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天之道

天之道(天之道)是什么意思

  •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按礼行事乃是顺应天道,礼乃是天道的体现。这是儒家从一个方面对礼的本质所做的阐释。语出《左传·文公十五年》。齐国入侵鲁国边境,并且讨伐曹国,指责曹国对鲁国进行了符合礼节的拜会。鲁大夫季文子指出齐国无礼反而讨伐有礼者,于是提出“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的命题。《左传》中,对于礼作过多方面的论述。如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隐公十一年》);“礼,所以整民也”(《庄公二十三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昭公五年》);“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也”(《昭公三十年》)等。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是区别尊卑贵贱的观念形态。作为礼法制度,观念形态的礼,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礼以顺天”或认为是天道的反映,都是对礼所作的唯心主义解释,都不过是将礼披上了神秘化的外衣而已。

  • 功遂身退,天之道-诸子百家大辞典

    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提出的命题。《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河上公注:“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指的是避盈满而趋谦下,以便合乎自然之道。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因盛而衰,不可能保持常盛不衰。主张戒满,反对持盈。《管子·白心》:“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对老子宗旨阐述得更为深入。反映古代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的运动观。

  • 天之道-诸子百家大辞典

    天之道

    《黄帝四经·经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谓天的主宰功能,具体指悬日月星辰以生阴阳,使四季分明,动静有位,内外有处。

  •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诸子百家大辞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重视事物相互转化的思想。此语出自《吕氏春秋·似顺篇》,意思是夏至这天白昼天最长,夏至过后白昼反过来就要变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冬至过后白昼反过来就要变长,这是昼夜变化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作者从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中,已经认识到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客观规律,包含了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