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匈奴)是什么意思
匈奴-诸子百家大辞典
匈奴
西汉贾谊文集《新书》中的一篇,是他上给汉文帝的奏疏。在这封奏疏里,贾谊提出了如何制服匈奴的一些具体措施,主要是重赏降者,分化瓦解他们。参见“三表”、“五饵”条。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成语典故辞典
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xiōng nú shī yīn shān zhī hòu,guò zhī wèi cháng bù kū yě
语出东汉·班固等《汉书·匈奴传下》。汉元帝(刘奭)竞宁元年(公元前三三年)元帝以宫女王君许配匈奴单(chán音蝉)于呼韩邪,呼韩邪上书言称自家守边,要求汉朝撤销阴山一带防备。熟悉边事的大臣侯应认为不可。在他讲的十点理由中有这样几句话:“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如罢边塞戌卒,示夷狄之大利。”
匈奴失去阴山之后,来往那里没有不痛哭的。
“匈”,勹下从凶,不作区。“尝”,上从,下从云;不要写作“噹”;不是“赏”的简体。“不”,不要写作“𣎴”。“哭”,上从双口,下从犬。
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翦伯赞:《内蒙访古》)
汉(匈奴)灭西晋的战争-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汉(匈奴)灭西晋的战争
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对西晋政权的兼并战争。公元304年,世袭匈奴左部帅的刘渊,利用北方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离石(今属山西)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刘渊的军队很快攻下太原(今山西太原)、泫氏(今山西高平)、屯留(今山西平遥)等地,赶走了并州刺史司马腾。随后,又向南攻占了蒲坂(今山西永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公元308年王弥、石勒等被西晋打败,率众前来投靠。刘渊的势力很快从山西发展到河北、山东。是年,刘渊称帝,迁都平阳,积极准备灭晋。公元310年(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派呼延晏和王弥、刘曜率军攻下洛阳,俘虏了晋怀帝。西晋定安太守贾疋等人拥立宗室司马邺为帝(憨帝),夺回长安。公元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再度攻下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亡。汉国成为控制黄河中游大片地区的强大割据势力。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匈奴没有消灭,不能考虑个人的安家置业。此言表达了霍去病不图安逸、锐意进取的爱国豪情。无以:不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二句诗以夸张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和彻底消灭敌人的坚定意志。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虏:对敌方的蔑称。匈奴:北方古族名,秦汉时期不断南下攻扰。胡虏、匈奴,此处均指金统治者。
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
军队是保卫国家的,城墙、堡垒是用来巩固国防的。想把这些去掉,就是去表见里,把内部情况暴露给匈奴。说明军队和防御设施都不可缺少。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此指军队。用:需要。固:巩固。罢:废除。匈奴:指侵扰汉地的北方民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