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方有二(知之方有二)是什么意思
知之方有二-诸子百家大辞典
知之方有二
王夫之认为人的主观作用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才能取得正确认识,而认识的途径和方法是两个,他说:“夫知之方有二,二者相济也,而抑各有所从。博取之象数,远证之古今,以求尽乎理,所谓格物也。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非致知,则物无所载而玩物以丧志;非格物,则知非所用而荡智以入邪。二者相济,则不容不各致焉。”(《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人的认识途径,一条是通过广泛掌握客观事物和历史事实,探求自然现象和历史过程的规律,是“格物”。这相当于经验归纳的认识;一条是保持内心的虚静以增长洞察事物的智慧,对于已发现的规律,加以用心思索、推论,穷尽其中的义蕴,是“致知”。这相当于思维推理的认识,也包括了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观念。没有“致知”的工夫,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沉溺于表面现象而丧失主见。没有“格物”的工夫,内心的思考活动就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就会动荡心志而走上邪路。王夫之纠正了把“格物”和“致知”混为一谈的错误,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把“格物”与“致知”区分为二;“格物”是专门求知的方法,“致知”则包括修养方法。王夫之既肯定“求知”与“修养”的联系,又注意到两者的分别,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