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非创有,死非消灭(生非創有,死非消滅)是什么意思
生非创有,死非消灭-诸子百家大辞典
生非创有,死非消灭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的思想命题。他在关于气的聚散变化和事物的生灭成毁的论述中,蕴涵着物质不灭思想的萌芽。他说:“于太虚之中具有而未成乎形,气自足也,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张子正蒙注·太和篇》)“本体”,本然的内容。宇宙间存在着没有形体的气,气本来就是自足的,它凝聚分散,不断变化,而气本来的状况,原来的数量并不因变化而有减少或增加。他还说:“器有成毁,而不可象者寓于器以起用,未尝成,亦不可毁,器弊而道未尝息也。”(同上)具体事物有形成和毁坏,而无形象的阴阳二气就在具体事物中起作用,气未曾形成,也不可毁坏,具体事物有毁灭,而阴阳二气的变化永不止息。王夫之总结性地说:“生非创有,而死非消灭,阴阳自然之理也。”(《周易内传》卷五《系辞上传》)这是从数量上阐明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是物质不灭定理的原始的朴素的表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