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塞翁失馬)是什么意思
塞翁失马-古書典故辭典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sài赛)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速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跋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塞:边塞地区。胡: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遽:就。髀:大腿。后人以“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语成语大词典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sài wēng shīmǎ,ān zhī fēi fú
翁:老头儿。 比喻祸福可以相互转换,坏事可能变为好事。语本《淮南子·人间训》“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术:技艺,这里指骑马的技术。亡:丢失。吊:慰问。遽:文言副词,相当于“就”。居:过了。将:带领。)《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今已送给溥仪,何妨将错便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鲁迅《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塞翁失马-中华成语大词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塞,指边界险要地方或城关。翁:老人。失:走失、丢失。住在边塞上的老人丢了马,后来这匹马又引回来一匹好马。比喻坏事不一定坏,有时反而可能转变为好事。(汉)刘安等《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上有人丢了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父亲说:“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后来这匹马果然引着一匹好马回来。(宋)陆游《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鲁人获麟以为不祥,虽爱憎之巨测;塞翁失马未必非福,抑倚优之何常。”常与“安知非福”连用。(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优胜记略》:“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塞翁失马-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塞翁失马
【源出】:
《淮南子·人间训》
【解释】:
塞(sài赛):边界之处。翁:老翁。塞翁,边塞上的老翁。在边塞之处,有一个人丢失了一匹马,别人都来安慰他。他父亲说:“此何遽不为福乎?”不久,丢失的马带了一匹好马回来。
【用法】:
指祸福相依,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常与“焉知非福”连用。
【例句】:
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塞翁失马-新编成语词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塞。翁:老头。古时有个老翁住在边塞,他丢失一匹马,可是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又引了一匹好马回来了。见《淮南子·人间训》。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曰:“却自己叹息道:人说‘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例〕这次比赛虽然输了,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只要大家认真总结教训,下次联赛还是有可能夺魁的。
〔近义〕因祸得福 〔反义〕乐极生悲
塞翁失马-中华词典宝库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
塞:边塞。翁:老头儿。古代边塞上有个老翁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带了一匹好马回来。比喻虽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也比喻坏事不一定绝对坏,有时反而可以变为好事。
【成语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丘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而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马而归。”
【例句】:
①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〇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却自己叹息道:“人说‘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
塞翁失马-中华成语大辞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塞。翁:老人。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就‘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例〕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鲁迅《阿Q正传》)
塞翁失马-诸子百家大辞典
塞翁失马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边塞上的老翁家中走失了一匹马,不久这马又带着胡地的骏马回来了。家里有了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不想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一年后发生了边塞战争,许多青壮年战死沙场,这一家却因儿子脚跛而父子保全。作者在这一连串祸福相依的故事当中,首先,形象地阐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的思想。作者在文中表述为:“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测也”。其次,由“善术者”的知得失之端,不喜不忧,宣扬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处世态度。祸福同门,利害为邻,且能“转而相生”,这种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塞翁失马”作为成语典故,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化。“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亦本此。
塞翁失马-学生必备工具书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解词】 塞:边塞。翁:老头儿。
【解义】 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现常用来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塞上叟失马,人皆吊之。叟曰:‘此何讵不为福?’数月,马将胡骏马而至。”
【例句】 虽然你没能去那个城市工作,但~,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简明成语词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翁:住在边塞的老头儿。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边塞有个人丢了匹马,他父亲说:“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吗?”不久,这马还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后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挫折,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好事。[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近]因祸得福失之东隅,得之桑隅[注意]塞,不读sè或sāi。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塞翁失马-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塞翁失马sàiwēng-shīmǎ
【释义】:
主谓 比喻人的福祸可以转换,坏可能变好,好也可能变坏,常与“安知非福”连用。语本《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用于失物或失意时的自慰或安慰他人。→福祸无定 时来运转。也作“塞翁得马”、“失马塞翁”。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sàiwēngshīmǎ,ānzhīfēifú
【释义】:
其他 义同“塞翁失马”。《镜花缘》7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含有福祸互相转化的哲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为福先 祸中有福 祸作福阶
福为祸始 福为祸先。也作“马去马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sàiwēngshīmǎ,yānzhīfēifú
【释义】:
见“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巴金《随想录》93:“我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塞翁失马-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界上险要的地方。翁:老头儿。常和“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候,边塞上有一个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来安慰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这匹马竟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比喻虽一时吃亏或受到挫折,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中华成语辞海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塞:边塞;翁:老人儿。《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用其比喻虽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好处。也比喻坏事不一定绝对坏,有时反而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成语辞海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载,古代边塞上有个老人失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比喻眼前的损失,可能带来以后的好处。现多比喻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
塞翁失马-成语典故辞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语本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音距)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又见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比喻虽一时吃亏或受到挫折,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常和“安(焉)知非福”连用。
因祸得福
“塞”,下从土;共十三笔;不要读作sāi或sè。“翁”上从公,下从羽。“马”。笔顺:乛马马,共三笔,上横左低右高,横下左上角开口,作偏旁时下横改为平提。
觉得手中这根“鸡肋”能保也好,省点事省点精神,如果不保呢?那也罢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茅盾:《过年》
塞翁失马-古今成语大词典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淮南子·人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不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不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不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比喻祸福相互倚伏,坏事变成好事。宋·魏泰《东轩笔录》六:“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古今成语大词典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同“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互倚伏,坏事变成好事。《镜花缘》七:“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后如弃浮幻,另结良缘,四海之大,岂无际遇?”茅盾《过年》:“觉得手中这根‘鸡助’能保也好,省点事省点精神,如果不保呢,那也罢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