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是什么意思
制天命而用之-诸子百家大辞典
制天命而用之
语出《荀子·天论》。全句是“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是与其顺从自然而赞颂它,不如掌握自然的规律而利用它。这是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含有一种素朴的唯物主义观点:既承认客观事物自有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规律,又指出人也并不会就因此而无可作为,人可以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来使自然为自己服务。对于“天命”,道家认为是人力不应当干预的,主张“清净无为”,采取消极适应的态度;而儒家则在敬“天命”、畏“天命”、承认“天命”胜于人力的同时,又主张人也要尽可能地努力奋斗,以期对小环境作一点些微的改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都隐含了这样的思想。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则与他们都不相同,显示出新兴学派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当然,荀子也并没有无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还是相信“天行有常”的,人力所能干预的只是具体事件的进程;整个自然、社会的运动趋势,还是自有其不可移易的规律的。
制天命而用之-诸子百家大辞典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提出的著名无神论命题,《荀子·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指出万物的本性是可以为人所控制,为人所利用,故人不能放弃对自然界的积极能动作用,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目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接受了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成分,否定了神秘的“天”、“天命”对人事的主宰作用,同时又摒弃了道家的消极无为思想,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了荀子对于天人关系的深刻的辩证理解,在中国无神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