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模棱两可(不置可否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
不置可否 模棱两可-同义成语词典
不置可否 模棱两可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同〕“可”是其中相同的语素,都能表示“没有明确的态度”;在句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异〕【不置可否】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表明态度,不参加意见。多用以表示态度暧昧,不愿或不敢明确表态。前半截为“副-动”偏正结构,后半截为“动-动”联合结构,前后两截之间为动宾关系。例:①恂如不置可否,只淡淡一笑,也无心去细看那些货究竟是怎样的活宝。(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②(我)征求德谟的同意,他黑着一个面孔不置可否。(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③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模棱两可】“模棱”,(态度、意见等)含糊、不明确。“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认为一件事情的两方面都可以,形容话说得含糊其词,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语本《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可跟“指示”、“说话”、“说”等词语配搭。例:①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十五)②过了一会,他才模棱两可地说:“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十一章)③搬运队的后生们以那莽后生领头,竭力赞同,剃头佬则模棱两可。(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
辨误:“模棱两可”的“棱”不读“líng(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