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钤经(虎钤經)是什么意思
虎钤经-诸子百家大辞典
虎钤经
中国古代论述治军用兵的理论著作。作者许洞。20卷,210篇。成书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该书在立意上承袭先秦以来兵家言兵论战首重人事的思想观点,认为“天功”、“地利”、“人用”三者的关系应为“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在用兵指导原则上,强调“知变为大”,“以虚含变应敌”,主张顺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机正则泰,机乱则否”,变通用兵。尤为重视将帅在治军和作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该书采用分类编排的体例,对后世兵书以类释理的结构方法有一定影响。
虎钤经-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虎钤经
北宋许洞撰洋。许洞字渊夫,一字洞夫,生于公元976年(开宝九年)。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曾任雄武军推官,乌江县主簿等职。他在研究兵法的过程中,感到《孙子兵法》深奥难懂,其它兵书又往往失之肤浅,或是于要紧处语写不译,难得“酌中之理”,于是决心“上采孙子、李筌之要,明演其术;下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或作于己见,或述于古人”。用了四年工夫写成《虎钤经》。共二十卷,一百二十篇。前十卷主要是继承了《孙子兵法》和李签《太自阴经》的军事理论和作战原则,吸收了《孙子兵法》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太白阴经》唯物主义自然观,书中十分重视人的主观作用,把敌与我、王与将、将与卒当作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加以研究,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互相制约的关系。书中还提出了必须“知变”的原则,认为“天道变化,消长万汇”,“用兵之术,知变为大”。如果主观上能够“以变合于事”,那么战场上的胜败之势是可以起变化的。书中还十分强调把握战机,“机正则泰,机乱则否”。这些重要的军事思想,在军事史上具有一定价值。后十卷多为讲述八卦占卜、星云望气等内容,严重地损害本书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