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晕妆


拼音
xiě yùn zhuāng
注音
ㄒㄧㄝˇ ㄩㄣˋ ㄓㄨㄤ
繁体
血暈粧

血晕妆xiě yùn zhuāng

  1. 唐时妇人的一种面妆。

分解意思

  • 拼音 xiě,xuè 部首 血 总笔画 6

    血 [ xuè ]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如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 如 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 如 血性。血气方刚。 血 [ xiě ]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 拼音 yùn,yūn 部首 日 总笔画 10

    晕 [ yùn ] 1.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如 日晕。 2.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 如 霞晕。墨晕。 3.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 如 晕眩。晕车。眼晕。 晕 [ yūn ] 1. 昏迷。 如 晕倒。晕厥。 2. 头脑不清。

  • 拼音 zhuāng 部首 女 总笔画 6

    妆 [ zhuāng ] 1. 修饰、打扮。 如 化妆。妆饰。妆点。 2.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 如 上妆。卸妆。 3.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 如 嫁妆。 4. 修饰,打扮的式样。 如 时妆。古妆。

引证文献

  1. 唐 时妇人的一种面妆。

    引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长庆 中……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於目上下,谓之‘血晕粧’。”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血晕妆

血晕妆

唐代妇女的一种面妆。宋王谠《唐语林·补遗》:“长庆中……妇人去眉,口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