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寺


拼音
běi sì
注音
ㄅㄟˇ ㄙˋ

北寺běi sì

  1. 监狱名。

  2. 大理寺的别称。

  3. 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4. 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北部。旧名报恩寺。寺内有北寺塔"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0a398ab66>北寺塔为游览名胜。

分解意思

  • 拼音 běi,bèi 部首 匕 总笔画 5

    北 [ běi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 如 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 如 败北。 北 [ bèi ]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 拼音 sì 部首 寸 总笔画 6

    寺 [ sì ] 1. 古代官署名。 如 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如 佛寺。寺观(guàn )。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 如 清真寺。

引证文献

  1. 监狱名。参见“北寺狱"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bcb1c32b8>北寺狱”。

    《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 灵帝 ﹞詔槛车传送 愔、迁 诣北寺詔狱。”
    《南史·王融传》:“融 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於道。”
    清•吴伟业 《后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旧居在,北寺"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c254ebb10>黄门北寺捕车来。”

  2. 大理寺的别称。

    引唐•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邻玄闕,南城写翠微。”
    唐•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评刑北寺,执宪南臺。鷞鳩之政无闻,驄马之荣已极。”

  3. 指寺院位置在北者。

    引宋•苏轼 《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 黑水 而上,为东路,至南寺。渡 黑水 西里餘,从马北山,为西路,至北寺。”

  4. 寺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旧城北部。旧名 报恩寺。寺内有 北寺塔 为游览名胜。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北寺

北寺,史称“福音寺”,俗称为“北寺”,该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 原名“准黑德”,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