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驷


拼音
shàng sì
注音
ㄕㄤˋ ㄙˋ
繁体
上駟

上驷shàng sì

  1. 上等马;良马。喻杰出者。

分解意思

  • 拼音 shàng,shǎng 部首 一 总笔画 3

    上 [ shàng ]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如 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如 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 如 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 如 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 如 上街。 6. 向前进。 如 冲上去。 7. 增加。 如 上水。 8. 安装,连缀。 如 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 如 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 如 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 如 上弦。 12. 登载,记。 如 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 如 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 如 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 如 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上 [ shǎng ] 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 sì 部首 马 总笔画 8

    驷 [ sì ] 1.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 如 驷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驷马高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喻话说出后无法再收回,说话要算数)。 2. 古星名(亦作“天驷”、“天龙”)。 3. 古同“四”。

引证文献

  1. 上等马;良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駟与彼上駟,取君上駟与彼中駟,取君中駟与彼下駟。”
    唐•李绛 《和裴相国答张秘书赠马》诗:“高才名价欲凌云,上駟光华远赠君。”
    清•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上从容抚慰,并赐上駟与之乘。”
    唐•韩愈 《入关咏马》诗:“岁老岂能充上駟,力微当自慎前程。”

  2. 喻杰出者。

    引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许文忠 《圭塘乐府》, 元 词中上駟也。”

国语辞典

上驷shàng sì

  1. 上等的马。

    《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唐·韩愈〈入关咏马〉诗:「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2. 精品、杰出者。

    引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卷下·孙可之文集》:「余友顾抱冲得宋刻本于华阳桥顾听玉家,楮墨精良,首尾完好,真宋刻中上驷。」

网络解释

上驷

上驷,拼音shàng sì,即为上等马;良马的意思,出自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也有为杰出者的意思。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