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笏


拼音
xiàng hù
注音
ㄒㄧㄤˋ ㄏㄨˋ

象笏xiàng hù

  1.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分解意思

  • 拼音 xiàng 部首 豕 总笔画 11

    象 [ xiàng ]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 如 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 如 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 拼音 hù 部首 竹 总笔画 10

    笏 [ hù ] 1.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如 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引证文献

  1.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郑玄 注:“书之於笏,为失忘也。”
    《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餘人。”
    《新唐书·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明•归有光 《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国语辞典

象笏xiàng hù

  1. 象牙制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所执。

    《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网络解释

象笏

“象笏”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