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比喻优劣好坏。
瑜 [ yú ] 1. 美玉。 2. 〔~伽〕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 3. 玉的光泽,喻优点。 如 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瑕 [ xiá ] 1.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 如 瑕玷。瑕垢。瑕疵。 2. 空隙。 如 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3. 古同“霞”。
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引南朝 宋•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比喻优劣好坏。 晋•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引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