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 罪该万死(罪不容誅 罪大惡極 罪惡滔天 罪該萬死)是什么意思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 罪该万死-同义成语词典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 罪该万死
罪不容诛 zuì bù róng zhū
罪大恶极 zuì dà è jí
罪恶滔天 zuì è tāo tiān
罪该万死 zuì gāi wàn sǐ
〔同〕其中第一字相同,都有罪恶大的意思,含贬义;都常作谓语。
〔异〕【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富有文言色彩,多用在书面语里。后半截“不容诛”是偏正结构,和“罪”构成主谓关系。在句中作谓语。例:①欺君罔上,罪不容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②乾隆皇帝亲自看了《字贯》,发现在凡例中提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的名字都没有避讳,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诛”,命令照“大逆”律处决。(孔立《清代文字狱》七)③你身入贼伙,罪不容诛,我不是你四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第九章)
【罪大恶极】罪恶大到极点。直陈性成语,较通俗明自。由两个同义的主谓结构联合而成。在句中除常作谓语外,还常作定语。例:①对于叛徒,除罪大恶极者外,在其不继续反共的条件下,予以自新之路。(毛泽东《论政策》)②在谷存夫看来,叶秋红取得胜利是可恶的,有罪的!因为这个罪大恶极的胜利,形成了同上次攻打碉堡的鲜明对照。(黎汝清《叶秋红》下卷第三十四章)③这个人是突出的罪大恶极,是可以由于他而燃烧起群众的怒火来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十二)
【罪恶滔天】形容罪恶极大。夸张性成语,较鲜明形象。其前半截为“名-名”联合结构,后半截为“形-名”偏正结构,前后两截之间为主谓关系。例:①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②本来嘛,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是罪恶滔天,田大姑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刘流《烈火金刚》第十七回)
【罪该万死】“万死”,处一万次死刑。形容罪恶深重,处死一万次都不足平民愤。语气较重,可用于书面,也可用于口语。后半截“该万死”是偏正结构,前后两截之间是主谓关系。除作谓语外,还常作定语。例:①曾国藩辈无情地杀戮这样大量的民族精华,不是穷凶极恶罪该万死的民贼是什么?(范文澜《中国近代史·附录》)②杨嗣昌躬身说:“…自任本兵以来,内而流贼迟迟未灭,外而虏骑入犯,直逼京师,致使陛下午夜忧勤,寝食不安,实在罪该万死。”(姚雪垠《李白成》第一卷第一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