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博士

博士(博士)是什么意思

  • 博士买驴-古書典故辭典

    博士买驴

    讥讽文辞空泛,废话连篇,不得要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 算博士-古書典故辭典

    算博士

    嘲诗中喜欢用数字为对的人。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引唐伕名《玉泉子》:“王、杨、卢、骆有文名,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人称“初唐四杰”。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一:“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谈略,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号为‘算博士’。”

  • 博士买驴-汉语成语大词典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代学官。 指文辞烦琐,废话连篇,不得要领。《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quàn)三纸,未有驴字。’”(酬:答。指归:中心意思。书券:写契约。)

  • 博士买驴-中华成语大词典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官名。传说,从前有一个博士买驴,需写一纸契约,他想,这正是一显笔墨身手的好机会。只见他提笔写了三大张纸还没停笔。这时天近傍晚,卖驴人要赶路回家,叫他快写,博士一听生气了:“急什么!我马上就写到‘驴’字了。”后来人们用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冗繁琐碎。讥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人为“博士买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博士买驴-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博士买驴

    【源出】: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解释】:

    博士,官名。有一博士买驴写契约,写了三张纸,还没有写到“驴”字。用于讥讽说话写文章,说了许多话,都不得要领。也作“三纸无驴”。

    【用法】:

    讥讽话多而说不到点子上。

    【例句】:

    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的话,对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一字不沾边,这不是成了“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笑话了吗!

  • 博士买驴-中华成语大辞典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代学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其责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契约)三纸,未有“驴”字。’”言为人买驴写契约,写完三张纸还未进入主题。讥讽通篇废话,不得要领。黄遵宪《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所用非所习,只以从骂詈。”也作“三纸无驴”。

  • 何博士备论-诸子百家大辞典

    何博士备论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北宋何去非撰著。1卷,28篇(今本缺2篇)。现存明穴研斋抄本,清四库全书、浦城遗书、指海等刊本。该书选取战国至五代共22个军事人物,对其作战实践进行评论。其议事论人,不囿成说,多切中肯綮。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承认其客观存在,认为“兵有所必用,虽虞舜、太王之不欲,固当举之。”强调用兵作战必须“深谋至计”,以智胜敌。尤倡变通活用兵法,主张师法而不泥法,“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 博士-诸子百家大辞典

    博士

    战国时已有博士,但仅为一般博学者的通称,并非官职,战国末至秦代逐渐成为掌议国事及礼仪的官员。秦有博士70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朝廷掌管文化典籍和从事咨询工作,也可以收徒讲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初因袭秦制,乃设有博士官之职。自汉武帝创立太学以后,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自此博士的主要任务是在太学担任教学工作,专门负责传授经学,有时也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等活动。一般而言,两汉朝廷都十分重视博士的选择工作。据《后汉书·成帝纪》载:西汉选择博士,要求“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东汉选择博士,则采取考试的办法,同时还要有“保举状”。按“保举状”规定,博士的主要条件有五:第一,维护封建制,具有封建道德。第二,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精通《易经》、《尚书》、《孝经》和《论语》。第三,能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体健康。第四,不与无德之人来往,也不接受王侯的赏赐,行为淳厚、质朴、谦逊和节俭。第五,成为研究某一经学或某一经学学派的专家,并能遵守“师法”和“家法”。另外,在其他一些诏令中还规定,年龄必须在50岁以上,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足以胜任教学工作。关于博士名额和待遇的问题,两汉也有明文规定。在博士名额方面有严格的限制:新博士的增选,必须待有旧博士的缺额。所以两汉博士的人数,一直保持在十几人左右。据《汉书·儒林传赞》,西汉的太学博士最多时为17人,东汉的太学博士最多时为14人。另外,中国古代将专精一艺的职官也叫博士,如西晋始置律学博士,北魏始置医学博士,隋唐又增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明清有国子监博士、太常寺博士等。

  • 博士弟子-诸子百家大辞典

    博士弟子

    汉代太学博士所教授的学生。汉武帝元朝五年(124)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其教授的学生称博士弟子。由太常将郡国年18岁以上、仪表端正、经考试合格的学生选送太学就博士受业。汉武帝初设太学、置博士2人,博士弟子50人,昭帝时增至100人。汉成帝时增至弟子3000人。平帝时“五经博士弟子员三百六十,六经三十博士,弟子万八百人”。

  • 博士买驴-诸子百家大辞典

    博士买驴

    出自《颜氏家训·勉学》。博士要买驴,连写了三张书契还没见到一个“驴”字。六朝时期义疏之学颇为盛行,正如作者此文所说:“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作者虽是个正统的儒家,但对此亦十分不满。故设譬讽刺那些专事义疏、孤陋寡闻、“无所堪能”的腐儒。指责他们“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作者认为:“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并且,他提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可见在治学方法上,作者是主张广涉博览、学以致用的。

  • 博士买驴-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博士买驴bóshì-mǎilǘ

    【释义】:

    主谓 形容文词繁冗,不得要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贬义。多用于文词方面。

  • 瘦羊博士-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瘦羊博士shbuyáng-bóshì

    【释义】:

    偏正 具有克己谦让的人。语出《后汉书·甄宇传》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甄)宇复耻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后召会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号之。”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多少长安苦吟客,瘦羊博士擅风流。”△褒义。多用于人物的品性。→让梨推枣 克己复礼 斤斤计较

  • 博士买驴-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ú

    又作“三纸无驴”。比喻废话连篇,不得要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引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博士买驴-中华成语辞海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代学官名。指文辞烦琐,废话连篇,不得要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也作“博士书驴券”。券:契约。宋·陆游《读书》诗:“束发论交一世豪,暮年憔悴困蓬蒿;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世参军判马曹。”

  • 博士书驴券-中华成语辞海

    博士书驴券bó shì shū lǘ quàn

    见“博士买驴”。

  • 博士买驴-成语辞海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代学官名。讥讽文辞繁芜,不得要领。《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博士买驴-古今成语大词典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代学官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喻通篇废话,未得要领。

  • 博士书驴券-古今成语大词典

    博士书驴券bó shì shū lǘ juàn

    同“博士买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炉,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讽喻言辞烦琐,通篇废话而不涉要点。宋·陆游《读书》:“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 瘦羊博士-古今成语大词典

    瘦羊博士shòu yáng bó shì

    喻克己让人,以为士之表率。《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甄宇耻之,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后召会帝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号之。”

  • 何博士备论-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何博士备论

    北宋何去非著。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以“对策”入仕,历任武学博士、徐州教授、庐州通判等官,曾参加《武经·七书》的校定。他有感于北宋王朝军事上积弱衰败的形势,适应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图强的需要,喜谈兵书战策,以古喻今,作《何博士备论》,本书四卷二十八篇(今佚二篇),共三万余字。是一部战史详论性的兵书。书中以历代兴亡成败为借鉴,“报论用兵利害”,剖析了众多战争战例和军事历史人物,强调战略决策要考虑根本“利害”,确定攻守要全面分析“形势”,指挥作战要“出奇应变”,运用兵法“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并要求正确选将,严格治军,善于捕捉战机。这些论述在当时颇有影响,对了解北宋前半期的军事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