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三余)是什么意思
三余-古書典故辭典
三余
三国魏董遇谓冬、夜、阴雨正是人们可用来读书的余暇的时间。《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后以“三余”泛指余暇的时间。晋代陶潜《感士不遇赋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
读书三余-古書典故辭典
读书三余
古人所谓读书应当利用的三种余暇时间:即冬天、夜晚和阴雨天。《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参见“三余”条。
董遇三余-古書典故辭典
董遇三余
三国魏董遇,提倡“读书百遍而义白见”。别人说没有时问,他说有“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详见“三余”条。
三余读书-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三余读书
【源出】: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解释】:
三余:指冬天,夜间和阴雨时。三国时魏国人黄遇常常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学生说,苦于没有时间。黄遇说:可利用“三余”读书。学生又问“三余”指什么,黄遇说:冬天是年岁的余暇,夜晚是一天的余暇,阴雨天是时令的余暇。
【用法】:
说明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也用“三余”泛指空余时间。
【例句】:
不少工人争分夺秒,三余读书几年后,文化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
读书三余-中华成语大辞典
读书三余dú shū sān yú
指好读书的人,善于抓住业余时间。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注,引《魏略》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例〕邓拓同志在《燕山夜话》中,曾经以“读书三余”来勉励我们刻苦学习。
三余读书-中华成语大辞典
三余读书sān yú dú shū
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读书。《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读书三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读书三余dúshū-sānyú
【释义】:
其他 读书应当利用冬天、夜晚、阴雨天三种暇余的时间。语本《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传》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例〕他能读书三余,学问大进。△用于读书方面。
三余之日-成语辞海
三余之日sān yú zhī rì
三余:三国时魏人董遇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泛指所有空余的时间。
三余读书-成语辞海
三余读书sān yú dǔ shū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即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耕三余一-古今成语大词典
耕三余一gēng sān yú yī
耕种三年,留积一年的粮食以备荒年。《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