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

  • 上下其手-古書典故辭典

    上下其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攻郑,穿封戌俘郑将皇颉,公子围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说:“请问于囚。”他有意偏袒公子围,于是对皇颉进行暗示:“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君也。谁获子?’”呈颉心领神会,说:“颉遇王子,弱焉。”弱:败。后因谓串通作弊、徇情枉法为“上下其手”。《旧唐书·魏征传》:“昔州犁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乃上下其鹰鸷之手,既罔念夫民贫;且飞扬其狙狯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 上下其手-汉语成语大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进攻郑国,王子围要争夺穿封戌俘虏郑将皇颉的功劳,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王子围,并对皇颉以手示其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人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金石萃编·八七·唐赵思廉墓志》:“或犯法当讯,执事者上下其手。”《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郭沫若《孔墨的批判》:“不过在这个缺席裁判的故事里面,他或他的后学却不免有点上下其手。”

  • 上下其手-中华成语大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上:高举。下:放低。其:代词,他,他的。举高、放低都是他做的手势。这是一则发生在春秋时代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国进攻郑国,郑将皇颉不幸大败。楚国的穿封戍活捉了皇颉。可是楚共王次子公子围硬说皇颉是他俘虏的。两人争执不下,便到太宰伯州犁那里评理。伯州犁说问问俘虏皇颉自己。他走到皇颉面前把手高高举起,恭敬地指着公子围对他说:“这位是王子围,我国国君宠爱的弟弟。”然后,又把手放低向下指着穿封戍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戍,是我国边远外地的一个县官,究竟是谁把你捉住的?”皇颉见伯州犁介绍时的手势和语气大不相同,明白了他的暗示,便趁机逢迎撒谎说,是公子围俘虏了他,后人便以“上下其手”形容利用权势,颠倒是非,通同作弊。

  • 上下其手-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上下其手

    【源出】: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解释】:

    手上举随后又放下,比喻玩弄手法。公元前547年,楚国进攻郑国,穿封戌活捉郑将皇颉,公子围争功,请大夫伯州犁裁处。伯有意偏袒公子围,暗示皇颉举手指着公子围说:“他是王子围,国君的兄弟。”又垂手指着穿封戌说:“他是穿封戌,是都城外的县官。你说是谁俘虏了你?”皇颉得到暗示,顺水推舟,就承认是公子围俘虏了自己。

    【用法】: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例句】:

    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员抓个差,一齐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 上下其手-中华词典宝库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释义】:

    指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戍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梨。伯州梨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梨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四回:“因此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抓个错,一齐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

  • 上下其手-中华成语大辞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弱:败。)《金石萃编·八七·唐·赵思廉墓志》:“或犯法当讯,执事者上下其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参看“高下其手”。〔例〕方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上下其手-简明成语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指玩弄手法,共同作弊。[近]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反]洁身自好

  • 上下其手-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上下其手shàngxià-qíshǒu

    【释义】:

    述宾 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攻郑,穿封戌虏郑将皇颉,公子围与之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曰:“请问于囚。”囚出作证。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故意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秦牧《长街灯语》:“(他们)一切都可以得心应手制造出来,然后上下其手,从中取利,春风得意,习以为常。”△贬义。用于人品奸猾舞弊类。→沆瀣一气 曲全其事

  • 上下其手-汉英成语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be in league

    形容串通作弊,例据说他是因为跟主任上下其手,串通舞弊,所以被局长撤了职。

    There were irregularities and it is said he and his immediate boss were in league with each other.Both were dismissed by the director.

  • 上下其手-汉英成语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be in league

    形容串通作弊,例据说他是因为跟主任上下其手,串通舞弊,所以被撤职。

    He was dismissed because it was said that he had been in lcaguc with his section head in the irrcgularities committed.

  • 上下其手-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比喻从中舞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国进攻郑国,穿封戌俘虏了郑将皇颉,王子围要争功劳,请伯川犁裁定,伯川犁为了偏袒王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他暗示,“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 上下其手-中华成语辞海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左传·襄公二六年》载:楚国进攻郑国,楚将穿封戍活捉了郑将皇颉。楚王之弟王子围却冒认为己功,与穿封戌争持不下,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王子围,叫俘虏皇颉出来作证,却向皇颉暗示说:“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说:“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经提示,便顺着伯州犁的意思回答说:“颉遇王子,弱焉。”弱:败。后用其比喻暗中勾结,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 上下其手-成语辞海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指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上下其手-古今成语大词典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春秋时,楚攻郑,穿封戍活捉郑将皇颉,公子围欲与之争功,因请伯州犁裁决。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令皇颉作证,却暗示皇颉,上伸其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垂其手说:“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顺其意说:“颉遇王子,弱焉。”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喻上下串通,暗中作弊。《金史·刑志》:“是非淆乱,莫知适从,奸吏因得上下其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