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大公無私)是什么意思
大公无私-汉语成语大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指秉公办事,毫无偏私。清·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现指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也作①【至公无私】。《宋史·张昭传》:“信赏必罚,至公无私。”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看字画如对可人韵士,一望而知为多才尚雅,可与终日坐而不厌不倦者,并不比作文论古,必用全力赴之。只要心平气和,至公无私,毋惑人言,便为妙诀。”②【大公无我】。清·朱彝尊《尚书魏公刻集序》:“大公无我之心,朝野所共。” 又有【大公至正】。(至:极,最。正:公正。)宋·陈亮《廷对》:“以大公至正之道而察天下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者,悉比而同之。”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根据夷情恭顺的奏报……来惩办林(则徐)、邓(廷桢),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大公无私-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大:指程度深、很特别。公:指国家、集体、公众。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形容一切为国家、集体或公众利益着想,没有私心。(汉)冯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清)龚自珍《定盦续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
大公无私-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大公无私
【源出】:
汉·刘向《说苑·至公》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原文:“古有行大公者,……不私于其子孙也。”
【用法】:
①指全心为公;②也可指秉公执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例句】:
①一直很少说话的医生点头说:“我同捷轩在军中相处数年,深知他大公无私,心口如一,肝胆照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②包文正断案,大公无私,就是他的侄儿犯了法,也一样依法判处,不徇私情。
大公无私-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完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的人只知为自己面生活,而只有那些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大公无私-新编成语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sī
公正,不徇私情。现多指完全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毫无私心。清·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例〕只论是非,不分亲疏,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的态度。
〔近义〕公而忘私 铁面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
大公无私-中华词典宝库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释义】:
全心全意为公,没有私心。也形容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成语出处】:
《管子·形势篇》:“风雨至公无私。”清·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也。”
【例句】:
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七节:“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世界上不会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如果有,那也是蠢才和傻瓜’。”②艾青《光的赞歌》:“它是伟大的存在,它因富足而能慷慨,胸怀坦荡、性格开朗,只知放射、不求报偿,大公无私、照耀四方。”
大公无私-中华成语大辞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一秉大公,不存私见。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上无私。”清·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现指完全为人民利益着想,丝毫没有私心。也指处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例〕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大公无私-学生必备工具书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解义】 指完全为公着想,毫无个人私心。〈褒〉
【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意思是,忠心的人就是公正的人,一切为公无私心。
【例句】 这位厂长~,颇受职工爱戴。
【反义】 自私自利
大公无私-简明成语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秉公办事,毫无偏心。多形容办事以公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无私心。[也作]至公无私[近]公正无私公而忘私[反]假公济私以权谋私
大公无私-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大公无私dàgōng-wúsī
【释义】:
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大公无私,勇于开拓、冒险。”△褒义。描写品德之语。→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私
自私自利 徇私舞弊 损公肥私 假公济私。也作“大公无我”。
大公无私-汉英成语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l)be selfless (2)he impartial
①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例他做事一向大公无私,连亲友说情,也为他所拒。
He has always done his job in a iust and selfless way and refused to consider pleads of help from friends and relatives.
②秉公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例他排解纷争时大公无私,不偏不倚。
When arbitrating between two parties,he has always been just and impartial
大公无私-汉英成语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1)be selness (2)be impartial
①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例他做事一向大公无私,连亲友说情也被他拒绝。
He has always done his job in a iust and selfless way and refuses to consider pleads of help from friends and relatives.
②秉公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例他排解纠纷时,大公无私,不偏不倚。
When arbitrating between two parties,he has always been just and impartial
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同义成语词典
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铁面无私 tiě miàn wú sī
〔同〕后二字相同,都含“没有私心”的意思;都可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后半截均为动宾结构;在句中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异〕【大公无私】语本〔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有两层相关的意思:(一)形容完全为公着想,没有自私自利之心;(二)形容办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其意义偏重于公正无私。在句中常修饰“胸怀”、“心怀”一类词。前半截为“形-名”动宾结构(“大”在此作动词用,即“以公为大”的意思),前后两截为连动关系。例:①按理说,一个大公无私的经理,或者一个资本家的经理,看到下边的基层店办成这样子都应当高兴。(蒋子龙《锅碗飘盆交响曲·逼得哑吧说话》)②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③要把你的志向拿走,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铁面无私】“铁面”,比喻不畏权势,刚直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不惧权势。多用于执法方面。前半截为“名-名”偏正结构,同后边为同位关系。例:①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例了。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四十五回)②不管你官家眷属,女人孩子,他一定一个个要查,要看,真是铁面无私。(〔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五回)③至于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方面的事例,史籍记载就更多了。(庄葳《历史上的包公》)
大公无私-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非常公正没有私心。《吕氏春秋·去私篇》:“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十,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大公无私-中华成语辞海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秉公办事,没有偏私。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
大公无私-成语辞海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即秉公持正,没有私心。
大公无私-成语典故辞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语本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又见清·龚自珍《论私》:“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原来是笼统地指没有私心。现在指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丝毫没有私心。也指公正地处理事情,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作“至公无私”。
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铁面无私 舍己为人 一心为公 公正无私
自私自利 假公济私 徇情枉法 徇私舞弊 损人利己 损公肥私
“大”,不要读作dài。“无”,不要写作“旡(jì)”。“私”,从禾从厶。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大公无私-古今成语大词典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至公之人,无私心杂念。清·龚自珍《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朱)、墨(翟)之贤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一:“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
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说明了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这“五种革命精神”对于取得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