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輕重)是什么意思
轻重力偏-古書典故辭典
轻重力偏
《世说新语·巧艺》:“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陵云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细微的数量。揭:蹶起。魏明帝:即曹睿,字元仲,文帝曹丕子。今多以“轻重力偏”形容做事不分轻重缓急,用力失当。
不知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原意是轻重不分,以重者为轻,以轻者为重。《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后比喻处事莽撞,不能掌握分寸。《红楼梦》第一百〇九回:“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不足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不足轻重bù zú qīng zhòng
轻重:份量的多少。 不值得衡量其份量。指无关紧要。《三家巷·十九》:“最不足轻重的谈话在大厅里举行。周铁亲自当主人,有名的中医生杨志朴当招待。” 又作【不足重轻】。朱自清《论吃饭》:“然而他们论到士人,却都将吃饭看作一个不足重轻的项目。”
缓急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缓急轻重huǎn jí qīng zhòng
见【轻重缓急】(823页)。
举足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只要动一下,就足以改变两边的轻重分量,使之失去平衡与均势。形容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全局。语本《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二章:“而且袁世凯一死,他(冯国璋)在东南半壁‘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随之而消失。”《子夜·十九》:“然而现在风景不殊,人物已非了!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
轻重倒置-汉语成语大词典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置:安放。 指轻与重、主与次弄颠倒了。《清朝野史大观·卷四·川省州县造非刑》:“地方官待胥役则付之宽典,治愚民则绳以峻法,几何不轻重倒置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叫做轻重倒置。”
轻重缓急-汉语成语大词典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
指事情分次要、主要,缓办、急办等各种情况。《朱子全书·诸子一·欧阳子》:“其师生之间传授之际,盖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东欧女豪杰》第五回:“事有轻重缓急,不能不从长计较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革命的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 也作【缓急轻重】。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去兵去食》:“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quān)、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弮:弩弓。)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又有【轻重疾徐】。(疾徐:快慢。)用以指弹奏乐器的手法。《红楼梦》第八十九回:“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权衡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权衡轻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权、衡:权指秤锤,衡指秤杆,引申为称量。 称量一下哪个轻,哪个重。比喻分清主次。语本《商君书·弱民》“释权衡而操轻重者”。《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若八音之繁会。”《清史稿·世宗孝敬宪皇后传》:“权衡轻重,如何使情文兼尽,其具议以闻。”《老张的哲学》第四十:“所不幸的是他的立脚点不十分雄厚稳健,所以他的进退之际不能不权衡轻重。”
问鼎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问鼎轻重wèn dǐng qīng zhòng
鼎:指夏禹所铸九鼎,夏、商、周三代相沿为传国之宝。 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国军队讨伐陆浑之戎,到达洛水,周定王派王孙满慰问楚师,“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庄王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强肆忿,几亡宋国。” 又有【问鼎中原】。《说唐》第三十九回:“李渊德高望重,手下兵多将勇,见炀帝幸游未归,天下大乱,就益发修理甲兵,渐有问鼎中原之志。”
无足轻重-汉语成语大词典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不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三回:“清廷把立约利害却看似无足轻重,不加研究,只将觐见礼节饬恭王奕訢详谕日使。”《洪波曲》第六章:“他所做的工作,很奇怪,我只能记忆得一件,而且是无足轻重的一件。”《迎春花》第四章:“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 也作【无足重轻】。《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但此尚不过王揖唐一人的心理,无足重轻。”郭沫若《荀子的批判》:“这似乎是无足重轻的一件事,而荀子却辩驳得非常认真。” 又有【无关重轻】。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王猛之辅符秦,我辈所最鄙者,然鄙其事不能抹煞其人也。尚论者如略心术而以为无关重轻也。”
举足轻重-中华成语大词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举足:抬脚。轻重:指分量,引申为关系重大或事态变化。一举一动都关系事态变化。比喻地位十分重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现代)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举足轻重,功关大局。”(现代)茅盾《子夜》第十九章:“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
权衡轻重-中华成语大词典
权衡轻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权:秤锤。衡:秤杆。权衡:引申为衡量、考虑。轻重:指事情的主次或事态发展的利弊得失。用秤称一称是轻是重。比喻衡量一下事情的主次,或比较一下利害得失。《商君书·弱民》:“战不胜,守不固,此无法之所生也,释权衡而操轻重者。”(唐)令狐德棻等《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若八音之繁会。”(现代)老舍《老张的哲学》四十:“所以他们进退之际,不能不权衡轻重。”
轻重倒置-中华成语大词典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轻:不重、不重要。重:重要的。倒:颠倒。置:放、搁。形容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放颠倒了。《明史·孙磐传》:“夫女诬母仅拟杖,哲等无罪反加以徒,轻重倒置如此,皆广东威劫所致也。”(现代)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权衡轻重-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权衡轻重
【源出】:
《庄子·胠箧》
【解释】: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也作“权衡利弊”。原文:“为之权衡以称之。”
【用法】:
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例句】:
对工作应权衡轻重,分清主次,尽量减少盲目性,就会避免失误。
举足轻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举足轻重jǔzúqīngzhòng
形容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都有极大影响——无足轻重(这场比赛对全局的胜负是~的)
无足轻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无足轻重wúzúqīngzhòng
不能够影响物体的轻重,形容无关紧要或不起作用——举足轻重(这一场比赛对全局的胜负是~的)
轻重倒置-新编成语词典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置:放。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摆颠倒了。《明史·孙磐传》:“夫女诬母仅拟杖,哲等无罪反加以徒,轻重倒置如此,皆东厂威劫所致也。”〔例〕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于集体的利益,那就轻重倒置了。
〔近义〕本末倒置
轻重缓急-新编成语词典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
缓:慢,不急。指事情和工作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缓办的,有急办的。宋·朱熹《答胡伯逢》:“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例〕工作中头绪很多,但须有轻重缓急之分。
举足轻重-新编成语词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一挪动脚就影响两边的轻重分量。形容地位重要或对全局有极大影响的举动。《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例〕这两支球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因此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就显得更加举足轻重了。
〔近义〕至关重要 〔反义〕无足轻重 无关宏旨
无足轻重-新编成语词典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足:足以。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或不起作用。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今人不知作词之难,至于艳词,更以为无足轻重,率尔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其可耻。”〔例〕这次损失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
〔近义〕无关宏旨 无关紧要 〔反义〕举足轻重
举足轻重-中华词典宝库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释义】:
举:抬起。只要抬脚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个的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传》:“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例句】:
①茅盾《子夜》一九:“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②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二二章:“而且袁世凯一死,他(冯国璋)在东南半壁‘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随之而消失”。
轻重倒置-中华词典宝库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释义】: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摆颠倒了。
【成语出处】:
宋·刘安世《论韩玠差除不当第三》:“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例句】:
《明史·孙磐传》:“夫女诬母仅拟杖,哲等无罪反加以徒,轻重倒置如此,皆东厂威劫所致也。”
轻重缓急-中华词典宝库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
【释义】:
缓:慢。轻的、重的,缓慢的、急迫的。指各种事情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诸子一·欧阳子》:“其师生之间,传受之际,盖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未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
【例句】: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问鼎轻重-中华词典宝库
问鼎轻重wèn dǐng qīng zhòng
【释义】:
鼎:指夏禹所铸九鼎,夏、商、周三代相沿为传国之宝。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例句】:
汉·应勋《风俗演义》卷一:“庄王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强肆忿,几亡宋国。”
无足轻重-中华词典宝库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释义】:
足:够得上。配:值得。不能够影响到事物的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或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一八回:“你切莫絮叨叨的问这些无足轻重的闲事。”
【例句】:
①茨威格《成功的秘诀》:“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②端木蕻良《曹雪芹》:“王妃不传问吉祥他们,好让他们把这件事儿,看得无足轻重。”
不知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不能权衡事情的大小或主次。比喻办事抓不住主要问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不足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不足轻重bù zú qīng zhòng
不足:不够。轻重:分量。不够分量。指事属微末,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也作“无足轻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切莫絮叨叨的问这些无足轻重的闲事。”〔例〕这点小事是不足轻重的,交给我也就是了。
缓急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缓急轻重huǎn jí qīng zhòng
见“轻重缓急”。
举足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脚下一动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平衡。比喻一个微小的举动可以牵连全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也形容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也作“举足重轻”。〔例〕他既有真才实学,又有丰富经验,这次新产品试制,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轻重倒置-中华成语大辞典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置:放,摆。指轻重不分,主次颠倒。〔辨误〕“倒”不能念成dǎo。〔例〕解决问题要善于找出主要矛盾,这样就不至于轻重倒置、手忙脚乱了。
轻重缓急-中华成语大辞典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
缓:慢。轻的、重的、缓慢的、急迫的。指事情的主次缓急。宋《朱子全书·诸子一·欧阳子》:“其师生之间,传受之际,盖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也“作缓急轻重”。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去兵去食》:“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弮quān:弩弓。)〔例〕处理复杂纷纭的事务,应有个轻重缓急,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权衡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权衡轻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商君书·弱民》:“战不胜,守不固,此无法之所生也,释权衡而操轻重者。”《韩非子·六反》:“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唐·令狐德棻等《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犹八音之繁会。”〔例〕究竟是先解决职工生活问题,还是先解决办公楼的扩建?必须权衡轻重,才能最后定下来。
无足轻重-中华成语大辞典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见“不足轻重”。
轻重-诸子百家大辞典
轻重
《盐铁论》篇名。本篇是关于轻重之学的辩论。轻重,是我国古代经济学说中的重要范畴。此处以“轻重”代所讨论的经济问题,内容广泛。桑弘羊历来主张“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轻重之制异,而利害之分明”(俱《诏圣篇》)。在本篇中御史首先指出“今大夫各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文学则坚持“礼义者国之基也”,“非崇仁义,无以化民;非力本农,无以富邦”。御史又以盐铁官营“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的现实说明“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御史以汉天下的强盛充分阐明了“盐铁之福”,文学却闭目塞听,坚持迂腐的礼义之说,非难“盐铁何福”?此篇“筹计”二字道出了轻重理论的全部涵义,“损益之事”又充分说明了轻重理论的具体措施。
轻重-诸子百家大辞典
轻重
《管子》一书中特有的经济概念。其他古籍中偶有出现时,也与经济相关。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轻重”与管仲的功绩相联系,每讲管仲的功绩,必提“轻重”一词,亦多与经济问题相关联。但是对于“轻重”的含义,人们的理解、使用不尽相同。《国语·周语》中“权轻重以振救民”一语,其中的“轻重”指钱币分量的轻重。唐司马贞在解释“轻重”时说:“轻重谓钱也。”近年来,学者们对轻重一词提出了新的解释。多数学者认为轻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轻重,包括封建国家的财政问题,土地政策,经济体制,货币物价关系,各种经济政策、措施等,都是轻重理论所涉及的范围。狭义的轻重,就是指钱币、物价以及农产品交换等问题。有关轻重问题的文章,在《管子》中有一组,共计十九篇,即《臣乘马》、《乘马数》、《问乘马》、《事语》、《海王》、《国蓄》、《山国轨》、《山权数》、《山至数》、《地数》、《揆度》、《国准》、《轻重甲》、《轻重乙》、《轻重丙》、《轻重丁》、《轻重戊》、《轻重己》、《轻重庚》。其中《问乘马》、《轻重丙》、《轻重庚》已亡失,现存16篇。是中国古代论述经济问题最为集中和特殊的文献。
以轻重御天下-诸子百家大辞典
以轻重御天下
以货币和物价政策来掌握天下。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语出《管子·山至数》。《管子》“轻重”诸篇中,都有“以轻重御天下”的思想,认为货币与物价是治理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国蓄》篇说:“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在《山权数》、《地数》、《揆度》、《轻重甲》等篇中,都论述了这一思想。国家必须通过货币与物价政策,以掌握货币与调配重要物资,来控制富商巨贾囤积居奇,盘剥民众;同时注意本国与邻国谷价之差距,使邻国财富流归本国。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对于货币和物价政策的重视,是从单纯重视农业生产向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重视货币商品经济的一个转变,看到了商品流通的重要性,看到了货币物价政策在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这一思想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为轻重-诸子百家大辞典
相为轻重
《司马法》关于集中兵力的作战指导思想。语出《严位》篇。该书认为,战争是敌对双方兵力的较量。根据长期的战争经验,投入兵力的轻重(即多少)直接与战争胜负有密切关系。“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只有集中优势兵力与兵微将寡之敌相对抗时,才会有胜利的把握,即“以重行轻则战”。同时还提醒人们,即使以优对劣,也不能一次将兵力全部投入。“重进勿尽,凡尽则危”。将帅手中掌握强大的预备队,才会在各种可能出现的变故面前应付裕如,战则必胜。
举足轻重-学生必备工具书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解词】 举:抬起,移动。
【解义】 一移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平衡。形容处于关键地位,稍动就会影响全局。〈褒〉也作“举足重轻”。
【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例句】 你说的线索很重要,这对本案的侦破工作起~的作用。
【近义】 至关重要
【反义】 无关紧要
无足轻重-汉语新成语词典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无关紧要,值不得重视。冯德英《迎春花》:“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
不知轻重-简明成语词典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形容不明白事理,也指做事鲁莽,没有分寸。[近]不知深浅不知高低[反]老于世故[注意]重,不读chóng。
权衡轻重-简明成语词典
权衡轻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权:秤锤。衡:秤杆。权衡:这里指称量。衡量轻和重。比喻分清辨别主要的和次要的。[近]计较得失[反]等量齐观[注意]重,不读chóng。
举足轻重-简明成语词典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举:向上抬。一抬脚就会影响到两边的轻重平衡。比喻实力强大,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可以牵动和左右全局。[近]非同小可一言九鼎[反]无足轻重无关大体[注意]重,不读chóng。
轻重倒置-简明成语词典
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位置弄颠倒了。[近]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反]分清主次[注意]重倒,不读chóngdǎo。
轻重缓急-简明成语词典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
缓:慢。泛指主次、轻重、先后的区别。多用于办事的顺序。[也作]缓急轻重[注意]重,不读chóng。
无足轻重-简明成语词典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
无足:不足,不够。轻重:分量。不够分量。指事情微小,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或不起作用。[也作]未足轻重无足重轻[近]无关宏旨无关紧要[反]举足轻重非同小可
不知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不知轻重bùzhī-qīngzhòng
【释义】:
述宾 说话办事没有分寸或分不清事情的重大与否。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他心里一急,冲口说出一句不知轻重的话来:‘有种有根;无种不生,什么蔸子长什么苗,一点都不假。””△多用于情状方面。
不足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不足轻重bùzú-qīngzhòng
【释义】:
述宾 轻重,份量的多少。不值得重视,无关紧要。欧阳山《三家巷》19:“最不足轻重的谈话在大厅里举行。周铁亲自当主人,有名的中医生杨志朴当招待。”△多用于对事物的轻视态度。也作“不足重轻”、“无足轻重”。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dǐngzhīqīngzhòng,wèikěwènyě
【释义】:
其他 不能问九鼎的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岳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云云,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例〕古代立国在于德,不在于立国的重器鼎,明智的国君认为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用于问答方面。
缓急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缓急轻重huǎnjí-qīngzhòng
【释义】:
见“轻重缓急”。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分别缓急轻重,争取男女老幼和游民分子一律参加生产。”
举足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举足轻重jǔzú-qīngzhòng
【释义】:
主谓 一抬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轻重。比喻所处位置重要,能够左右局势。语本《后汉书·窦融传》:“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邓贤《中国知青梦》:“两个举足轻重的决策人物好像摔跤场上两个相持不下的运动员。”△一般表示居处要位,实力强大,足以影响全局。→大本大宗 一言九鼎 非同小可
无足轻重 微不足道
轻重倒置-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轻重倒置qīngzhòng-dàozhì
【释义】:
主谓 把重要的和次要的位置颠倒过来放。《明史·孙磐传》:“夫女诬母仅拟杖,哲等无罪反加以徒,轻重倒置如此,皆东厂威劫所致也。”△贬义。用来形容权衡失当,分不清主次。→轻重失宜 本末倒置
轻重缓急-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轻重缓急qīngzhòng-huǎnjíj
【释义】:
并列 指事情的各种性质:分量的轻和重,地位的主和次,形势的急和慢等等。语出宋·朱熹《答胡伯逢》:“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深浅、轻重缓急而为之说。”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因为你们不了解情况,有限的材料不能按轻重缓急去分配,而是感情用事,看人下菜。”△用于程度等方面。也作“缓急轻重”。
轻重九府-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轻重九府qīngzhòng-jiǔfǔ
【释义】:
偏正 轻重,指钱币。古代掌管货币的九种机构。《史记·货殖列传》:“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用于指古代银行。
轻重失宜-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轻重失宜qīngzhòng-shīyí
【释义】:
主谓 对重要的、不重要的,均处置不当。宋·苏舜钦《论宣借宅事》:“若死行陈之家与伎术之辈,均用此赏,臣窃恐轻重失宜矣。”△贬义。用于描写不知权衡的行为。→轻重倒置
轻重之权-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轻重之权qīngzhòngzhīquán
【释义】:
偏正 轻重的权衡。语出《史记·平准书》:“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例〕他善于轻重之权,什么事都不忙乱。△用于比喻临时应变之策。
权衡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权衡轻重quánhéng-qīngzhòng
【释义】:
述宾 权,秤砣。衡,秤杆。原意是通过秤砣和秤杆衡量出东西的重量。后比喻区分事物的轻重主次。语本《商君书·弱民》:“战不胜,守不固,此无法之所生也,释权衡而操轻重者。”《鬼谷子·捭阖》:“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用于描写处事要分主次。
未足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未足轻重wèizú-qīngzhòng
【释义】:
述宾 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科场·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谥文恪,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也。”△多用于描写不值得重视的人或事。→无足轻重 无关紧要
举足轻重非同小可
问鼎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问鼎轻重wèndǐng-qīngzhòng
【释义】:
述补 鼎,指夏禹所铸九鼎,夏、商、周三代相沿为传国之宝,问鼎的大小轻重,指企图夺取天下。《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卷1:“庄王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强肆忿,几亡宋国。”△贬义。多用于对国家怀有野心方面。→居心叵测 图谋不轨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无足轻重-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无足轻重wúzú-qīngzhòng
【释义】:
见“不足轻重”。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5:“今人不知作词之难,至于艳词,更以为无足轻重,率尔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其可耻。”
轻重缓急-汉英成语词典
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things have their order of priority
指事情有重要性和时间性的区别,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都要考虑其轻重缓急而后进行,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效率不高。
When tackling routine work,problems that have to be solved should be put in order of importance and urgency.Otherwise confusion will arise and efficiency will be low.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