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袖手旁觀)是什么意思
袖手旁观-古書典故辭典
袖手旁观
将手插在衣袖里从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介入,不问其事。唐代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代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袖手旁观-汉语成语大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袖手:把手笼在袖子里。 形容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语本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少年横槊(shuò)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袖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槊:长矛。凭陵:以气势压倒。酒圣诗豪:指饮酒赋诗的能手。)明·方孝孺《豫让论》:“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袖手旁观-新编成语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或不协助别人。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弈者有意于争,而旁观无心故也。”〔例〕同学们都在劳动,你怎么躲在大树底下袖手旁观呢?
〔近义〕隔岸观火 〔反义〕拔刀相助
袖手旁观-中华词典宝库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释义】:
袖:藏在袖子里。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加、不过问或不帮助。
【成语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
【例句】:
①吴桐《“旁观者”未必清》:“俗话说:‘袖手旁观。’‘袖手’,正是旁观者的特点。凡事若不动手干,只是袖手观看,就不会有变革现实的实践。”②《三国演义》四六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袖手旁观-中华成语大辞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袖手:把手放在袖子里。揣起手来,在一旁冷眼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协助。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例〕管理企业是大家的事,谁也不应该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学生必备工具书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解词】 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解义】 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不帮助。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所,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例句】 别人都在打扫公共卫生,你怎么能~?
【近义】 冷眼旁观
袖手旁观-简明成语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缩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予过问或不予协助。[也作]缩手旁观[近]冷眼旁观作壁上观[反]拔刀相助见义勇为
袖手旁观-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guān
【释义】:
连动 袖手,把手笼在袖子里。双手笼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给帮助。语本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杨沫《青春之歌》:“卢嘉川还一边对两位教员说:‘国事如此,咱们谁也不能袖手旁观呵!’”△常用于说明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自己应该去过问的事情而不闻不问。→隔岸观火 冷眼旁观 作壁上观 坐视不救 漠不关心
拔刀相助 见义勇为 打抱不平。也作“旁观袖手”、“缩手旁观”、“束手旁观”、“袖手傍观”。
袖手旁观-汉英成语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look on unconcerned
在旁观看,不加干预,例国家遭遇危难时,绝不可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When one’s country is in danger,no one can look on unconcerned and refuse to be drawn into the affair.
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同义成语词典
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gé àn guān huǒ
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同〕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有“在一旁观看(不去相助)”的意思,含贬义;前半截均为动宾结构;都常作谓语、宾语,亦作定语、状语。
〔异〕【隔岸观火】对岸失火,隔着河看。比喻别人有危难不去援救,却在一旁看热闹。后半截为动宾结构,前后两截为偏正关系。例:①这些藩镇,从来都是各霸一方,总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一有事,便隔岸观火,只顾保自己。(蒋和森《风萧萧》五)②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
【袖手旁观】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予过问或协助。后半截为偏正结构,前后两截为连动关系。例:①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②荪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袖手旁观。(茅盾《子夜》四)③姐姐的人缘向来是不错的,到这时自然更不能袖手旁观。(石英《离乱之秋》第三章)
〔注〕有时,这两个成语还连用在一起,明比复喻,使语言更生动鲜明。例:老朋友手捧一团乱麻,急得像火上房。我怎能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刘绍棠《大河小镇》二)
冷眼旁观 袖手旁观-同义成语词典
冷眼旁观 袖手旁观
冷眼旁观 lěng yǎn páng guān
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同〕后二字相同,都有“置身事外,在一旁观看”的意思,后半截均为“方位-动”偏正结构,在句中多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异〕【冷眼旁观】用冷静、冷漠的眼光在旁边观看。多指漠不关心,也指以冷静的态度坐视事态发展。前半截为“形-名”偏正结构,同后边为偏正关系。例:①当时仅以为在社会上阅历几时,可以得较多之经验而已,并非我将永远静看,以至于冷眼旁观。(鲁迅《两地书》八十八)②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对于人民的事业并无热情,对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战斗和胜利,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们所感到兴趣而要不疲倦地歌颂的只有他自己,或者加上他所经营的小集团里的几个角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在他们的眼中,“等级”不同,待遇自不一样。有的笑脸相迎,有的冷眼旁观,有的侧目而视,有的驱赶堵截,呵斥连声。(朱煜善《排外和排污》)
【袖手旁观】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不帮助(多为应该加以过问和帮助的)。前半截为动宾结构,同后边为连动关系。例:①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②荪老三的事就和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袖手旁观。(茅盾《子夜》四)③姐姐的人缘向来是不错的,到这时自然不能袖手旁观。(石英《离乱之秋》第三章)
袖手旁观-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加干预。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奕者有意于争,而旁观无心故也。”
袖手旁观-中华成语辞海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放进袖子里,在一旁观看。形容对事情不介入,当局外人。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也作“袖手傍观”。
袖手旁观-成语辞海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即把手伸在衣袖里,站在一边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漠不关心。巴金《秋》:“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束手旁观。”也作“袖手傍观”、“束手旁观”、“缩手旁观”。束手:缩手,即不出手,不动手。
袖手旁观-古今成语大词典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置身事外,缩手于袖中而旁观。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未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何则?奕者有意于争,而旁观者无心故也。”明·徐谓《又启严公》:“委身当任,始知时事之难;袖手旁观,何怪入言之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