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火(斷火)是什么意思
断火-古書典故辭典
断火
犹禁烟,旧俗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三天,一概冷食,称寒食。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二引陆翙《邺中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千粥。”介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从晋文公重耳出亡,后不愿受赏,同母入山隐居,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做官,他坚决不出,被烧死。
烟断火绝-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烟断火绝yānduàn-huǒjué
【释义】:
并列 指人已死绝。南朝梁·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贬义。多用于描写凄凉的景象。→火烬灰冷 家破人亡
人丁兴旺
烟断火绝-中华成语辞海
烟断火绝yān duàn huǒ jué
指人烟灭绝。《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烟断火绝-古今成语大词典
烟断火绝yān dàn huǒ jué
喻绝灭人烟。《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