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难合(落落難合)是什么意思
落落难合-古書典故辭典
落落难合
见解疏阔,难与人合。《后汉书·耿弇传》:“帝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落落难合-汉语成语大词典
落落难合luò luò nán hé
落落:孤独,与人疏远的样子。 形容人的性格孤僻或见解孤立,很难与人合得来。《后汉书·耿弇(yǎn)传》:“帝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起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统是落落难合,后来逐渐亲昵,反似彼此引为同调。”也形容事物分散孤立。清·黄宗羲《张南垣传》:“当其土山初立,顽石方驱,寻丈之间,多见其落落难合,而忽然以数石点缀,则全体飞动,若相唱和。” 也作【落落寡合】。(寡:少。)清·汪琬《灌园诗后序》:“李子武曾在京师,落落寡合,平时相亲善者,惟吾辈三数人耳。”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曼云先兄家传》:“生平笃于友谊,然性落落寡合,尤不喜与显者往来。”《三侠五义》第六十九回:“原来此人姓杜名雍,是个饱学儒流,一生性气刚直,又是个落落寡合之人。”
落落难合-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落落难合
【源出】:
《后汉书·耿弇传》
【解释】:
落落,不随和的样子。性情孤僻,自命清高,不易合群。原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竞成也。”也作“落落寡合”。
【用法】:
指清高而不易合群的人。
【例句】:
自此以后,遇着一班帝制派的人物,往往折节下交,起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统是落落难合,后来逐渐亲昵,反似彼此引为同调。(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落落难合-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落落难合luòluò-nánhé
【释义】:
述补 形容见解独特,与众不同。语出《后汉书·耿摛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后多形容人性情孤僻,不合群。钱钟书《围城》:“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本义为中性,后起义含贬义。多用于描写性格。→孤芳自赏 踽踽凉凉
打成一片 命俦啸侣。也作“落落寡合”。
落落难合-中华成语辞海
落落难合luò luò nán hé
形容为人孤高,不易合群。明·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简叔塞渊不露聪明,为人落落难合,孤意一往,使人不可亲疏。”也比喻见解孤立,没有相类。
落落难合-成语辞海
落落难合luò luò nán hé
落落:孤独,不遇合。形容性情孤僻,不善合群。也形容自命清高,脱离群众。也作“落落寡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