产劳动,成为君子教养的对象。这里对君子有所称扬,对小人有所贬抑。但在实际生活中,君子却是依赖小人才得以“怀德”、得以生存的。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君子与小人的义利观点。出自《论语·里仁》。意是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这里孔子以喻于义与喻于利作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准。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君子应明于大道理,知“义”;而小人则只知顾自己,只知“利”,所以孔子“行其义”(《论语·微子》),“罕言利”(《论语·子罕》)。朱熹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论语集注》)要求“存天理、灭人欲”,都是由孔子思想发展而来的。足见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当然义利应兼取,但不能以利害义,见利忘义。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之间区别的言论。出自《论语·述而》。意是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引江熙的话说:“君子坦尔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愁府也。”“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反身录》)。可见,君子是“喻于义”,行大义者,而小人则“喻于利”,为了个人名利得失而斤斤计较。君子心底无私,所以做事做人能够“坦荡荡”,小人则为追名逐利而“长戚戚”。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对君子小人的区分,对君子的赞扬和对小人的鄙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主张行仁义而为天下,反对为个人名利而营营苟苟。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孔子论道德的风化作用的比喻。出自《论语·颜渊》。季康子问孔子为政,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孔子看来,领导者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里吹,草就向哪里倒。所以,领导者贵以身教。领导者坚持正义,主持公道,老百姓自然也一样;同样,若领导者无恶不作,老百姓也会跟着为恶。所以领导者必须注意上行下效的效应。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之间区别的言论。出自《论语·子路》。“和”与“同”是一对哲学范畴。《国语·郑语》所载史伯论和同及《左传·昭公二十年》所载晏子对齐景公论和与同,都解说得非常详细。“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是指对立事物之间有条件的统一。晏子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同样,史伯也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同”则不一样,用晏子的话说,“君所谓可,据(梁丘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可见,“和”与“同”有着原则区别:“和”是使存在差异的各个对立面达到和谐,而“同”则是不承认、取消各个对立面之间的差异矛盾,一味随声附和苟同。“同”是指单一事物量的增加。在孔子看来,君子“和而不同”,即承认差异的存在,但努力找出矛盾,并加以解决,使对立面双方达到和谐,而不是一味随声附和、苟同,这才能有利于进步和事物的发展。而小人正相反,掩盖矛盾,一味苟同,所以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明显看出君子与小人政治品格的差异。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之间区别的言论。出自《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由于思想品德修养不同,君子与小人表现于外的仪表和风度也不同。君子没有私心,胸怀坦荡,所以表现于外便安详舒坦,平易近人,而不骄矜傲慢,这也是内心的真实流露。相反,小人私心过重,患得患失,常常局促忧虑,所以表现于外便骄傲矜持,努力伪装自己,毫不安详舒坦。孔子所说的有道理,也是他深入观察生活的结果。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关于君子和小人处事原则的区别。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是说,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君子总是先向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是自己错了,自觉检讨自己。而小人却恰恰相反,小人总是把目光对准别人,总以为别人错而自己没错。可见,君子与小人的气度是大不一样的。“君子求诸己”这已成为儒家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孔子论君子与小人。出自《论语·阳货》。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君子谦虚好学,能够行仁守礼,因此,君子学“道”则能更加爱人。小人则处处从一己私利出发,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小人学“道”后,知道什么对他们有利,尽管不懂得义,但也会易于被执政者役使。孔子是从怎样行道的角度来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差别的。

  •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鄙视女子与小人的言论。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就是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们会无礼;疏远了,又会怨恨。将女子与小人同列,并论定他们都有共同的可鄙的品性,这不能不说反映了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

  • 小人之过必以文-诸子百家大辞典

    小人之过必以文

    孔子弟子子夏论小人文过饰非。出自《论语·子张》。孔子十分强调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性,并说过“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夏继承了孔子这一思想,只不过是从反面提出这个问题。子夏认为,小人有了过失,总是要采取文过饰非的错误作法。

  •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诸子百家大辞典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

    管仲用人的经验。“过”与“失”,是用人不当的两种情况。德高而位卑,谓之“过”;品德不好而居于尊位,谓之“失”。管仲认为,在用人的问题上,宁可出现“过”的错误,使君子受了委屈,也不能出现“失”的错误,不能让小人手中掌握大的权力。因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君子受了委屈,虽有怨言,不会为害国家;小人得势,则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干出种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来,甚至会造成“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的局面。权衡利弊,“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学生必备工具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解词】 小人: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君子:品行高尚的人。

    【解义】 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例句】 我本来是想帮你的,你怎么能~?

  • 先小人后君子-汉语新成语词典

    先小人后君子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

    先做小人,指谈判时不妨计较;后做君子,指谈妥后一定严格执行。罗旋《美丽胡枝子》:“我们来个先小人后君子,介绍成功,我也不要你红包谢媒,只把金钱白花蛇的手艺传一传就行。”

  • 小人小器-汉语新成语词典

    小人小器xiǎo rén xiǎo qì

    西南方言,形容没有什么见识的人。艾芜《丰饶的原野》:“他们小人小器的,跟他一般见识做啥子?”

  • 市井小人-简明成语词典

    市井小人shì jǐng xiǎo rén

    市井:街道。旧指城市里胸无大志、平庸度日的商贾、平民。也形容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算计别人的人。[近]市井之徒贩夫走卒[反]国士无双志士仁人

  • 小人得志-简明成语词典

    小人得志xiǎo rén dé zhì

    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得志:意愿、欲望得以实现。卑劣小人的欲望得以实现。指卑劣的人掌握了权势。也形容轻狂自得、自以为是的样子。[近]豺狼当道瓦釜雷鸣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简明成语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小人:泛指人格卑下的人。度:揣测。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用品行低劣者或见识短浅者的想法去揣测品格高尚者的胸襟。[近]以己度人[注意]度,不读dù。

  • 斗筲小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斗筲小人dǒushāo-xiǎorén

    【释义】:

    见“斗筲之人”。

  •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jūnzǐà irényǐdé,xiǎorén′àirényǐgūxī

    【释义】:

    其他 君子爱护人是按道德要求做的,而小人是用无原则的宽容袒护人。语本《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邹韬奋《抗战以来,爱我们的祖国》:“但是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对于政治改革的要求,为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目的,也一点不能松。”△多用于写人的处世的志趣理念。→各行其志。也作“君子爱人以德”。

  •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jūnzǐláoxīn,xiǎorénláolì

    【释义】:

    其他 君子做脑力工作,小人靠体力劳动。《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一般用作表示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观念。

  •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jiāng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

    【释义】:

    其他 用小人的卑劣心思去推测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意。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好逑传》91回:“如访得的的确确,果是拐子,一毫不差,那时再取笑侄女,却也未迟。何以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度,不读作dù。△贬义。多用以指小人的卑鄙阴暗心理。

  • 市井小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市井小人shìjǐngxiǎorén

    【释义】:

    偏正 原指都市里无知的小市民,后用于称平庸无志之辈。宋·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况一甲科通判,苟粗知为辞赋,虽市井小人,皆可得之,何足道哉?”△贬义。多用于描述不学无术品行不端之人。→市井俗人。也作“市井之徒”。

  • 外君子而中小人-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外君子而中小人wàijūnzǐérzhōngxiǎorén

    【释义】:

    其他 外,表面;中,中间、里边,引申为实际;君子,古代指有地位有修养的人,现指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泛指思想作风不正派的人。表面上是高尚的人,而实际是卑鄙的人。元·乔孟符《两世姻缘》3折:“似你这等人,外君子而中小人貌人形而心禽兽,即当和你绝交矣!”△贬义。多用于描写品行不端的人。

  • 先小人,后君子-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先小人,后君子xiānxiǎorén,hòujūnzǐ

    【释义】:

    其他 小人,原指人格卑鄙的人,这里喻互相防范。君子,旧时指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比喻开诚相处。先以互相防范的态度,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才能开诚相处。《西游记》84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账。”《醒世姻缘传》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常指首先按章办事,说清条件,而后才客客气气,讲求礼节。

  • 小人得志-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小人得志xiǎoré n-dézhì

    【释义】:

    主谓 小人,卑鄙的人。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小人一旦得势,则得意忘形,气势凌人。《官场现形记》38回:“至于内里这位室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个气突薰天。”△贬义。多用于社会情状方面。

  •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yǐxiǎorénzhīlǜ,duójūnzǐzhīxīn

    【释义】:

    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度,不读作dù。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xiǎorénzhīxīn,duójūnzǐzhīfù

    【释义】:

    偏正 小人,指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度,揣摩、推测;君子,指品行高尚的人。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了之心。”原意是愿意把自已的肚子作为对方的内心,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醒世恒言》卷7:“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贬义。用于表现鄙陋卑劣者的心理状态。→以升量石 以己度人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 易地而处。也作“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汉英成语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measure the mind of an upright man by the yardstick of a knave

    指以卑劣的想法猜测高尚人的心思,例经理给他一个月病假在家里休养,怎料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口口声声说经理故意把他调走以除去眼中钉。

    The boss gave him a month to recuperate at home,but he took it to mean that the boss was purposely transferring him because the boss thought him a thorn in the flesh.Such is the behaviour of a man who is to base himsclf to understand honour in another.

  • 君子 小人-反义词应用词典

    君子 小人

    君子 jūnzǐ 小人 xiǎorén

    【君子】名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例句〕

    1.你什么时候愿意来,那一间小屋总是你的!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2.如今是市场经济,靠君子协定做买卖可不成,咱们得签合同。

    【小人】名词。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指人格卑鄙的人。

    〔例句〕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子得志,兼济天下;小人得志,祸国殃民。

    3.即使在政治清明的社会里,奸邪小人也不会完全销声匿迹,只是他们的市场将大大缩小了。

    〔应用例句〕

    咱们是先小人,后君子,您得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我才能把款子交给您。

  • 市并小人-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市并小人shì jǐng xiǎo rén

    市井:市场。小人:人格卑鄙的人。骂市场中一班利势刻薄,没有教养的商人话。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德行高尚的人。拿卑劣的心理去推测他人光明磊落的心意。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斗筲小人-中华成语辞海

    斗筲小人dǒu shāo xiǎo rén

    见“斗筲之人”。

  •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华成语辞海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jiāng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自己心术不正,以为别人也不好。《好逑传》九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如访得的的确,果是拐子,一毫不差,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何以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撅竖小人-中华成语辞海

    撅竖小人juē shù xiǎo rén

    撅竖:行为卑劣。常用其指称品行恶劣的无耻之人。《魏书·崔浩传》:“撅竖小人,无大经略。正可残暴,终为人所灭耳。”

  • 市井小人-中华成语辞海

    市井小人shì jǐng xiǎo rén

    市井:做买卖的地方。指平庸、没有教养的小市民。宋·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况一甲科通判,苟粗知为辞赋,虽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也作“市井之徒”。

  • 无赖小人-中华成语辞海

    无赖小人wú lài xiǎo rén

    赖:依赖。指游手好闲品行拙劣的人。《古今小说》卷四〇:“那肃芹原是……一个无赖小人,全无术法,只是狡伪,哄诱你家,抢掠地方,他从中取事。”也作“无赖之徒”。

  • 小人得志-中华成语辞海

    小人得志xiǎo rén dé zhì

    人格卑鄙的人往往得到重用或受宠。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