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壹)是什么意思
青山一发-古書典故辭典
青山一发
遥望青山于苍茫之中犹如一发般的细小。宋代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观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一刀两断-古書典故辭典
一刀两断
比喻决绝。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语》:“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亦作“一刀两段”。《五灯会元·文悦禅师》:“一刀两段,未称宗师。”
一丈青-古書典故辭典
一丈青
①《大宋宣和遗事》中所载梁山泺三十六英雄中李横的绰号。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七十二地煞中地慧星扈三娘的绰号亦为“一丈青”。②妇女所用的一种细长的簪子。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拿起一丈青来,向他手上乱戳。”
一丸泥-古書典故辭典
一丸泥
一粒泥丸。《后汉书·隗嚣传》载王元(隗嚣将)劝隗嚣以兵守函谷关时说:“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意思说函谷天险,仿佛用一丸泥就能封堵,即可以极少的兵力据险扼守。
一飞冲天-古書典故辭典
一飞冲天
一飞上天,比喻一动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晋代阮籍《咏怀》诗:“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详见“一鸣惊人”条。
一马不跨两鞍-古書典故辭典
一马不跨两鞍
旧时比喻贞女不事二夫。《元史·列女传》:“衣氏,汴梁儒士孟志刚妻。志刚卒,贫而无子,有司给以棺木。衣氏给匠者曰:‘可宽大其棺,吾夫有遗衣服,欲尽置其中。’匠者然之。是夕,衣氏具鸡黍祭其夫,家之所有悉散之邻里及同居王媪,曰:‘吾闻一马不被(鞁)两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遂自刭死。”绐:欺哄。刭:用刀割脖子。
一夫-古書典故辭典
一夫
①指一个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左传·僖公十五年》:“一夫不可狃,况国乎!”唐代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②犹独夫,指众叛亲离的暴君。《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纣:商代最后的君主,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一不做 二不休-古書典故辭典
一不做 二不休
意思是除非不做;已经做了,就干脆做到底。唐代赵元一《奉天录》卷四:“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遂相沿成为俗语。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四十回:“晁盖叫道:‘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
一木难支-古書典故辭典
一木难支
一木难以支撑大厦。喻衰颓的形势不是一人之力所能挽救。《世说新语·任诞》:“和(峤)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捋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元
,任恺字。隋代王通《文中子·事君篇》:“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用来比喻艰巨的事业不是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亦作“一柱难支”。唐代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古書典故辭典
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
比喻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引谚:“一犬吠形,百犬呔声。”《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一匹锦-古書典故辭典
一匹锦
比喻文才。《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张景阳:张协,字景阳。踬:被绊倒,引申为办事不顺利。这里指写不好文章。参见“江郎才尽”条。
一见如旧-古書典故辭典
一见如旧
第一次相逢,意气相投,有如旧知故交。《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亦作“一见如故”。宋代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李邺侯:李泌,唐大臣,封邺侯,故称。
一日三秋-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三秋
相别一日,如隔三个秋天。形容思慕的殷切。《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释三秋为三个季度,即九个月。后来多作三年解,意思是经历三个秋季。唐代李白《江夏行》诗:“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一日万机-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万机
一日之间,万事纷纭,多用以形容主持国事者的辛劳。《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亦作“一日万机”。晋代孙绰《丞相王导碑文》:“虽管综时务,一日万机。
一日千里-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千里
原指良马跑得飞快。《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后多形容进步、发展的神速。《后汉书·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材也。’遂与定交。”也用以比喻文思之速。宋代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一日之长-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之长
①一日之长(zhǎng掌):指年龄较人稍长。《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一日之长(cháng常):指才能比人略强。《世说新语·品藻》:“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一日之雅-古書典故辭典
一日之雅
一天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有如说一面之交。《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王)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颜师古注:“雅,素也。介,绍也。言非宿素之交,又无绍介而进也。”奏书:奉书。斗筲:两者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才识短浅。筲,一种竹制盛饭的器具,可容一斗二升,一说可容五升。
一手遮天-古書典故辭典
一手遮天
唐代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后称那种玩弄权术、瞒上欺下的行径为“一手遮天”。
一毛不拔-古書典故辭典
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列子·杨朱篇》:“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本指杨朱的极端为我,后用以讥讽人的极端吝啬自私。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一片冰心-古書典故辭典
一片冰心
喻指心地的纯净洁白。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斗百篇-古書典故辭典
一斗百篇
指酒量的宏大和诗才的敏捷。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尺布 尚可缝-古書典故辭典
一尺布 尚可缝
汉孝文帝时,民间作歌讽喻汉文帝对他的兄弟淮南王不能相容。《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淮南厉王:汉高祖刘邦少子,名长,死谥厉。
一孔之见-古書典故辭典
一孔之见
《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郑玄注:“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孔颖达疏:“孔谓孔穴。孔穴所出,事有多涂。今惟晓知一孔之人,不知余孔通达,惟守此一处,故云晓一孔之人。”反:同“返”。涂:同“途”。所以后来称狭隘的见解为“一孔之见”。
一去不返-古書典故辭典
一去不返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入秦前,燕太子丹和宾客在易水边上为他送行。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称人离去后杳无信息或事情已成陈迹为“一去不返”。
一世之雄-古書典故辭典
一世之雄
足以称雄一代的人物。《宋书·武帝纪上》:“(桓)玄曰:‘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宋代苏轼《前赤壁》:“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一龙一猪-古書典故辭典
一龙一猪
比喻人的贤与不肖,相去悬殊。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眉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一叶知秋-古書典故辭典
一叶知秋
见一片叶落而知秋天的到来。比喻由小见大,或从事物的某些迹象中可以窥知它的发展趋向。《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代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蔽目-古書典故辭典
一叶蔽目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目光为细小的东西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全局。《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一目十行-古書典故辭典
一目十行
形容读书的速度很快。《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孝瑜容貌魁伟,精采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失足成千古恨-古書典故辭典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犯错误,抱恨无穷。明代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后多用作“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丘一壑-古書典故辭典
一丘一壑
原指古代隐者所居,后引申为退隐在野。《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苻子》曰:“黄帝将适昆虞之丘,中路逢容成子,乘翠华之盖,建日月之旗,骖紫虬,御双马,黄帝命方明避路,谓容成子曰:‘吾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一丘之貉-古書典故辭典
一丘之貉
比喻同属一类,没有什么差别。《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hé河)。”颜师古注:“言其同类也。貉,兽名,似孤而善睡。”后多用作贬义。
一写当十读-古書典故辭典
一写当十读
文章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太平御览·学部·晚学》引桓子《新论》曰:“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唐代张参为国子司业,手写九经,每言读书不如写书。高宗以万乘之尊,万几之繁,乃亦亲洒宸翰,遍写九经,云章烂然,终始如一,自古帝王所未有也。又尝御书汉光武纪,赐执政徐俯曰:‘卿劝朕读光武纪,朕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今以赐卿。’圣学之勤如此。”宸翰:指皇帝亲笔书写。
一丝不挂-古書典故辭典
一丝不挂
①佛家语。意即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宋代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玉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②指裸体。宋代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诗:“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一发千钧-古書典故辭典
一发千钧
亦作“千钧一发”。古代以三十斤为钧,以一发系千钧之重,比喻情况极其危急。汉代枚乘《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代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一动不如一静-古書典故辭典
一动不如一静
即动不如静的意思。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宋)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僧静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后借以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场春梦-古書典故辭典
一场春梦
一场春宵好梦。比喻往事如烟,杳不可寻或富贵无常,有如梦幻。唐代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有老妇年七十,谓坡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媪为春梦婆。”
一成不变-古書典故辭典
一成不变
《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原意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可改变。后多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一百六-古書典故辭典
一百六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六日,因即以代指寒食节。唐代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或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唐代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一尘-古書典故辭典
一尘
①一粒微尘。比喻细微的事物。南朝宋鲍照《野鹅赋》:“虽陋生于万物,若沙漠之一尘。”②道家谓一世为“一尘”。南唐沈汸《续仙传》:“丁约谓韦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两尘。’子威问其故,答曰:‘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一尘不染-古書典故辭典
一尘不染
佛家语。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炼真性不被六尘所污染为“一尘不染”。后常用来形容清洁纯净。宋代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诗:“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姑射(yè夜):《庄子》中作“藐姑射”,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后也用“一尘不染”来比喻居官清廉或品性高洁。
一网打尽-古書典故辭典
一网打尽
比喻全部落网或网罗无遗。《宋史·范纯仁传》:“昔先臣与韩琦、富弼同庆历柄任,各举所知,当时飞语指为朋党,三人相继补外。造谤者公相庆曰:‘一网打尽。’”先臣:指范纯仁的父亲范仲淹。庆历:宋仁宗年号。柄任:掌握朝政大权。
一团和气-古書典故辭典
一团和气
指对人态度和蔼。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元佚名《南牢记》第二折:“你是个不诚实材料,悔从前将你托,一团和气尽虚嚣,满面春风笑里刀,不顾朋情生死交。”现指无原则地讲和气。
一曲千金-古書典故辭典
一曲千金
比喻歌曲的价值很高,非常珍贵。宋代苏轼《古琴吟》:“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元代揭傒斯《李宫人琵琶引》诗:“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玉觞未举乐未停,一曲便觉千金值。”
一传十 十传百-古書典故辭典
一传十 十传百
宋代陶谷《清异录·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本指疾病的传染。后泛指言语或消息的展转相传。亦作“一人传两,两人传十。”明代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嫖院》:“那是一人传两,两人传十,不上你的门来呵。”
一衣带水-古書典故辭典
一衣带水
《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jiǒng窘)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比喻长江狭窄有如一条衣带。后泛指虽有江河阻隔,但不足以限制交往。
一字一珠-古書典故辭典
一字一珠
①形容歌声圆转如珠。唐代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②称誉文章精美,字字若珠。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之间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一字千金-古書典故辭典
一字千金
一字值千金,喻文章一字不可易。《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多用以形容文章的价值很高。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不苟-古書典故辭典
一字不苟
指在诗文中即使一字不妥,也不轻易放过。清代褚人获《坚瓠七集》卷四:“高达夫适官两浙观察使,过杭之清风岭,即谢家东山景也。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厥后达夫阅稿,以月落时江水随潮退,止半江矣,思改一字为半字。巡至台州事竣,复登僧舍,索笔改前诗。僧云:‘前月有一官过,称此诗极佳,但一字不如半字,改易而去。’达夫惊问何人。僧曰:‘义乌骆宾王也。’古人一字斟酌不苟,但识见有迟速耳。”高达夫:高适,字达夫。苟:草率、马虎。
一字师-古書典故辭典
一字师
①一字不妥,经他人改正者。唐代诗僧齐己作《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数枝”非早,不如“一枝”,齐己不觉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见《五代史补》卷三《齐己》。②一字误读,经他人匡正者。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杨诚斋在馆中,与同舍谈及晋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曰:‘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杨诚斋:杨万里,字诚斋。
一字褒贬-古書典故辭典
一字褒贬
旧指《春秋》笔法谨严,往往于一字之中寓褒扬或贬斥之意。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后泛指行文用字严格而讲究分寸。
一块肉-古書典故辭典
一块肉
《宋史·瀛国公纪》载:宋祥兴二年,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投海而死,“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后因谓仅存的子孙为“一块肉”。
一苇-古書典故辭典
一苇
一束苇草。《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筏然,非一根苇也。”杭:通“航”。后即以“一苇”作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宋代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一劳永逸-古書典故辭典
一劳永逸
亦作“一劳久逸”。谓辛劳一时而可以得到长远的好处或永久的安逸。汉代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一抔土-古書典故辭典
一抔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汉高祖陵墓。一抔(Páu):一捧。取一抔土,是掘陵的讳称。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唐代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一串珠-古書典故辭典
一串珠
比喻歌声圆润婉转,犹如珠之连贯成串。唐代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亦作“一索珠”。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诗:“翩翩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又作“一串骊珠”。明代陶宗仪《辍耕录·燕南芝庵先生唱论》:“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一佛出世 二佛涅槃-古書典故辭典
一佛出世 二佛涅槃
佛教谓死为涅槃,意即死去活来。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亦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身二任-古書典故辭典
一身二任
一人而能担当起两方面的任务。《汉书·王言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一身是胆-古書典故辭典
一身是胆
浑身是胆,极言胆大和勇敢。《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先主:指刘备。子龙:赵云的字。
一饭千金-古書典故辭典
一饭千金
汉代韩信以千金报答漂絮的老妇人的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及韩信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封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用以为感恩厚报的典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