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盔卸甲(丟盔卸甲)是什么意思
丢盔卸甲-汉语成语大词典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盔、甲:古代作战时用的护头帽和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卸:解除。 丢掉了头盔,脱弃了铠甲。形容打了败仗仓皇逃跑的狼狈相。《元曲选外编·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丢盔卸甲
【源出】: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一折
【解释】:
盔(kuī亏),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卸(xiè谢),解除,脱卸;甲,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衣。丢掉了盔,脱卸了甲。原文:“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用法】:
形容打了败仗后的狼狈相。
【例句】:
淮海之战中,解放军把国民党军打得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学生必备工具书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解词】 盔、甲:古时作战时将士们用的护头帽、护身衣。卸:弃,脱,丢。
【解义】 丢掉盔和甲,形容打了败仗后狼狈逃窜的样子。〈贬〉
【例句】 黄桥一战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丢盔卸甲-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丢盔卸甲diūkuī-xièjiǎ
【释义】:
并列 丢了头盔,扔了战袍。形容吃了败仗仓皇逃跑时的狼狈相。元·孔文卿《东窗事犯》1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贬义。多用于打仗方面。→落花流水 弃甲曳兵 一败涂地
旗开得胜 大获全胜。也作“丢盔抛甲”、“丢盔弃甲”。
丢盔卸甲-中华成语辞海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盔甲:古代作战时保护头和身体的用具。形容打败仗后逃跑时的狼狈模样。元·孔文卿《东窗事犯》一折:“想十三人舞袖登城临汴梁,向青城虏了上皇。諕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也作“丢盔抛甲”、“丢盔弃甲”。
丢盔卸甲-古今成语大词典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盔、甲:古代打仗时用的护头帽和护身服。喻吃了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元·孔文卿《东窗事犯》一:“想十三人舞袖登城临汴梁,向青城虏了上皇,諕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