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什么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诸子百家大辞典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关于不可全信书本记载的观点。《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按:《武成》,《尚书·周书》篇名,“武王伐纣,归而记事之书也”(朱熹集注)。据《尚书正义》引郑氏说,《武成》至东汉建武年间已亡佚,今存《武成》为伪古文。策,竹简,古以竹简书写。孟子认为,周武王乃“至仁”圣王,其伐纣灭商时,“殷人箪食壶浆而迎王师”,断不致有“血之流杵”之事。因此,孟子读《武成》,只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孟子“法先王”,倡“仁政”,故极力溢美武王,其说有强辞夺理之嫌。然而,作为一种读书应有的态度,提倡独立思考,选择分析,反对盲从古人,迷信经典,“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有进步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