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


拼音
bì xuè
注音
ㄅㄧˋ ㄒㄩㄝˋ
词性
名词

碧血bì xuè

  1. 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英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分解意思

  • 拼音 bì 部首 石 总笔画 14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玉石。 如 碧玉。 2. 青绿色。 如 碧绿。金碧辉煌。碧空。

  • 拼音 xiě,xuè 部首 血 总笔画 6

    血 [ xuè ]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如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 如 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 如 血性。血气方刚。 血 [ xiě ]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引证文献

  1. 后因以“碧血”称忠臣烈士所流之血。

    《庄子·外物》:“萇弘 死於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元•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明•边贡 《谒文山祠》诗:“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清•魏麐徵 《于忠肃祠》诗:“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燐。”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今后自当努力报国,洒碧血于疆场,为国家民族尽孝。”

  2. 指为国牺牲的精神。

    引清•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题山阴何奕美小像》词:“传家碧血,怕听子规啼夜月。”
    清•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序》:“歌以当哭,留碧血於他年;古直作今,续骚魂於后代。”

国语辞典

碧血bì xiè(又音)​bì xuè

  1. 碧色的血。语本后比喻为正义所流的血。元·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庄子·外物》:「苌宏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网络解释

碧血

碧血,指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语出《庄子·外物》:“ 苌弘死于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翻译

  • 英语 blood shed in a just cause
  • 法语 sang versé pour une cause juste, fidèle jusqu'à la mor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