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帽


拼音
wéi mào
注音
ㄨㄟˊ ㄇㄠˋ

帷帽wéi mào

  1. 亦作“帷冒”。

  2. 周围垂网的帽子。唐时妇女通用,至宋代,男子远行亦用之。

分解意思

  • 拼音 wéi 部首 巾 总笔画 11

    帷 [ wéi ] 1. 围在四周的帐幕。 如 帷幕。帷幔。帷幄(军用的帐幕)。帷子。帷帐。

  • 拼音 mào 部首 巾 总笔画 12

    帽 [ mào ] 1. 盖头的东西。 如 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 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 如 笔帽儿。螺丝帽儿。

引证文献

  1. 亦作“帷冒”。周围垂网的帽子。 唐•时妇女通用,至 宋 代,男子远行亦用之。

    引唐•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武德 贞观 之代,宫人骑马者,依《周礼》旧仪多着幂罗…… 永徽 之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为浅露。”
    宋•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帷帽》:“帷帽创於 隋 代, 永徽 中始用之……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纱若青,全幅连缀於油帽或氊笠之前,以障风尘,为远行之服。”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帷帽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