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是什么意思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诸子百家大辞典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孟子在评论商汤放桀、武王伐纣时,对“贼”、“残”含义的界定。《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朱熹注曰:“贼,害也。残,伤也。害仁者,凶暴淫虐,灭绝天理,故谓之贼;害义者,颠倒错乱,伤败彝伦,故谓之残。一夫,言众叛亲离,不复以为君也。《书》曰:‘独夫纣。’盖四海归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所以深警齐王,垂戒后世也。”据古史传说,夏桀暴虐,商汤兴兵讨伐,把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商纣王无道,周武王捧着文王的木主兴兵讨伐,纣王大败,自焚而死。汤灭夏,武灭商,吊民伐罪,向为儒家所称道,誉为“汤武革命”。孟子认为,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像桀、纣这样的害仁伤义之徒,只能称为“独夫”,汤、武虽为诸侯,杀死这样的君主,不能算做“弑君”,而是合乎儒家正义原则的诛伐。汤伐桀,夏百姓望汤师,“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孟子·梁惠王下》)荀子亦称:“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荀子·臣道》)儒家以顺应民心、符合仁义为为君之道,是仁政、王道思想的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