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尚書)是什么意思
由窦尚书-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由窦尚书
【源出】:
《宋史·许及之传》
【解释】:
窦(dòu豆),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宋代许及之到大权臣韩侂胄家祝贺生日,没有按时到,韩家门人不让许从大门进入,许就由小门爬着进去。韩侂胄因此提拔他任尚书之职。
【用法】:
形容卑躬屈节而得显贵者。
【例句】:
捋须参政,由窦尚书,折节无不至矣。(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七章)
尚书-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
亦称《书》、《书经》。经学著作。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13卷。书首有序,并附有书学传授之图、唐虞夏商周谱系图、尧制五服图、禹弼五服图、伏生洪范九畴图、刘向洪范传之图、日永日短之图、隋山浚川之图。共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起《尧典》,终《秦誓》。《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今有李盛铎原藏宋刻本《附释音尚书注疏》20卷,为传世伪孔传古文《尚书》最早刻本,现藏北大图书馆。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196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顾氏早年以翻刻相台本为底本,编成《尚书通检》。1987年辽宁大学出版刘起釪《尚书源流及传本考》。
今文尚书-诸子百家大辞典
今文尚书
《尚书》中的一种。28篇。清光绪十年(1884)楚南书局刊《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相传由孔子选编,西汉伏生传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故称《今文尚书》。其中《虞夏书》包括《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四篇,《商书》包括《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5篇,《周书》包括《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19篇。今流传有民国元年(1912)成都存古书局写刻本。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是注本中较好的1种,收入《皇清经解》。
尚书大传-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大传
经学著作。旧题西汉伏生撰。可能是伏生弟子张生、欧阳生或更后的博士杂录所闻而成。5卷。民国16年(1927)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本。其卷首附陈寿祺《尚书大传》定本序,内容卷一至卷四为序录、唐传、虞传、虞夏传、夏传、周传、洪范五行传,卷五为略说、辨譌。今本除《洪范五行传》卷尾完备外,其余各卷只存佚文。《汉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对本书都有著录。今流传有清陈寿祺辑、郑玄注,并附《序录》、《辨譌》各1篇,收入《皇清经解续编》。清皮锡瑞撰有《尚书大传疏证》7卷。
古文尚书-诸子百家大辞典
古文尚书
《尚书》中的一种。又称《逸书》。3卷。清光绪十年(1884)楚南书局刊《玉函山房轶佚书》本。作者不详。相传有汉武帝时在孔子注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2种,较《今文尚书》多16篇。因采用秦汉以前的古文书写,故称《古文尚书》。现仅存篇目,佚文见《汉书·律历志》等书。今有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清惠栋《古文尚书考》,清孙乔年《尚书古文证疑》等注本。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注疏》是注本中较好的一种。收入《皇清经解》。今流传有清光绪九年(1883)长沙嫏嬛馆刊《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尚书正义-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正义
经学著作。唐孔颖达等撰。20卷,58篇。民国7年(1918)吴兴刘氏《嘉业堂丛书》本。曾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本书凑合《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并用伪《孔安国尚书传》为底本,搜集南北朝后期以来各家《义疏》,加以发挥,而采用刘焯、刘炫之的旧疏最多。后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现流传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四库全书》本、《嘉业堂丛书》本。
尚书引义-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引义
经学著作。清王夫之撰。6卷。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孝鱼校点本。卷首有说明,卷末附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书类存目及刘毓崧跋文。其内容1至2卷为论虞夏书,3卷为论商书,4至6卷为论周书,共49篇。此书以《船山遗书》为底本,参照湖南省博物馆周调阳依嘉恺抄本所作的校勘记和太平洋书店印本进行了校勘。其引申《尚书》中某些观点,抨击明代政治,批判宋理学和唯心主义,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今流传有清康熙二年(1663)重订王嘉恺抄本、《船山遗书》本。
尚书古文疏证-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古文疏证
经学著作。清阎若璩撰。8卷。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乾隆十年(1745)眷西堂刊本影印。擅长考据之学,著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等书。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南宋吴棫始有异议,朱熹亦稍有疑之。作者在认真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尚书》之伪乃真相大白。以后,清惠栋《古文尚书考》、清程廷祚《晚书订疑》、清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都是在此书的影响下撰成的。开创了清代辨伪疑经之风,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较大贡献的。今流传有清同治六年(1867)汪氏振绮堂重刻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四库全书》本。
尚书今古文注疏-诸子百家大辞典
尚书今古文注疏
经学著作。清孙星衍撰。三十卷。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陈抗、盛冬鉖点校本。其中“经文”29卷,“书序”1卷。卷首有序及点校说明。《尚书》今文说与古文说先后盛于汉代。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发现于孔子故宅壁中,由孔安国献上的《尚书》,因其用先秦古文书写,称古文《尚书》。今文古文两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章断句和解释不同方面。孙氏此书始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完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虽较晚出,然积22年之研究,博稽慎择,是乾嘉时期研究《尚书》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代表作,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人。今流传有《皇清经解》本。《十三经注疏》本。其注解本有江声《尚书集注音疏》、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
白衣尚书-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白衣尚书báiyī-shàngshū
【释义】:
偏正 以平民而享仕禄。东汉人郑均,有贤名,拜议郎告归,累辟不起。章帝东巡,幸其舍,敕赐尚书禄,终其身,时称白衣尚书。见《东观汉记》。△描写平民之语。
由窦尚书-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由窦尚书yóudòu-shàngshū
【释义】:
偏正 窦,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宋史·许及之传》:“及之谄事侂胄,无所不至。尝值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屈膝。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讽卑躬屈膝,逢迎得官的人。清·康有为《大同书》:“捋须参政,由窦尚书,技节无不至矣。”△贬义。用于喻称没有真才实学而由阿谀逢迎而得官的佞人。
由窦尚书-中华成语辞海
由窦尚书yóu dòu shàng shū
窦:墙洞。比喻无真才实学,而靠拍马逢迎得以当上高官的小人。《宋史·许及之传》:“及之谄事侂胄,无所不至。尝值侂胄生日,朝行上寿毕集,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膝屈,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由窦尚书-成语辞海
由窦尚书yóu dòu shàng shū
窦:墙洞。尚书:古官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由阿谀逢迎而得官的小人。
由窦尚书-古今成语大词典
由窦尚书yóu dòu shàng shū
窦:洞。由狗洞而出的尚书。讥讽无耻钻营的达官贵人。宋·许及之,因谄事韩侂胄而官至尚书。一次,韩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拒之,及之俯偻以入。其为尚书二年不迁,向韩哭诉,不觉屈膝,侂胄予以慰勉,不久,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见《宋书·许及之传》
白衣尚书-古今成语大词典
白衣尚书bái yī shàng shū
指辞职回归故里的尚书,其一生清白,故享此雅号,特指东汉郑均。《东观汉记·郑均传》:“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崇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唐·李白《任城县厅壁记》:“青帝太冥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